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 蝇头微利

人生如梦  蝇头微利

【成语1】:人生如梦

【拼音】:rén shēng rú mèng

【释义】:人生如同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定,人生短促。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成语2】:蝇头微利

【释义】:比喻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和利益。

【出处】: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成语典故】

心中“无晴也无雨”,随时随地便可处之泰然。习惯了与农夫渔樵杂处的生活,苏轼也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官员身份。他在黄州民间走动,有时还会被那些醉汉奚落、推搡。

当不再拿自己当回事,也就不想问“这是怎么回事”一类的问题了。

又是一个初春的日子,苏轼要去蕲水那个地方寻访一位朋友,半路上在乡间酒店喝酒,不想就喝高了。天色已晚,他乘着月色来到一条河边,醉意朦胧中,就下马解鞍,干脆在桥上过夜,醒来时,已是次日清晨: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天明启程,苏轼到了蕲水找到了那位朋友。在与友人同游清泉寺时,苏轼竟然发现了寺旁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而这小溪里的水,竟然是自东往西流的,溪水潺潺,苏轼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年近半百的苏轼对人们说:溪水能西流,难道人老就不能转少年?所以不要因为上了年纪就总发日薄西山之叹。

在黄州,苏轼也喜欢登临城西北那段名叫赤壁的山崖。赤壁背依青山,前面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江。站在赤壁上,放眼望去,江水滔滔,苍茫浩荡。在涛声的轰鸣声中,在如画的江畔风光里,苏轼的脑中会想象出三国时赤壁大战的场面,那一个个过往的英雄也在他眼前重新浮现出来——他们洒脱,他们豪迈,他们悲壮,他们都是一时的豪杰,当时光流逝,一切也终将灰飞烟灭。

人生就是一场梦,万般计较有什么用?多愁善感又有什么用?在现实中学会放下和珍惜,醉,何尝不是一种最清醒的表达?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元丰五年(1082年)的七月十六日,苏轼和几位友人一起泛舟于赤壁之下,向晚时分,月亮升起来了,在徐徐清风中,他们对月举杯,扣舷而歌。月色,歌词,山光水色和友人的箫声让苏轼浮想联翩,也催生了他的《赤壁赋》,在文中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认为:人生是短促的,只有随缘自适才能不困于心,才能不为“哀吾生之须臾”而烦恼不已。

当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苏轼又和两位友人来到了赤壁之下,他们泛舟赏月,饮酒吃鱼,而后又攀崖爬山。等送走客人回到家,苏轼在梦中见到了一位道士,那道士问他:你快乐吗?

苏轼没有回答,却反问对方姓名,不过道士也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再游赤壁的苏轼到底快乐吗?你要想寻找答案,那就读他的《后赤壁赋》吧。

我相信苏轼一定在努力寻找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式,他在挣脱那些虚名浮利的纠缠,也在尽可能地让身心达到一种逍遥之境。世界豁然开朗,何妨唱一曲《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心病渐渐消了,眼睛却又出了状况。元丰六年(1083年)的春天,苏轼患上严重的红眼病,为此,他一个多月没有出门。

这么长时间见不到苏轼的身影,那些关心他的人就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还有人传言他可能病故了。后来,苏轼的“死讯”竟然传到了京城,神宗听到后叹惜不已,忙让人探听虚实。当得知苏轼还活着,又读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词句,神宗觉得苏轼“终是爱君”,然后就亲书“人才难得,不忍终弃”的手札,下诏将苏轼调往靠近京城的汝州。

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苏轼接到调令,四月开始离开黄州,动身北上。

可爱的苏东坡要走了,黄州人民舍不得啊,那么多的人都来送行,苏轼以词跟黄州乡亲朋友们作别: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满庭芳·归去来兮》)

一个月后,苏轼来到了庐山脚下,他登上了庐山,又游了西林寺,之后在西林寺作了首题壁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走出来才能看清,苏轼把庐山的高度升华为智慧的高度。

七月,苏轼来到了金陵,见到了王安石。此时的王安石已罢相多年,以前的那份雄心壮志早已不在了,失败的变法和尔虞我诈的官场,让他最终选择隐居钟山脚下。

烟消云散后的相见,让这两个原本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人物,都有了惺惺相惜之感。他们谈往事和时局,论诗词和学术,彼此之间推心置腹,友好而坦诚。

