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梦幻美

《春江花月夜》的梦幻美

陈胜毅
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以对江南夜色的传神描写,表达了人类亘古不变的对爱与美的思念与追求。全篇最大的美学特征就是那绵绵无尽、流淌至今的梦幻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海波连天,一望无际,波光摇曳,月影浮沉,好一幅迷人的江南月夜美景。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青幽幽的江水,青幽幽的夜空,除了透明的净,就是幽深的静。置身其中,灵魂仿佛洗过一样,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这是何等的净!心境像滤过一样,无欲无求,无生无死,又是何等的静!不由引人遐想:天有多高多远?宇宙有多广多深?千百年来有问无答,有题无解。

净静至极,其实就是美的极致。融入这极致里,不禁望月而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也曾感叹:“今人不知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时什么样?古人又是什么样?再过几百几千年,今时成了“古时”,那时的人们如何认识我们这些“古人”呢!莫不是王羲之说的:“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从古至今,人们望月、问月、探月,于是有了嫦娥奔月,吴刚种桂,宇航员登月……可终究是“人生代代无穷已……但见长江送流水。”长江从古流到今,又从今流向未来。

望月问月是纯美,望月怀人却是凄美。“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良人扁舟远行,妻子月下捣衣,共望明月,声不相闻。于是愿逐月华,飞度关山,夫妻相拥,话尽相思……这是古人的情思。若是当下的网络时代,微信聊天,即时视频,能慰多少怨妇之思、羁旅之苦。我们比古人幸福啊!

望月怀人是凄美,望月思归则是哀美。游子漂零,乡愁绵绵,故乡的小桥,亲友的呼唤,妈妈的牵挂……谁知“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归期不定,游子难归,鹧鸪啼夜,落月摇愁,对江空叹:“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同名的乐曲声中,我常自问:古人是怎么把这等如梦如幻的美,这等缠绵悱恻的情,这等摄人心魄的好诗写出来的。

作者简介:陈胜毅,男,汉族,祖藉湖南省双峰县,195O年4月26日生于湖南省邵阳市,中专学历。1968年11月下乡插队于湖南省绥宁县关峡公社芷田大队第二生产队,1974年12月退休顶编进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卫生员、食堂采购员、中药加工炮制工作。1985至1988年在邵东卫校学习临床医学,毕业回院从事临床心电图诊断,直至2010年退休。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李云娥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青龙   刘肆梁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粟   蒋

刘长军   周前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