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相关推荐
-
东汉时期最强猛将,一生征战200多次,董卓敬佩,贾诩感恩
在我们华夏九州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匈奴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因为纵观历朝历代,中原和匈奴.匈奴后裔的战争从未停止过,早在春秋时期,匈奴人就多次骚扰中原边境的赵国.燕国居民,一直到西汉汉武帝时期,大汉经 ...
-
《光武中兴》之二十八:马援身死遭陷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三月,马援大军到临乡,打败蛮兵,斩杀.俘获二千多人. 当初,马援生病,虎贲中郎将梁松去看望他,到床前参拜,马援没有答谢.梁松走后,儿子们问他说:"梁松是皇帝的女婿, ...
-
本色是文人
本色是文人 创建湘军,并统领这支军队打败太平军的曾国藩,在近代中国,以军功彪炳史册,且大为激发湖南人从军打仗的热情,以至后来中国"无湘不成军".鉴于此,称曾氏为军事家应不过分,但这 ...
-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题文诗: 军之利害,在国名实.今名在官,而实在家, 官不得实,家不得名.聚卒为军,有名无实, 外不御敌,内不守国,军以不给,将以夺威. 卒逃归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题文诗: 臣闻人君,有必胜道,并兼广大,一其制度, 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同罪保伍; 二曰地禁,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三曰全军, 甲首相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2审权计去攻围因情
题文诗:周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少间,极用人要. 太公对曰:赏之如山,罚之如溪.太上无过, 其次补过,正罚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 不罚者死,诸赏而请,不赏者死.伐人之国, 必因其变.示之财政,以观 ...
-
《尉缭子》卷23兵令上诗解武表文里称将于敌
题文诗: 兵者凶器;争者逆德.事必有本,王者伐暴, 本仁义焉.战国诸侯,则以立威,抗敌相图, 不能废兵.兵者二道,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武表文里.能审二者,知胜败矣.文道所以, 明视利害,辨别安危;武 ...
-
《尉缭子》卷21兵教上诗解2正罚明赏兵自从令
题文诗: 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 卒长教成,合之伯长.伯长教成,合之兵尉. 兵尉教成,合之裨将.裨将教成,合之大将. 大将教之,陈于中野,置大表三,百步而一. 既陈去表,百步而决,百 ...
-
《尉缭子》卷21兵教上诗解1伍至裨将教犯同罪
<尉缭子>卷21兵教上诗解1伍至裨将教犯同罪 题文诗: 兵之教令,分营居陈,有非令而,进退也者, 加犯教罪.前行也者,前行教之;后行也者, 后行教之;左行也者,左行教之;右行也者, 右行教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2保民利真情必胜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2保民利真情必胜 题文诗: 凡国有难,君召将曰:社稷之命,即在将军, 今国有难,请子将应.将军受命,祝史太卜, 斋宿三日,后之太庙,占以灵龟,占卜吉日, 以受鼓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1能实民气待敌之虚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1能实民气待敌之虚 题文诗: 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见人,所不见也, 先见之明;独知知人,所不知也,谓之至神, 至神自知,无所不知,神明真情,真情自胜, 自胜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0出其不意隐天地人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0出其不意隐天地人 题文诗: 用兵贵在,谋之不测,形之隐匿.出于不意, 不可设备.谋见则穷,形见则制.善用兵者, 上隐之天,下隐之地,中隐之人.隐之天者, 无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