【成泰科技冠名】宁德时代、比亚迪深度绑定车企,二三梯队电池厂何去何从?

摘要:大厂不够吃,扩产!小厂没得吃,等着被收购!或许这就是锂电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真正原因。

任何行业向来是“分久必合”,最终订单会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最近两大锂电巨头火拼,二梯队也开始集中火力,排位战日趋残酷。

深度绑定车企已成“潜规则”

7月5日,比亚迪(002594)宣布与长安汽车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联合在重庆两江新区设立合资公司,进行动力电池生产、销售。新公司规划产能是10Wh,一期建成5-6GWh,二期建成4-5GWh。

7月4日,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在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成立并建成投产,这标志着东风汽车与宁德时代(300750)的合作程度进一步升级。

宁德时代通过与车企投资建厂进行深度绑定已经不是新闻了。

2017年6月8日,宁德时代与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 同时,宁德时代持有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0.76%的股权、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18.75%的股权,这两家公司的股东都有北京汽车集团。

比亚迪和车企投资建电池厂虽然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但是“深度绑定”的套路比亚迪玩得也是非常溜的。比如,2015年9月,比亚迪和滴滴出行合资成立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出资约2.33亿,持股40%。

比亚迪此次与长安汽车签约可谓意义重大,它是比亚迪动力电池对外开放迈开的实质性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合作,双方将通过股权关系和资本纽带建立起更为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这种模式已经是行业潜规则,孚能上位这么快和它与北汽合资建厂有一定的关系。现在不少材料厂家都在绑定车企,上市公司的公告可见一斑。”华东一家电池大厂的董事长助理表示,现在的锂电企业要么有资金、要么下游有绑定,单打独斗的企业注定是活不下去的。但是也要考虑最终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股价或者短期合作,这种合资建的厂注定不会长久。

“通过这种方式深度绑定大客户最大的好处是一对一服务,对于电池厂来说更轻松,还可以分摊成本。”华北一家电池厂高管表示,但是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客户有限成本降低和技术提高都可能受限,我们更倾向于搭建一个生态闭环,与车企、供应商共同成长。

二三线电池厂铆足马力扩产

“我觉得通过与车企联合建厂来深度绑定订单的做法只是暂时的。”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助理表示,奇瑞、吉利等等车厂的供应链是很开放的,完全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他举了个例子,1-5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五的亿纬锂能,2018年年底的产能是9GWh,现在有1.5GWh的产能正在试产,同时它还有相当的储能电池业务,也就是说真正的动力电池产能不会太多。亿纬锂能的公告显示它已经绑定了十几家车企,其实只要几个大车企就能承包它现在的产能。

7月4日,发改委起草并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禁止新建燃油汽车整车企业,禁止现有汽车整车企业跨乘用车、商用车类别商用车类别建设燃油汽车生产能力等。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支持国有汽车强企业与其他各类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6年10月,在汽车巨头云集的德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 2030 年之后禁止销售燃油车。此外,荷兰提出“2025年开始禁止汽油和柴油车”的建议也得到了国会支持。英国和法国则计划到2040年不再出售柴油和汽油车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所装备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徐楠表示,2025年实现禁售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在国产新能源汽车能进步很快的前提下,政策的同步加速推进。目前,新能源战略已经成为多数本土车企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是过去几年这些车企不遗余力的开拓重点。

“现在二三梯队的电池厂要做的就是扩产扩产再扩产,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挤掉四五六梯队电池厂。”上述上市公司董事长助理表示,政策已经明显限制燃油车企业,未来更多的传统车企都将转型新能源汽车,可能价格会低一点,但是签单问题还是不大的。

上述华东电池大厂的董事长助理表示,盲目扩产还是不提倡的。四五六梯队的电池厂已经没有扩产的余地了,如果确实有可取之处,比如技术比较强,被兼并购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现在的并购方比较冷静,风险意识比较强。

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瑀近日表示,2017年公司产能已经达到5GwH,未来三年要投入大概120亿,用于国内的产能扩产,布局华南、华东、华北三大地区,产能要达到35GWh,这个布局很快就会启动。

“今年截止目前还没有新增产能的计划,但是之前规划的产能已经陆续投产。”上述华北一家电池厂高管表示。

大厂不够吃,扩产!小厂没得吃,等着被收购!或许这就是锂电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真正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