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八)下利简言(拉肚子)

2021-09-05

这一篇算是穿插进来的,借着伤寒论159条,简单论述一下下利,不注重在全面论述中,大约分两个主题,一个是你不懂中医,习惯备用几个方法救急或者日常处理的;另外一个就是按照六经辨证,选择重点介绍几个应该用比较高的方剂,略微有体系的解读一下;至于金匮要略中,还有重症中出现下利这个专题,暂时不在这个系列中介绍,因为如果六经辨证下利会了,大约金匮中的专题也没有什么难题,以后这个专题也会在后面的专题中展开。

常人方式

大约到了夏秋交接的季节,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子,出现拉肚子的情况都比较多,这两年特殊情况,很多人说感冒的少了,或者因为有了感冒,大家遇到的窘境都差不多,就是转一圈检查,大约回家等着自愈。有些身体好的人,确实自愈之后身体免疫力强了,可是有些人容易造成外邪内陷,身体的情况在变差,等遇到下次身体病变,就不是出现外邪,身体展现的阴阳相搏,而是直接外邪内陷,发于阳的就是结胸证,发于阴的就是泻心汤证之类,就是外邪冲击,肠胃虚弱,出现拉肚子等状况;当然情况多种多样,学伤寒的一般不是那么追究病因病机,很多事后的解释大多也是自圆其说。

下面说的这几个情况,大约是一些不会什么中医,不懂得传统时方医生讲的脾湿胃虚,水来侮土,肝邪克土等;更不知六经辨证,把伤寒论当成一个整体来娴熟运用;也不了解西医的各种肠炎、细菌的准确划分,而是按照自己的认知备用一些方剂和方法来处理拉肚子,而这种拉肚子一般都是突然出现,没有伴随严重的外邪,比如感冒发热等;也不会是一些严重病人出现亡阳,比如肿瘤、癌症病人出现的下利;也不是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这些情况排除之后,一些家中的常备药或者操作方式。

第一 胃苓散,这个是很多市场派推出来的常用药,是时方的平胃散加上经方的五苓散,五苓散利尿,平胃散对于胀气、拉肚子、消化不良、吃坏肚子的常用药。两个药组合在一起就是除湿、消除胀气,利小便就是实大便,对于出现的拉肚子,特别是出现水泻,这个胃苓散就特别好用,说好用的意思,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这些药都很稳妥,就是吃不好也不会出什么问题,当然是吃好的机会更大。当然有的家庭喜欢用一些藿香正气水,也是家庭传承下来的习惯,也比较有效。

胃苓散

五苓散和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合方称为胃苓散治疗泄泻方剂。

胃苓散:消胀行水。

炒苍术、白术 、厚朴 各1钱5分 ;桂枝1钱;陈皮、泽泻、猪苓 各1钱5分;炙甘草7分;茯苓4钱 加生姜5片, 水3杯,煎8分服。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四)太阳病补遗(散剂)

第二 附子理中丸,很多肠胃虚寒的人,大约常备这种药,吃了水果或者冷食,容易出现拉肚子,消化不了,这种有时候身体本来就虚,不小心风吹着凉拉肚子。附子理中丸本来就是温脾的药,说的直白点就是温中散寒,健胃补脾。胃苓散和附子理中丸是有区别的,胃苓散大约用在经方的三阳上,附子理中丸是三阴上,就是我身体比较好,偶尔一两次吃坏肚子,身体有免疫力,冷热互搏,大约是热的,类似西医说的炎症初期;而附子理中丸是寒,本身就是肠胃虚寒,吃不得凉的东西。

第三 蒙脱石散,这个要很多家庭也会常备用,你说是中成药,不算是,中药理念中是分清寒热虚实的,蒙脱石很多人也拿来说你看西医也用矿物质,可是中医不会这么用,我们固脱涩肠的就是比较专向,而这个药是西医的思维,就是吸取水分,然后还能抑制菌群,而中医思维往往是把这两者按照阴阳虚实分开。蒙脱石散也是下利的首选药,大部分家庭都会备一些,到了秋季拉肚子高发的季节,大约也是比较方便的选择。当然你觉得西医的这种思维方式好,就用蒙脱石散,如果你会点中医,大约选择这个概率就降低了。

