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知 | 你知道吗?这样煎煮中药最有效

门诊上,有很多开中药的患者常常会问道:“医生,这种中药怎么煎效果最好啊?具体服用方法是什么?喝中药期间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其实,中药的具体疗效和煎煮、服用的方法密不可分。

选择正确的煎药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搪瓷等,切忌铁、铝、锡等易腐蚀器皿,使用易腐蚀器皿煎药可能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直接影响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中药浸泡

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基本全是干燥品,煎药前进行中药浸泡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也能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浸泡用冷水浸泡10分钟左右即可,而种子、果实、块根类药物则浸泡时间相应的长一些。同时注意夏季浸泡不宜过长,冬季则可适当长一些。

煎煮时用水量

中药煎煮时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生活用水,每次煎煮加水时,水量淹过药面2-3cm。根据不同质地药物适当增减用水量。质地坚硬、需久煎的多加,质地疏松、药效易挥发保证基本用水量即可。

煎药火候及时间

煎煮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一般中药煎煮30分钟左右;治疗感冒类中药煎煮15-20分钟即可,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甲壳类及补益药,一般需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煮30~60分钟,使有效成分溶出。

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煎2次,最多煎3次。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待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2次。然后把2次煎煮好的药液混合在一起,分次服用。

入药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质地、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煎煮时间方法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1

先煎

如生石膏、龙骨、牡蛎、海蛤壳、珍珠母、石决明、龟甲、鳖甲、磁石、代赭石等金石、矿物、甲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制附片、制川乌等药物因其有一定偏性和毒烈性,需要先煎至少60分钟以上,以确保用药安全。

2

后下

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白豆蔻、草豆蔻等气味芳香的药物经久煎,其有效成分因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最后一次煎药的最后5~10分钟放入。此外,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久煎会破坏其有效成分,亦属后下之列。

3

包煎

蛤粉、滑石、青黛、辛夷、旋复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等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刺激咽喉或药液混浊,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

4

另煎

人参、西洋参、高丽参、云芝等贵重药材,为其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1~2小时,煎液可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5

烊化

阿胶、鹿角胶、龟板胶、蜂蜜、饴糖等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出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放入其他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6

泡服

番泻叶、胖大海、藏红花等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用复方中其他药物的滚烫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

7

冲服

三七、羚羊角、牛黄、麝香、蛤蚧等贵重药,用量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其他药物煎液冲服。

8

煎汤代水

主要指某些药物质轻而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危重者,可每间隔2-4小时服用,昼夜不停;呕吐及食管有病变的患者可小量频服。

服药时间

针对不同疗效的药物,服药时间略有所差别。

晨服:补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药物宜晨服,以借人体的阳气、脏气充盛之势,祛除病邪。

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充分发挥药效,健胃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

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药物宜饭后服,因饭后胃中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睡前服:如心脏病、滋阴健胃、涩精止遗药、缓下剂及安神药宜在临睡时服。

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掌握发病规律可在发病前适当服用。

不拘时服:解热发汗药、泻下剂药物以微汗、缓泻度,不拘于定时服用。

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日开始服用。

煎服禁忌

服药期间,为更好发挥药物疗效,在饮食物方面应注意一些服药食忌: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

忌食可能妨碍脾胃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如生冷、多脂、黏腻及有刺激性的药物。

服用中药期间不要喝浓茶,咖啡。茶中的鞣质与中药成分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降低药效。

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

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祛风湿、止寒痛药物时,忌食冷饮、生梨、螃蟹、柿子、竹笋等寒凉之品。

皮肤病患者,应忌咸水鱼类、羊肉、臭豆腐、猪头肉等诱发食物;水肿病患者要禁食腌制食品及过量盐。

忌服药过量,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催吐药过量会伤脾胃;清热药过量能导致中焦部分阳气衰微;理气药用量过多易耗气伤阴;病邪未净者服补养药过早者会产生“闭门留寇”的后患。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是重庆市首家中医经典专业临床学科,是医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科室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对各名中医经验兼容并蓄诊治多种专科疾病。中医经典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医治疗为主的综合科室,科室拥有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坚持“中医特色”发展思路,突出中药和各种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气氛浓厚。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中医疗法,疗效显著,特色鲜明,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医师简介