王安石甚至要求苏轼也在金陵住下来,两人从此作邻居。对此,苏轼婉言谢绝了: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苏轼走后,王安石不由感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十二月二十四日,来到泗州的苏轼和当地人刘倩叔结伴而游,在斜风细雨中,两人同游南山,天虽寒,苏轼却从河滩的淡烟疏柳上看到了春意,野餐时简单的清茶和蔬盘,也让苏轼感受到了那种清淡中的欢愉: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就这样,苏轼在半百之年又重新走进朝廷核心圈,可到京不久,却因与当权者司马光等人政见不合而再次外任,几年后哲宗亲政,他又被贬往更远更荒僻的惠州和儋州,这人生最后十几年的浮浮沉沉,让那种“清欢”显得越来越奢侈。

“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凄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苏轼终于看透了,看淡了,看开了……

(0)

相关推荐

  • 苏轼写下一首古诗,豪放洒脱、气势如虹,被誉为“千古绝唱”

    提到中国古代诗词作家,很多人都会想到李白.王维.杜牧等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苏轼是很多人的偶像,他一生仕途之路坎坷颇多,但他却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用乐观豁达的心境笑对生活,可以说苏轼的一生都过得非常洒脱 ...

  • 苏轼写三国名人,传为千古经典,其中暗含人生转折,他写了什么

    苏轼写过一首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宋词中的经典,也是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熟悉这首词的朋友应该知道,苏轼描写了赤壁之战的名将周瑜的雄姿,还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那么,这首 ...

  • 苏轼这首诗《海棠》没有高超的技巧,但是读来却让人佩服,每一句都很美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由徐州知州调任湖州,并且担任同样的职务,古代的官员只要到达了一个地为官,那么必须要向皇帝上一封谢表,无论就是表达敬意,还有感激之情.当时苏轼在湖州任上,便向宋神宗上了一 ...

  • 人生如梦,写的真好

    生活,是一种渴望,也是一种偶遇,总有人刁难自己,总有人无奈人生,是路,要学会微笑,是命,要学会珍惜,做人啊,不能认真,要会说会演,吃亏是福,做人要低调,别争强好胜,别躲着别人,是非路,是非命,也有人生 ...

  •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

    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苍老年华,多少的错,成为人生的系别,只是无奈的恩情,只是无奈的仓促,多少的离别,成为人生的错,成为人生的孤独. 人生的守望, 只是一个人的季节,人生的无奈,只是一个人的错觉,多少 ...

  • 《咏史怀古诗词集150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滕王阁序 [唐代]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

  • 《宋朝诗词300首全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所开拓创造,出现许多优秀诗人作品,形成许多流派,对元.明以后诗歌发展有深远影响,在清代更引起了尊唐.宗宋之争.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 ...

  • 人生如梦幻一场,悲欢离合切切于心

    ​人生如梦幻一场,悲欢离合切切于心​文/甄小竹     编辑/6909kenv​​ 梦里有多少繁华落尽,梦里有多少尘缘未了,吟唱了​多年,所有的悲欢离合,只是在心里驻足.经历沧海桑田,醒来,不过梦一场 ...

  • 若是人生如梦

    若是人生如梦 文/千花千树 飞驰的车辆 去往天南海北 城市与江河 村庄和鸢尾 听后退的风景 议论人间的是非 我竟好天真 把人生想太美 匆忙的岁月 带不走伤和悲 从前到现在 幸运或倒霉 度了一段光阴 换 ...

  • 人生如梦

    四旬已过 半生薄凉 也曾克己奋发 胸怀激荡 幻想红衣白马 气吐眉扬 终是柴米挫了锐气 染了风霜 江湖故人十年奔波 游子倦 午夜知音 如今书生一梦笑黄粱 举杯畅饮不敢醉 终怕他乡牵挂 卧榻之地 无人归啊

  • 人生如梦,一转眼20年过去了,词人怀念故土写下一首凄美宋词!

    诗词大会群 公众号 欢迎您 进入诗词群 作为"江西派"的代表诗人,陈与义在整个南宋诗坛,可以说声名显赫. 他主要活动于南北宋之交,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爱国诗人,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 ...

  • 离婚后有多少辛酸自己懂就好,爱情如诗,人生如梦

    大牛忙婚姻情感案例系列 关键词:婚姻.离婚.得与失 文章长度:5000字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俗话说,红尘俗世皆是俗事,却藏有各种不可思议的心思.即便你活在顺境中,生活也会给你带点一点风霜与寒意.有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