第四 艾灸肚脐(炒青盐),我想大约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么娇气, 老祖宗都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小孩子可以什么都不穿,但是弄个肚兜,为啥,因为几千年了,都知道小孩子肚脐最怕外邪,我们的理念又不同于西方抗生素理念,所以肚兜是上工治未病的思路。那你说已病了怎么办,以前最简单,把土砖放在火里烧,然后用个布一包放在肚子上,不管大人小孩,这个方法最实用,肚子疼加上拉肚子,还有吃坏肚子,这个方法都有效。今天呢,这个法子没有办法实行了;变得比较高大上了,就是把青盐炒一下,炒过的青盐块,放在肚脐上,用艾条直接灸肚脐,也就是神阙穴,大约是速度最快的方法。比如有时候吃错药拉肚子,小孩子凉着肚子了,都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法子。这种法子,大约着凉、脾胃虚,寒邪下利最有效,温中的效果也最明显。而对于肠炎类的,用药效比较好。

最后说一下,这几个常用方子,1大约蒙脱石散没有什么阴阳虚实的明确区分,类似通用的,就是你有肠炎也可以,有水泻也可以,有吃坏肚子也可以,所以遇到身体适应的,有非常气作用的,也有不起作用的;2而附子理中丸这个,大部分就是比较寒湿,肠胃也比较虚,也就是说吃进去没有消化就排出来了,也比较好确认用药;3胃苓散这个呢,其实也没有那么明确,以一般用在刚开始,大部分就是我们说的消化不良,或者吃坏肚子。或者肚子受凉等,也就是经方说的三阳状态,而对于寒湿,当然也可以配伍干姜温脾,冲服胃苓散;4对于艾灸方式,当然是受凉或者脾胃虚弱最好用,当然早期吃坏肚子,或者轻微的肠炎,都是有效的,并且效果一点也不差。

其实下利,对于普通人,就是区分热利和寒利,大约吃坏肚子,下利时候热辣辣的,大便颜色偏黄,味道比较大,就是热利,用药就是胃苓散、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对于寒利,即吃进去什么出来什么,吃进去青菜也没有消化,肚子感觉凉凉的,这个就是用附子理中丸或者艾灸。

六经法论下利

伤寒表邪传里,里虚助热,则自下利。又有不应下而便攻之,内虚协热,亦为下利,要当别其阴阳。三阳下利身热,太阴下利手足温,少阴、厥阴下利身凉无热,此大概也。自利清谷,不渴,小便色白,微寒,厥冷,恶寒,凡此皆寒。渴欲饮水,溺色如常,泄下赤黄,发热后重,凡此皆热。(陶华)

上面这几句话算是六经法论下利的最简单概括,也算是一个大纲。对伤寒论条文越熟悉,这个总结看着贴切。

1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葛根汤,承气汤证。

2太阳少阳合病,下利,偏向少阳郁热的黄芩汤;热解在里的大陷胸汤证;

3太阳证误下,出现的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证和桂枝人参汤证。太阳病未解而欲下之,遂协热而利,这个是有表证有外邪, 肠胃虚桂枝人参汤;而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是里邪热兼有表邪热的。

4伤寒中风之后,下利谷不化的生姜泻心汤证和甘草泻心汤证。

5太阳少阴合病, 承气汤证。

6太阴自利,不渴,手足温,常用的选择是四逆汤、理中汤、术附汤。

7少阴下利,真武汤,吴茱萸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四逆汤。

8少阴下利, 猪苓汤,猪肤汤。

9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身痛者,急当救里,宜四逆汤;清便自调,急当救表,宜桂枝汤。

10一些杂病的就没有单独罗列出来,大家可以去看金匮要略。

上面这几条,只是一个大概笼统的分类,在整个伤寒体系中,关于下利便溏的条文接近一百条,这个就需要自己去一点点总结,大约六经分类像是一个大框架,而如何走到里面,就是把这些具体的条文熟悉,然后形成一个一个细致的体系。关于这个,在这儿就不详细说了,以前各个文章都说过。其实下利,大约笼统的几条还比较好处理,可是细细追究起来,大约这个近百条是相当需要功力的。

