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陷胸汤(热实结胸,痛往下走)
相关推荐
-
泻热逐水:陷胸汤类方
经方,原指经验用方,今特指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此说乃相对于宋.元以后所出现的时方而言.类方,则是指在药物组成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方剂集合,意在将用药相近的方剂同类相附,从而研究每类方 ...
-
伤寒新解-下午发热是啥问题
现代人往往自视为有科学有水平,但殊不知很多时候远不如古人,知识没有传承,学习的可能反而是错误东西,如现代医学.我记得有一次与几位老专家聊天,他们提到有个朋友遇到一个怪病,就是每到下午就发热,跑遍了各种 ...
-
刘英锋 | 三焦腑病——热实结胸的证治概要与运用举例
六腑之一的三焦,作为脏象学说的特殊内容,在现行的脏腑辨证体系中,一直未得到充分展示而存在着疑惑.笔者曾从热实结胸的形成机理.部位特征.病性特点和立法处方等方面,剖析了该病与三焦腑证的内在联系,本文则根 ...
-
从热实结胸探讨“结”病机
"结"病机是<伤寒论>热实结胸的核心病机,也是伤寒变病.坏病的重要病机形式.本文通过对热实结胸"结"病机的促发因素.形成条件及主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 ...
-
三十八、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是说结胸证属热属实,与寒实结胸相对而言。),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原文135
三十八.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是说结胸证属热属实,与寒实结胸相对而言.),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原文135 [郑论] 此条明言热邪盘聚胸中,以致心下痛,按之如石鞕,故取大陷 ...
-
经方:三物小白散(寒实结胸,实在上焦)
三物小白散 [原文]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七,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 ...
-
经方:大陷胸丸(心下硬痛,痛往上走)
大陷胸丸 [原文]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斤(熬) 芒硝半斤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七,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 ...
-
学习经方的体会——客气结于心下,不可虚以实治,当用何方?
作者:王宪武 单位:北京杏林隆源中医经方(王宪武)工作室 近日在冯世纶先生身边跟诊,先生讲"痞证有虚实之分,临床宜依据症状反应选方用药,随证加减,客气结于心下,不可虚以实治,否则胃极虚.&q ...
-
二十八、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即视物不明),睛不和 (是眼珠转动不灵活。),无表里证(指既无头痛恶寒表证,也无腹满谵语等里证。也有认为是无少阳的半表半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
二十八.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即视物不明),睛不和 (是眼珠转动不灵活.),无表里证(指既无头痛恶寒表证,也无腹满谵语等里证.也有认为是无少阳的半表半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 ...
-
三十九、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原文240
三十九.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原文240 [郑论] 此条以脉实.脉虚,而定为可汗.可下,似未必尽善.论 ...
-
讲座笔记 || 经方退热探析(下)
肺炎发热案 患者男,34岁.反复发热一周,体温波动在37.5℃-38.7℃,当地西医院诊断为肺炎,予抗生素治疗,发热反复仍不退.咳嗽,痰不多,难咳出.怕冷,偶尔怕热.当下体温38℃.无汗,怕风,口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