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用药章法
相关推荐
-
厥冷恶寒
恶寒门(附:恶风.往来寒热.振寒) 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同方.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同方.产后中风,续得之数十日 ...
-
小青龙汤新用:汗证
小青龙汤新用:汗证 导读:这用方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需要对方有深刻理解,也需要对疾病有准确的辨证.本文的两则医案,都是通过祛除肺之寒饮,治疗与肺的"藏象"有关的疾病,非独脏器之肺. ...
-
《伤寒证治准绳 第2部分》 明·王肯堂
`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去粗皮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姜(三两切)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成 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 ...
-
《伤寒论》解读——7-10条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 这一条承 7 条指出寒热的表里,说明寒热的真假,首次体现了辨证的方法,明析寒热的现象与本质,指导医者 ...
-
能让你进入思考的“伤寒用药章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夫发表之药用温,攻里之药用寒,温里之药用热者,各有所宜也.盖表既有邪,则为阳虚阴盛,温之乃以助阳,阳有助则阳长,而阴邪所由以消,故用辛甘发散之以为阳 ...
-
伤寒用药精法、相舌法及浮中沉三脉法
伤寒用药精法 标本逆从既明,和剂之药须识. 表汗用麻黄,无葱白不发: 吐痰用瓜蒂,无豉不涌: 去实热用大黄,无枳实不通: 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 竹沥无姜汁,不能行经络: 蜜导无皂角,不能通秘结: ...
-
伤寒用药诀:仲景附子法!(附子实战运用)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附子所组成的方剂共40 首(包括 5 个隨证加附子方),是其仅次于甘草.姜枣.桂枝的极为常用的药物.这里谨从诸附子方的运用规律上可以看出,附子不仅用于 ...
-
伤寒用药赋(一)
太阳无汗寒伤荣,腊月麻黄汤为最:太阳有汗风伤卫,腊月桂枝(汤)可先.易老冲和(汤即九味羌活汤) 治风寒而发于三季,陶氏冲和(汤)分阴阳以救乎双传. 此方以两感必死,但阳先受病多者,以此汤探之,中病即愈 ...
-
一篇歌诀牢记所有伤寒用药:蒲松龄《伤寒药性赋》
导读:蒲松龄先生对中医界的贡献颇大,他除了<聊斋志异>外还撰写了<药崇全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医学科普著作.并有以医药为内容的赋文.诗词.杂 ...
-
伤寒用药大法。
电子书搜集的
-
最精辟:诠解仲景用药思维(学完此篇即懂伤寒用药)
岐伯有道 今天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仲景处方不但用药很精简,其配伍也都有一定的法度.编者对此略有体会,写出来供初学者参考,并借以就正于先进. 仲景承认桂枝是温药(仲景说 ...
-
伤寒六经用药诀
至道汇 昨天 痔疮 牙痛 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 霜降以后春分前,伤寒即病六经②传,传过六经当自愈③,请观素问④不虚言.若然两感伤寒症,一日两经表里病,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之间当殒命.是故伤寒不服药, ...
-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三代用药经验,临证用药秘传心法”---钩藤
钩藤 清热平肝祛风有降压之效,平木火刑金之呛咳 一.性味功效 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茎枝.性味:甘.微寒,归肝.心包经.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之功效. 二.古今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