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哲学】柏格森:冲动是对生活最好的尊重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学点哲学】

柏格森:冲动是对生活最好的尊重
    生命冲动是本能,绵绵不绝,永远变化。
    时间是什么?是一条精确的线吗?是钟表上用小时、分、秒表现出来的东西吗?有时候,你会觉得“度日如年”;另一些时候,又觉得“时光飞逝如电”。都是同样的日子,给人的感觉如此不一样。可见用科学、理性的法子衡量时间,和我们的真实感受相隔很远。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抛开外在时间的束缚,尊重一下“心理时间”,整个生活也许都会焕然一新。
    这样的想法看起来很另类,却是20世纪很多领域的潮流。法国犹太人柏格森,力倡非理性直觉,肯定生命力冲动,提出时间绵延之说,成为二战前西方最受推崇的哲学家。
    柏格森还被认为是当代心理学主流的开创者,并对科学领域有深刻影响。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心理时间”理论成为意识流小说的思想基础,为现代派文学艺术奠定了哲学基础。
    和所有法国哲学家一样,柏格森的哲学叙述像诗一样,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柏格森的“诗篇”里,我们大约抽出五个基本点——
    1.生命冲动创造世界
    与欧洲传统一贯否定生命冲动的倾向相反,柏格森宣称生命冲动是世界的本源,而且在绵延着的时间里永远创造。生命冲动就像“喷泉”一样喷发,源源不断,向不同方向分别产生生命、自由意志、灵魂和物质世界。
    万物都来自生命冲动,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绵不断而成为整体。生命冲动说使这种反理性的本能心理学最后爆发为一场世界性的革命——精神分析运动,把心理学从机械论带到无意识的彼岸,最终成为当代心理学主流。
    2.时间是绵延的
    生命创造、流动的过程和方式就是时间。生命冲动源源不断,绵绵不绝,是不可测量的,也不是钟表可以限定的,所以时间也没有停顿,不可分割。
    柏格森管这个过程叫“绵延”,法语是la duree,意为延续、持久。绵延没有间断。过去、现在、未来,根本就是同一个过程,不是三个东西。你站在当下,但你有记忆,还遥想着、计划着未来。所以现在里有过去,现在藏在未来里面。
    3.直觉是活得真实的唯一方法
    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生命冲动是本能,绵绵不绝,永远变化。依靠分析、逻辑、实证把生命冲动化整为零去把握,绝无可能。主宰着我们今天的世界的实验科学是唯理性思维方式的化身。
    它的原则是:不能重复试验的东西不是真的。可是,等你对着生命摆好架势,去验证那已经过去的事情,岂不是刻舟求剑?所以,把握绵延世界真实的唯一办法是直觉,是去感受,去领悟,去体验,投身其中,去“情境交融”。
    4.发现真正的自我
    2007年,满脸焦虑、被生存原则刻满世俗的“我”和1989年照片上花朵一样的“我”是同一个我吗?当然不是。新陈代谢大概让每个细胞里的每个分子都更新了一遍。可是,此刻“我”的意识、潜意识,哪一点不是从那个“花朵”绵延过来的?那些世俗的印痕不是某个愿望、无数的心计、情绪、喜怒哀乐投射累积起来的吗?
    柏格森把“自我意识”区分为表层自我和深层自我:表层自我为理智分析所揭示,由感觉、概念等组成,并以语言来表达,是自我表现的现象,它与外部空间中的经验事物和社会相联系;深层自我则是真正的绵延本身,它是由意识自身的直觉和反省才能把握的,真正基本的自我。
    所以,那个由种种关系利益决定的孤立自私的“小我”,其实只是个假象,顶多算一个“我”的断面。而包含着过去现在未来的、能和世界息息相通的那个“大我”,才是整体的我。
    5.自由引导艺术,艺术解放自我
    自由是什么?自由不是放纵,不是被社会关系或因为压抑过度的反社会情绪控制。自由是自我的解放:通过直觉,打开自我,顺应我们的生命力冲动,打碎那些捆绑着我们的恐惧、观念、想象中的危险、私心杂念……进入世界的创造和生生不息的节律里,就自由了。
    艺术是生命力冲动的创造过程。艺术必须走极端。“极端”有两个:一是极端的“散”,让自我意识分解到没有,最后慢慢融化在时间的绵延里面;一是极端的“紧”,像凡高那样将自己的神经绷紧到极点,才能和绵延共振。艺术就有散和紧两个风格。
    所以柏格森所说的艺术不是房屋装修,也不是时装和宣传招贴,而应该是非功利的——这种艺术不但不去“反映现实”,向现实谄媚,反而要和时尚对立,与社会决裂。艺术就是凭直觉解放自我,超脱社会生活,超越“客观世界”,去发现表象背后“深刻的现实”。
(0)

相关推荐

  • 论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贯穿于柏格森思想的始终,在其哲学中每一个概念的背后都可以找到自由意志的影子.长期以来在人们对柏格森哲学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把焦点指向了绵延.直觉等概念本身,却忽略了自由意志的意义,因此,系统地梳 ...

  • 生命哲学(二)柏格森

    柏格森的哲学思想      柏格森所有著作的共同特点是:语言极其优美和清晰,书中包含大量的形象比喻和例证:从内容上讲,它们都具备牢固的自然科学所有分支的知识基础.这也是柏格森能够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之一 ...

  • 生命哲学(四)柏格森

    柏格森的哲学思想  外在之我.内在之我.意识流与创造进化论    柏格森认为,与时间一样,自我也可以分为双重:一是外在之我:另一个是内在之我.    外在之我就是我们平时意识到的我,有三个特点:    ...

  • 柏格森:冲动是对生活最好的尊重

    亨利·柏格森生平: ■ 1859年:出生于巴黎. ■ 1878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 1881年:获得中学教师资格,成为中学教师. ■ 1889年:进行博士论文答辩.题为<论意识的直接材 ...

  • 亨利·柏格森经典哲学语录: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大才小用...

    导读: 最近在家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下称<走进比尔>). 这部纪录片不长,3集,现在豆瓣上1万多人打出了9.2的高分. 1.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 ...

  • 生命哲学(三)柏格森

    柏格森的哲学思想 空间.时间与运动    柏格森以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为出发点.在康德那里,空间和时间从本质上说是我们的直觉体验中的两种同等重要的形态.而在柏格森看来,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空间本身 ...

  • 生命哲学(一)柏格森

    现代生命哲学的创始人---亨利-柏格森(1859-1941年)    以前人们曾经用"生命哲学"这个名字称呼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而现代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亨利-柏格森. ...

  • 写作的演化和亨利·柏格森的炮弹

    转自:天涯社区 哲学园鸣谢 作者:白格 在罗素的通俗著作<西方哲学史>里,有两类哲学家特别值得注意,一类是罗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加以对待的,例如大卫·休谟:另一类是被他一脚踩下18层地狱 ...

  • #今日哲语#柏格森:“成熟和衰老,就其本...

    柏格森:"成熟和衰老,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只是我的身体的一些属性:仅仅只是通过隐喻,我才将同一的名称给予了我的意识人格中的对应变化." (摘自<创化论>(亦译作<创 ...

  • 柏格森:一般意义上的绵延 | 西东合集

    陈圣生 译 我们最有把握最了然于心的存在就是我们自己的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我们对其他任何东西的见解都可能被认为是外在的或者肤浅的,而对我们自身的看法却是内在的.深刻的.那么,我们对自己有什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