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王小楷大法

按照我们此前对于“小楷线索”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历代书法大家如赵孟頫、文徵明、祝允明、王宠、董其昌等,都是宗法王羲之的,尤其是小楷名作《黄庭经》、《乐毅论》、《孝女曹娥碑》。

那么,王羲之的小楷又是宗法何人呢?大家都会说,是学的钟繇。再进一步问,钟繇楷法,又是如何成为“王氏家法”的呢?

前文《“笔法”传承揭秘: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了?》,其实在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书法的传承。尹吉男先生的研究很有意思,没有家传、师授,其实是很难学到好书法的。平民,写字而已。这可能对于当代利用网络学习的人,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过,解决方法还是有的,咱们以后再说。

本文要聊的是,钟繇书法如何成为琅邪王氏书法传统的?

01/

王导与王廙

王导是王羲之的伯父,王廙是王羲之的叔父。

王导就是那位留下书坛千古佳话“怀帖过江”的人。他特别喜爱钟繇、卫瓘这两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把钟繇的《宣示表》弄到手了,并且当做镇宅之宝,秘不示人。后来局势动荡不安,王导在往南方避难的时候,扔下了所有的金银财宝,却把《宣示表》缝在自己的衣带中渡过长江。

他弟弟王廙也是一起南渡的人,看来这是家族行动。王廙比哥哥王导的书法更有名气。《法书考·卷一·书谱》记载,“王平南是右军叔,自过江来,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书史会要》也说,“自羲之过江前,廙号为独歩。”

值得注意的是,《历代名画记·卷五》记载:

时右军亦学画于廙。廙画孔子十弟子,赞云:“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将隆余堂构。今始年十六,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书画法,余画《孔子十弟子图》以励之。嗟尔,义之可不勖哉!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已之道。”

简而言之,王导与王廙兄弟,将钟繇书法带到了南方,并且由王廙传给了王羲之。楷则、楷法,由钟氏转移到了王氏,并且在王氏子弟中开始了传承。在中国书法史上,琅邪王氏成为了掌握核心技术的家族。后来才有了汇编王氏一门书法的《万岁通天帖》。

02/

王廙的书法

咱们还是以小字为例,来进行“线索”的分析研究。

先请看王廙的《祥除帖》,是不是觉得很眼熟?

《阁帖》“游相本”,扫描自《中国书法全集》 via. @懷帖過江

没错,慧眼如你,这是典型的钟繇之法。

如果从字形上来看,可以挑选“下”、“臣”、“不”、“表”、“诏”等字对比,非常典型的钟繇字法。有人会说,还是有区别的。这个问题涉及到眼力,即不被外形所迷惑,看到本质。也或者说,这是个人书写手势的不同,带来的外形差异。本质上的“写法”是一样的。

王廙从哥哥王导手里的秘藏《宣示表》,看来是下了一番临习的苦功夫的。

03/

钟繇、王廙、王羲之的“法”

这是一个老话题。有人总是讲,我就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想听你讲道理,你只要告诉我怎么写字就行了。OK,写字,照猫画虎就可以了,临帖临得像就可以了,不需要人教。自己开心就好!

但是要学“书法”,首先要学“法”,古人学东西,只学“法书”。坊间那些时书,再漂亮都不屑一顾。

钟繇、王廙、王羲之三人,又有哪些本质的共同点——“法”——呢?

对比图-从左至右:钟繇《宣示表》、王廙《祥除帖》(游相本)、王羲之《黄庭经》(董跋本)

via. “书法入门”(ID:shufarumen)

南宗师法传授,超级简单,如同我们在《南宗:入门功夫“三练”》中公开的,练眼,看到三维字。如何会有三维字?因为他们“扣边线”。

钟繇、王廙、王羲之三人的字,都是扣边线的。这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只要扣边线,字身立刻就立起来。

对比图-从左至右:钟繇《宣示表》、王廙《祥除帖》(游相本)、王羲之《黄庭经》(董跋本)

via. “书法入门”(ID:shufarumen)

这是士大夫家族传承下来的一个“法则”:紧扣左边线(或右边线),把力道往另一边发出去,每一道笔画线条自然就会出纸、入纸,从而字身也自然拧紧(无需再故意考虑中宫),呈现往右上的斜势,字身也同时浮出纸面,写入空间。

(有很多公众号转载讲为什么古代书家写斜字?那是从平面视觉上去分析,已经离题万里了。没有写法上这种扣边线的基本意识,再怎么画斜的,也是不得要领的。)

所谓的边线,如图示:

边线与旋身 via. @懷帖過江

师法传授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了。

家长、师傅传授,往往一语道破,子弟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法”的书写,他们的书法能不好吗?

