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在清明的文字

写在清明的文字

清明节又要到了,我的心情和往年一样的不平静。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回老家扫墓、祭奠。老家在河北一个小山村,村子后面是个小山坡,村里人称之为后梁,山坡不高,也不陡,垂直高度不足百米。山坡的下半部分是黄土坡,原来是个果园,山坡的上半部分是山地和树林,树木以松树和槐树居多。

小时候,每到夏秋季节,常和伙伴一起去后梁玩。说是玩,实际上是惦记山坡上的水果。那个年代水果好像不多,人们的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种粮是第一要务。因此,只要是有块空地,首先会用来种粮食,不管收成好赖,总能收获一些,解决一些应急,种水果则少之又少。那时的水果格外好吃,甜的很。当时村子还是集体制,果园是生产队的,为防止有人偷窃,村里每年都派专人看管,快到收获时候,看的更是紧些,看果园的人吃住都在山上。看果园的是位爷爷,岁数不大,因为是同村,一个生产队的,对我们几个孩子不错,果实稍有几分成熟,便会偷偷地给我们每人摘一个,然后就让我们赶紧走。拿到了那还不十分成熟的苹果(或者是梨),我们揣在兜里,像如获至宝似的,用手使劲捂着,生怕丢了,然后便跑到别处去玩。那时去果园,对我们是一件很期待和开心的事,唯一顾忌的,是果园里有零星的坟墓,让我们有些害怕,遇见后便赶紧绕开,走到别的地方。

后来,公社建砖厂,占用了后梁那块黄土坡地。果树被砍了,果园没了,果园里的坟墓也都迁到了后梁的上方。从那以后,我们这些孩子再也没有一起去过后梁玩。

也是从那以后,村子里面凡是逝去的人,几乎都选择在后梁埋葬,埋葬的方式都是土葬。后梁坐北朝南,据说风水不错,村民选择那里做墓地,一方面是看中了风水,另外,也是寄寓了更多的期待。据说,谁家的坟地好,将来后代就会做官或者发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过去了,后梁也改变了模样,坟墓在逐渐增多,不再是起初的零星,几乎是成片,树木也被砍的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墓。

每年扫墓,我的心情都很沉重,一方面是思念故去的亲人,另一方面,看到日益增多的坟墓,除了多一些畏惧外,还有一些忧虑,不知将来的后梁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后梁的面积并不大,承载的东西自然有限,照此下去,后梁恐怕真的要变成墓地了。

老家原来扫墓方式,在坟前摆放一些祭品,焚烧一些纸钱或冥币,或燃放些鞭炮。好像是纸钱焚烧的越多越显得慷慨,越孝顺似的,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焚烧的数量也在加增。因为焚烧,也常会引发火灾。近些年来,为防止火灾发生,政府采取了措施,严格管控焚烧的现象,每到清明时候,都会派很多人在山坡上严防死守,不允许任何焚烧现象发生,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失火的现象基本杜绝了。随之,祭奠方式也在改变:在坟上填一些新土,放一些祭品,摆上鲜花,便是祭奠的全部。没有了焚烧,人们缅怀的心情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前些年,因为环境治理,砖厂已被关掉了。只是因为多年的生产,大量的黄土被挖去用掉了,昔日的黄土坡早已面目全非,剩下的是残破不堪的场地,和千疮百孔的沟壑。

与农村不同,城市早已实行了火葬。清明的祭奠,多是选择远离居民区的空旷地带,设立专门的焚烧台,既满足了祭奠所需,也避免了火灾现象发生,着实文明了很多,安全了很多。只是墓地的价格在不断升高,着实让生者有些承受不起,数年前就有人发出了“死不起”的呐喊了。

我常想: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文明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如何更好地安葬逝者,让缅怀更文明,而又不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也是一件大事情,这也是祭典之后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我是个庸者,没有更多的思路,只是希望后人们会做的更好。

插图/网络

简介

范景来,现居北京,本科学历,爱好文学,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感,享受生活乐趣。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墓地别称

    ​墓地的别称 墓穴 坟头 帝王之墓,称之为陵: 妃子之墓,称之为园寝: 埃及法老的坟墓,金字塔: 冢.茔 亦等同于 坟墓 封堆 亦等同于 坟墓 官宦的墓地 又称为 九源 郑旺吉在<略谈古代作品中 ...

