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责任分类的体系重构
相关推荐
-
生效判决的裁决结果不容否定,但其确认的事实并不当然具有既判力
对于生效判决裁决过的事项不容否定,除非启动再审程序,否则法律的尊严和稳定性就会受到挑战,法官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既判力是绝对不允许推翻的.而已确认事实的预决力是事实证明问题,不属于法律问题.对于已确认 ...
-
诉讼自认制度的适用规则
自认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自认系当事人在诉讼的口头辩论或准备程序中作出的与对方当事人主张一致且于己不利之陈述.根据自认作出场合的不同,自认分为诉讼中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二者在法律效力上存在较 ...
-
法院认定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我们都误解了『民事证据裁判原则』
天津大学卓越教授 张卫平 I 作者 <比较法研究>2021年第2期 I 来源 "民事证据裁判原则"辨识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在20 ...
-
合理运用推定规则以贯彻“以事实为依据”的裁判原则
司法实践中常有无直接证据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形.为避免裁判僵局,法庭或仲裁庭可依法分配证明责任,以促使当事人提交证据从而揭示案件事实,否则应承担不利后果.但仅规定证明责任仍不能完全克服合理性疑问.对于不 ...
-
周洪波|| 证明责任分类的体系重构
作者简介:周洪波,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3期,转自法制与社会发展公号.注释已略,引用请以原文为准. 摘要 关于证明责任分类的既有学说,在域外既未成 ...
-
举证不能即败诉?我们都误解了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胡学军 I 作者 <河北法学>2021年第3期 I 来源 证明责任泛化理论批判--以"物"之争议的举证证明为中心 一.疑难案件引发的证明责任分配 ...
-
《民法典》合同法定解除权规则的体系重构
作者简介: 朱晓喆,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原文发表于<财经法学>2020年第5期,第19-34页.为方便电子阅读,已略去注释与参考文献. [摘 要]<民法典>对于合同法定解 ...
-
傅郁林:诉讼法学必读图书——《现代证明责任问题》
2019-05-14 本文来源:人民司法 本文作者:傅郁林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稿约:本公众号是粉丝近万的法学类大号,欢迎各位贤达不吝赐稿.稿件可以为法学学术 ...
-
澄清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误区
为了规范正当防卫的法律认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于2020年9月3日联合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具体适用和工作要求三个方面,对准确适用正当防 ...
-
举证责任 vs 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制度本质重述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胡学军 I 作者 <法学研究>2020年第5期 I 来源 证明责任制度本质重述 引言 "证明责任"概念在民事诉讼理论中极富争议.这与我们对该制度本 ...
-
最高法院:工程造价鉴定,施工人需对已施工工程量等承担证明责任
施工人申请工程造价鉴定的,应当对已施工工程量.工程价款的待证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对工程造价申请鉴定的施工人,如不能举证证明已施工工程量.工程价款的待证事实,需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关键词:|施工 ...
-
李磊:不当得利类型化与证明责任之分配|【往期好文】法学专论
判解研究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主编:王利明 执行主编:姚辉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出版周期:每年出版四辑 李 磊 广东省高级人民 ...
-
证明责任的实践运用
从证明责任的本质来讲,是解决要件事实真伪不明情况下,不利后果由谁负担的问题.由于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客观的证明责任分配也就成为了当事人和律师在具体诉讼中分析胜诉准备诉讼的分析框架.同时,证明责任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