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大儒王阳明:人生最大的学问,就是战胜心中贼

这世界上的贼人太多了,多如牛毛,而我们心中的贼更多,多如恒河沙数。

对于精通儒道佛的全能大儒王阳明来说,除了治心是世界上第一难事之外,其他的一切,不过是天上的浮云而已。

这世界上充满了贼人。有窃国的大盗,有穿墙过壁的小毛贼,有呼啸山林的山贼,这些其实不足为惧。因为他们是外显的,是现实的,用武力就能解决。而存在于我们心中的贼,却很少有人能战胜它。

因为,人毕竟是欲望的动物。

按照中国儒家的观点,既能克己,又能成人的人,就是圣人了。而按照道家的观点,能做到扫除心中的种种杂念绮念,做到无己无名无功,这同样是圣人神人和至人了,这就达到了逍遥的境界。

这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格。而所谓理想,从来都是立于最远的地方,不容易达到的彼岸。

明朝正德十三年。王阳明率兵剿匪,而匪患已经蔓延了数十年。王阳明仅仅用了几个月,就完成了几十年没有完成的任务。但王阳明一点也不骄傲。他写信给自己的学生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山中之贼可以用武力解决,这是很容易的事情,而盘踞在我们内心的欲望、内心的贼,却时时刻刻与我们战斗,与我们拉锯。他们势力强大到几乎战胜了所有的人,而且还将战胜更多的人。他们是我们内心的魔鬼,之所以我们无法战胜他们,是因为那个魔鬼,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人,就是自己!

睿智的老子指出,“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

能看清别人,叫聪明,而能看清楚自己,才叫智慧。能战胜别人,叫勇猛有力,而能战胜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人。

人为什么要战胜自己,是因为人的心中有贼。

人为什么很难战胜自己,是因为我们的心中,在良知之外,还有叫私欲的东西。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心学,来自于孟子的性善论和欲求自得的理论,来自于陆九渊的“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的理论,来自于他自己创立的心外无物和致良知的理论。

在宋朝理学普遍关注外物的规律,希望以格物来致知的时候,希望以各种身外的现实的秩序来强制性规范人行为的时候,王阳明发现了理学的不足。理学的不足是对心的忽略,是知与行的割裂。而在王阳明看来,一切外物在被我们的内心认识感受之前,是没有意义的。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说明,心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心才是万物的根本。心的好坏,决定了世界的好坏。所以,世界坏了不是万事万物坏掉了,而是我们失去了本心,失去了我们内心中本来存在的良知。用孟子的话说,我们丢掉了本心,却不知道去寻找,丢了鸡和狗,就满世界去找,这是很可悲的事情,所以孟子还说,人生的所有的价值就在于寻回已经丢失的良心。

圣贤的根本任务是,要么拯救世界,要么拯救心灵。而在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看来,拯救了心灵,就拯救了世界。所以,救世不如救心。破山中贼,不如坡心中贼。

致良知的理论认为,人生的根本任务是,把良知良能转化为良行。光说不练,这割裂了知与行的关系。所以王阳明认为,拯救世界,先拯救心灵,战胜世界,先战胜自己。因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王阳明的“心学”并不是纸上学问,而是实践中的智慧,这就是陆游的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阳明的心学,为我们找到了成为圣贤的道路。王阳明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是平等的,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善,都有良知,只要我们能心存向上向善之心,我们就能成为圣人,这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阳明又提出了“心学四句”,可以作为我们致良知的关键途径。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良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既然知道了善恶,就应该在事上磨炼,这就是“格物致知”。而“格物致知”,其实就是不断为善去恶,克除不善,消去各种欲望和焦虑,就是要斗败我们心中的贼。

人心中的贼,实在太多了。我们有自私自利之贼,有妒忌之贼,有求名之贼,有求利之贼,有贪图权位之贼,有贪图美色之贼,有行事不决之贼,有瞻前顾后之贼,有心浮气躁之贼,那么多贼,我们就是贼王了。

那么,如何才能去掉我们心中的欲念杂念绮念,如何才能过一段心怀坦荡天朗气清俯仰无愧的生活?

中国文化中,强调的是成人之道。而成人就是要克己,而克己就是要返回自己的内心,找回自己的善端,找回自己的良知,然后将内心的良知外化于这个世界。这就是王阳明一生强调的知行合一。

第一,要自省。自曾子开始,我们就强调自省,要时时刻刻反思审视自己,才能荡除心中之贼。

第二,要慎独。越是在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的时候,我们越要严加管束自己,这样才能荡除心中之贼。

第三,要反求诸己。孟子说事有不得反求诸己,一件事情做的不成功,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千方百计去找别人的不是。

第四,要静坐。通过静坐把放失的人心收回来,这样才能放逐心中的贼,找回自己的良知。

第五,要心斋。心斋是道家庄子的修炼方法。就是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达到逍遥之境。

第六,要坐忘。这也是道家的修炼方法。就是忘记一切外物的干扰,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

(0)

相关推荐

  • 道学唯一 谨守吾心

    我渐渐就安于我的现状了,对于我的孤独,我也习惯了.总有那么多的人,追寻一些甜蜜温暖的东西,他们喜欢的永远是星星与花朵.但在星星雨花朵之中,怎样才能显得出一个人坚定的步伐呢. 分 享 Share 遇见幸 ...

  • 明代心学大儒:陈献章,用茅草做笔,书法KO当今丑书

    当代书坛各种乱象层出不穷,有的人用拖布作书,一边写字一边作狮子吼:有的人用注射器喷"字",可根本看不出写的什么鸟:有的人更是厉害,玩盲书,专门挑一些美女,在其身上拿笔摸来摸去.书法 ...

  • 心学之思 | 王阳明:人生做到这三样,就是很好的修行

    跟王阳明学修心 阳明心学爱好者的集聚地 关注 新的一天,新的修心.茫茫公众号,感谢您选择了"跟王阳明学修心".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不想错过精彩分享,不妨点击上方蓝色字体&qu ...

  •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诗词大全集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 ...

  • ​《王阳明心学》10句人生智慧

    ​<王阳明心学>10句人生智慧 1.欲修身,先养心. 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4.回归简单? 5.做人要"诚". 6.无私心就是道. ...

  • 全能大儒王阳明二十条名句,读懂足以参透人生

    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 ...

  • 理学大儒王阳明《太极图》,大字非常美丽,...

    理学大儒王阳明《太极图》,大字非常美丽,...

  • 明代大儒王阳明是怎样从失魂落魄变成一代宗师的?

    2018-01-28 ·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 ...

  • 陆九渊:心学是儒不是禅

    陆九渊是一位与朱熹齐名的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与佛教禅宗的思路比较接近,虽然有些神秘,但简易直捷,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发明本心".本心到底是什么心?现代中国人很难明白,西方人更不 ...

  • 心学是儒不是禅

    编者按:在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放射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轨迹..接下来,让我们认识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陆九渊. 陆九渊是一位与朱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