任   毅

中医经典科主任 青年岐黄学者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擅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擅于治疗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如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病、慢性咳嗽、慢阻肺、慢性胃肠炎等常见内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以及失眠、多汗症等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体质调理。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周六上午;周三夜诊

杜  磊

副主任中医师 医学硕士

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熟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心衰、肺心病),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胃肠病(胃炎、胃溃疡、肠炎)及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对病后康复、体虚调理有一定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魏丹丹

中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擅长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诊疗。致力于经方辨治呼吸病,心脏病等。如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各种皮肤病、急慢性胃炎、便秘、顽固性失眠等。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门诊排班

时间

上午

下午

夜诊

周一

王毅刚

杜   磊

钟骏慧

张洪雷

陈照龙

陈照龙

周二

王毅刚

任   毅

曹   晋

魏丹丹

陈照龙

钟骏慧

周三

王毅刚

钟骏慧

陈景远

黄晓苏

任   毅

周四

王毅刚

任   毅

杜   磊

陈景远

陈照龙

周五

王毅刚

钟骏慧

涂雅丹

张传志

陈照龙

陈照龙

周六

李秀华

任   毅

陈照龙

/

周日

黄晓苏

王成虎

黄晓苏

钟骏慧

/

实际出诊医师以科室安排为准

(0)

相关推荐

  • 年轻人,你还会煎中药吗?

    大家可能依稀记得小时候,有时奶奶外婆用砂锅熬煎中药的场景. 我们这一代经历了时代高速发展的过程,用药的选择也丰富多样,传统苦涩麻烦的中药汤剂自然退居辅助位置. 但如今仍有一些疾病是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 ...

  • 再谈中药煎煮

    传统中医认为,煎煮中药首选砂锅!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传统中医认为,煎煮中药选择砂锅.瓦罐,这样才能更好的让中药发挥出它的功效,也不容易出现药材与器皿的化学反应.接下来是搪 ...

  • 一文读懂!在家煎煮中药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学部张晓 赵薇 刘天聪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选择用中药来调养身体,取药回家围在炉旁慢慢等待药香四溢.如何正确煎煮中药汤剂?专家告诉你! 1.煎前浸泡 煎前浸泡既利于有 ...

  • 正确煎煮中药,方显中药之奇效

    "煎药方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 一般中药煎煮前不建议清洗,清洗后不仅会造成药材中水溶性成分及部份炮制辅料的损耗,也可能冲掉部份粉类.细小种子类药材,影响组方药效. 如 ...

  • 煎煮中药,不能不知的8个基本常识!

    作者:刘慧伟 审核:汪锦飘 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 来源:逸仙药学V 常常有患者会问,中药要怎么煲呢?煲之前要不要洗?加多少水?煲多长时间?"先煎后下"是什么意思?-李 ...

  • 如何正确地煎煮中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的就是中药煎煮方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正确的煎药方 ...

  • 怎样煎煮中药

    怎样煎煮中药? (2017-06-15 21:42:35)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专业中药师倾囊传授的中药煎煮细节前段时间有小伙伴咨询怎样煎煮中药,煎煮中药虽然听起来不麻烦,但也有很多细节 ...

  • 煎煮中药不可不知的6大常识

    汤剂 中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又具有制备简便.吸收迅速等特点,倍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眯. 中药如何煎煮呢?以下6点供您参考 煎药器具的选用 以砂锅为好,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 ...

  • 煎煮中药要注意六个专业术语

    中药是很多人会选择的治病方法,但比较年轻的人对煎煮中药比较犯愁.其实煎煮中药没有特别难的地方,主要注意一些细节即可.我们都知道煎煮中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比如说锅具的选择.火候的掌握等等.下面我们就来 ...

  • 离正确煎煮中药就差最后一步了,赶快学起来!

    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必须重视中药的煎煮.前两篇的文章中,我们详细说明了煎药的容器选择和煎药的方法,文章发出后很多朋 ...

  • 君本堂:怎样煎煮中药你知道吗?

    当今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但对中药饮片的煎煮方法许多人本鹏了更好地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有必要重申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一是煎煮器皿的选择.历代医家早有论述,如梁代陶弘景云"温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