  • 唯美的想象

    是一个晴朗的夏日午后,炎热使得一切变得静穆.村子里静悄悄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头上扎一朵蝴蝶结,披散着及腰长发,避开午睡的大人,溜出大门,带着她那颗好奇的心,游荡在村子里.不知不觉的,穿过无边的密密 ...

  • 成吉思汗到底葬于何处?

    另外.马可波罗在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如此写道: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葬者.而考古专家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附近的清河县三道海附近,发现了一座人改 ...

  • 民间故事:为得到珍贵古书,刘二不听劝说去挖墓,却挖到了蛇群

    作者/小田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这则民间小故事,与"善恶因果"有关.故事大体讲的是:一位风水大师死后给自己选了个好墓地,若干年后村子里的一个贪婪之人刘二惦记上大师的几本风水古书,遂动 ...

  • 才子随笔写下上联:两个荷包蛋,但下联却被人称赞

    才子:指才德兼备.富有文采的人.中国从古至今诞生去许许多多的才子,而有些才子的作风也影响到了很多人,有些才子的才华也为我们中国文化形成了一波助力. 那什么样子的才子才是最为高明的呢?简单来说能够力挽狂 ...

  • 秋天来了|为自己写上一段文字!

    当生活的脚步渐渐地慢了下来,感应季节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爱上了春天,也爱上了秋天.春花秋月,喜欢的也许就是这样一种诗意吧?站在时光的旅程中回望,夏天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溜走了.秋也在这个时候悄悄的来了,尽 ...

  • 难过时,写下自己的文字

    情绪低落时,总觉得对生活提不起一丁点儿兴趣,活在这个世界上形同木头虚设,看不到一点日子里的盼头与对未来美好梦想的憧憬. 本以为被这种情绪所困惑后,走出室内出去锻炼一下身心或许能有所缓解.待出来后才发现 ...

  • 写在520的文字

    我爱你S.H.E - Remember 我爱你 (猫耳朵音乐绘本系列 3) · 致自己 · 想对自己说句, "我爱你." 此生不辜负,余生不将就. 爱情只是生命中的一段缘分, 爱父 ...

  • 当年,母亲杨星火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写下了这些文字……

    总第320-6期:雪域老兵吧,欢迎战友回家! 作者简介: 雪 松 本名唐雪松,著名作家杨星火大女儿.生于1957年4月.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西昌盐源县卫城公社下乡.1977年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毕 ...

  • 边走边读边问边写结合,文物文字文化文学一体

    边走边读边问边写结合,文物文字文化文学一体--沈阳大学辽沈文学研究课内教学实践启动 作者:赵旭  2019年5月27日,沈阳的天气,上午还是阴云不散,临近一点钟却是天如洗水如碧的美丽了!此时,沈阳大学 ...

  • 坚持写作20年才明白:在孤独中写出热闹的文字,必须有激情相伴

    说起世界上那些厉害的作家,似乎都有过一段非常艰难的生活.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他开启写作生涯时,因为没有合适的创作环境,他只能躲在厨房里写作. 我开办了一个写作训练营,训练营中很多学员都是带孩子的 ...

  • 【晶莹美刊】文辛:写在清明节后 || 主播:曾繁荣

    作者简介 王春玉,笔名:文辛,原名王春昱.1968年生于黑龙江省讷漠尔河畔.做过教师当过记者.1991年7月加入北大荒作协.从1989年始发作品至今已在全国报刊媒体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过千篇件.多部作品选 ...

  • 关于金庸写武侠小说的一些文字

    金庸:"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有十分的力气,绝不使九分.即便是小事情,也要认真对待." 目录 每天坚持看一部电影写一篇影评 日更不辍 熟读古代武侠经典 81 岁剑桥求学读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