而不得传授者,琢磨一辈子,也只能在平面上做文章。比如唐代欧阳询,是懂此法之高手,所以欧字的险绝是有根源的。然而后世(尤其是清代黄自元),徒然的玩个平面字,贻误后人。

限于篇幅,关于“法”,本文就讲这么多,至于笔法细节,容后再叙。

练习小楷的书友,

您以后临习钟王之字,

会不会越来越有感觉呢?

(0)

相关推荐

  • 魏晋前五小楷

    传世小楷字帖甚多,初学小楷者,当取法其上,避免误入歧途,学就学小楷书之正源?那么何为小楷的正源与高标,自然是魏晋风韵.推荐魏晋前五小楷: 1.钟繇<宣示表> 推荐理由: 钟繇的<宣示 ...

  • 暑假,让你的字更漂亮些吧​

    文:聂传安 泳昊同学来短信问:"聂老师,练字买哪种字帖好?" 这样的问题我遇到过很多次.也许是我的固执与口味,每次我都会说:选古人的小楷字帖吧. 现在街面上有许多今人的硬笔书法字帖 ...

  • 书圣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12岁 ...

  • 历代小楷名家名帖系列(一)钟繇《宣示表》及《荐季直表》| 高翔

    高翔博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营养系教授(终身),营养流行病室主任,Schreyer杰出教授,Nutrition Journal主编,美国营养学会营养流行病组主席,美国帕金森学会环境遗传组前主席.曾任哈佛 ...

  • 如此精美的小楷,难道不香吗?真想不明白,...

    如此精美的小楷,难道不香吗?真想不明白,为啥有人偏偏去学习"印刷体" 书法,不等同于日常书写,日常书写是一门技术,更强调的是易识易认,自然要求统一性,越工整越好.而书法是一门艺术, ...

  • 魏晋小楷只知道“钟王”?那你错过了这些精彩·····

    学书的你一定知道 楷书创造于魏晋时期 钟繇被称为楷书鼻祖 但是,魏晋人为何创造出楷书 还有哪些魏晋楷书作品值得学习 小编今天特别整理出来了 ▲瘐冀<故吏帖> 魏晋以前的汉朝 官方文字是隶书 ...

  • 小楷之冠祝允明,取法广泛,被誉为“钟王之后”!

    . 祝允明的小楷多种风格并存,比较明显的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赵子昂等,即使仿效古人,也经常流露出个人的才情. 古代书画真迹的流传,局限在宫廷或某些收藏 ...

  • 魏晋小楷只知道“钟王”吗?那你错过了这些精彩·····

    学书的你一定知道 楷书创造于魏晋时期 钟繇被称为楷书鼻祖 但是,魏晋人为何创造出楷书 还有哪些魏晋楷书作品值得学习 小编今天特别整理出来了 ▲瘐冀<故吏帖> 魏晋以前的汉朝 官方文字是隶书 ...

  • 魏晋小楷只知道“钟王”?那你错过了这些精彩

    学书的我们一定知道,楷书创造于魏晋时期,钟繇被称为"楷书鼻祖".但是,魏晋人为何创造出楷书,还有哪些魏晋楷书作品值得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欣赏. ▲瘐冀<故吏帖> 魏 ...

  • 魏晋小楷只有“钟王”吗?

    学书的我们一定知道,楷书创造于魏晋时期,钟繇被称为"楷书鼻祖".但是,魏晋人为何创造出楷书,还有哪些魏晋楷书作品值得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欣赏. ▲瘐冀<故吏帖> 魏 ...

  • 12届国展中,她的小楷很抢眼,工稳清雅,秀逸婀娜,有钟王神韵

    俗话说"不善小楷者不书家",可见,小楷也是书法家必备的素养,但是,从现实来看,能够擅长小楷的书法家还真不多,能够将小楷写到一定水平的,能够写入国展的更是寥寥无几,而她却是其中一位, ...

  • 魏晋小楷即使没有“钟王”,也一样举足轻重!

    学书的你一定知道 楷书创造于魏晋时期 钟繇被称为楷书鼻祖 但是,魏晋人为何创造出楷书 还有哪些魏晋楷书作品值得学习 小编今天特别整理出来了 ▲瘐冀<故吏帖> 魏晋以前的汉朝 官方文字是隶书 ...

  • 活血化瘀大法及三代用药经验法则

    活血化瘀大法及三代用药经验法则

  • '书法天才'姜立纲小楷《中庸章句》

    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号东溪,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人.曾以"善书"闻名海内,并远播日本,被誉为"一代书宗". 姜立纲从小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