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给多汗的病人,开了一张活血化瘀的方子...

当我给多汗的病人,开了一张活血化瘀的方子后,他却说:我又没有血瘀,你给我开活血化瘀的方子,你是脑子进水了吗?

方:三七、丹参、牛膝、生地、柴胡、桔梗、黄芪、地骨皮。

他说:医生你可真搞笑啊,头一次见人这么开方。不会治病就别治啊,别以为我不知道三七、丹参是干啥的,就你这做法,你不承认脑子进了半斤水,我都不信!果然,中医不能治病,只能养生啊!真垃圾。

我说:你这话就说的难听了,我给你开的方子也没错。之所以你的多汗总是好不了,这是因为你忽略了一个点。

他说:啥?

我说:就是血瘀。你身上的血都快'干’了。

他说:什么意思?这两者有啥关系?

我说:你看你,舌头上有瘀斑,唇面青紫,脉涩,这说明什么?说明你有淤血啊。而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血脉为淤血所阻,所以体现在舌头上,形成瘀斑。淤血阻于脉道,血行不畅,所以你的脉是涩的。唇面青紫,这就是血瘀之征。

淤血存在脉道,这就会影响新血的形成。脉道里可用的血,会越来越少。其次,它还会生热。热邪会逼迫汗外出,于是,这就出现了异常出汗。

而你长时间的异常出汗,这就会损伤阴津,紧接着,就会影响新血的化生。新血不产生,旧血堆积,成为淤血,这就会导致热邪将体内津液逼出,也就会形成多汗。

他说:你这说的倒是一套一套的,但是这能治好?是不是你的汗都进脑子变成了水?

我说:你要是不愿意用,我也不强求你。那你就接着用你之前的方子就好了。

他说:我要是用之前方子有用,我也不至于再来看病。

我说:那既然没用,你为什么不能试试?

说罢,他思考了片刻,然后拿走我的方子,半信半疑的离开了中医馆。

结果,他药用3剂,出汗、盗汗现象缓解。7剂以后,不出汗,不烘热了。而且,面色也有所好转,显得些许红润了。

他说:还好当时我稍微理智了一点,没有在怼你,并拿走了你的方子,万一你一生气,方子不给我,那我这多汗的毛病,还消失不了了。

这幅方子,到底有什么奥秘呢?我来简单给你讲讲。

他是因为淤血堵住脉道,所以导致的汗液,那么这就需要,把已经凝聚的血液化解掉,让新血产生,他的脉道才不会干枯,热邪才能从根本上被消失。

而三七、丹参是活血化瘀的;牛膝可以化瘀通经,辅助诸药活血。

生地可以养阴补血,能够补充干涸的脉道。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是活血化瘀,那柴胡、桔梗、黄芪、地骨皮又有什么作用呢?

这是因为,首先,血为气之母,能载气。淤血阻滞,必然导致气滞不行。而气是一种能量。能量淤积在一起,当然要化热了。

其次,气为血之帅,想要活血,就必须行气。气对于血,具有推动、温煦、化生和统摄的作用;而血对于气,有着濡养和运载的作用。也就是说气和血的关系,相辅相成,任何一个运作失常,那么另一个也会出现问题。

最后,淤血会导致气虚,气虚就会固摄失常,津液就容易作为汗水,流出来。所以说,气虚的人,容易多汗、自汗,甚至晚上盗汗。

而柴胡、桔梗可以行气化瘀;黄芪用来补气,可以增进行血之功,有治本之效果;还能够敛汗,用于治标。

地骨皮可以清虚热,敛虚汗。帮助汗不在外流。

中医治病其实一直讲究的是,见人治人。不管你有啥病,只要把体内的内环境调到最佳状态,那么病就会自动消失,这就是中医治疗的核心。

而患者眼中那个最要紧的病,不过就是中医眼中诸多的症状之一罢了。关键点,可能并不在患者看重的某个病上。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不会’治病,这难道是医术落后了吗?我看未必。只是在这个大环境下,许多医生为了谋取更高的'利’的一种手段罢了。

我虽然做了一辈子中医,可能还没有别的医生一年赚的钱多,但我仍然觉得:行医,目的就是救死扶伤,如果想挣钱,完全可以从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