下利伤寒常用药

159【8.38】 傷寒,服湯藥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瀉心湯不已,復以他藥下之,利益甚,醫以理中與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

赤石脂一斤(碎) 太乙禹餘糧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这一条,大约就是我们伤寒中遇到的下利常用的一个思维方式,下利的原因很多,涉及的在六经中的方方面面也多,这个地方说白了,就是给我一个通常操作的简便方式,除了六经辨证系统梳理之外,这个出现的止泄四法,算是经方家解读下利常用的方式。

1燮理升降法,爕理陰陽这句话在内经和<玄隐遗密》中常出现,我们看到爕这个字,大约就知道为什么用泻心汤了。

2温中补益,这个经方的选择理中汤或者四逆汤,一般的医生也常用补中益气汤做加减。也不要忘记前面说的艾灸,当然艾灸时候,选择的穴位也相对较多。

3涩肠固脱,在这儿是赤石脂禹余粮汤,后面还有个桃花汤也是这个原理。

4 利小便实大便,五苓散、猪苓汤都是这个思维。

下面说几条我们在下利时候,常用的药,或者说,你治疗及时,排在前面的几个常用药。

第一  葛根汤,经方中我们读到下利条目首先就是葛根汤证,葛根汤在伤寒论中是个蹩脚的存在,我们读伤寒,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大约排列在前面,注释伤寒论,这三个药的病机已经各种症状的论述,都是相当清晰的。可到了葛根汤,你来讲病机,怎么都是别扭,葛根汤是伤寒论中温病第一方,这一两百年,在临床中,葛根汤的应用被扩大化,并且很多运用的方式,也超出了常规的理解,虽然时常寻找各种病机病因,大约也是说不清楚。

之前在说葛根汤时候,就说过,大约你感冒之后,不好断定桂枝或者麻黄汤,只有不是大汗淋漓,有些许汗或者无汗,选葛根汤都是稳妥的做法,同样,出现眼、口、鼻炎,比如麻疹、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出现流行感冒、脑膜炎、肺炎、肠炎等,大于第一时间用葛根汤加减效果都不差。

而对于小孩子出现下利,或者是因为饮食出现问题,或者外邪,或者流感,葛根汤都是可以作为第一选择。病机上说,风寒束表,热迫大肠造成的下利,可这种解读也容易疑惑,就是很多人说你出现了热利,怎么里面还都是热药,可是里面葛根的神奇就是补充津液,让身体来自调。所以遇到皮肤问题,遇到下利,遇到鼻炎,最好是第一时间处理,葛根汤加减都是最好选择,不过一旦错过时机,大约比较麻烦了,这就是懂和不懂,选择时机的重要性。

第二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这个下利,比较发生在夏秋季节,大家爱吃各种海鲜和烧烤,容易吃坏肚子,之后大便时候,屁股是火辣辣,然后大便比较臭的热利。这个就是西医说的肠炎,经方呢,这个时候用葛根汤力道不够,保险的做法是用前面说的胃苓散,如果你是经方比较熟悉的,大约直接选择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这里面葛根是肠胃药的最好选择,黄芩黄连是杀菌能力很强的消炎药。这个吃了火锅或者海鲜,如果特别严重,还出现皮肤湿疹,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是最好的选择,迅速的将体内的毒解除。

第三,桂枝人参汤,这个看着内容和葛根黄连黄芩汤差不多,可是这个是不一样的,他的协热利,是外表有寒邪,加上肠胃虚,热邪下陷,他的实际配伍说白了就是桂枝加上理中汤。

第四  甘草泻心汤,这个今天概率出现的很高,但是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最容易忽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病症我们习惯解读是上热下寒,可是实际状况,都是单个症状出现,比如口舌生疮,我们不一定看到下利;比如一天下利数十次,而没有出现上火、口渴等现象;有的有肠鸣,有时候有下利,有时候没有,而大家习惯看医案,总觉得是脾胃问题,要么往肠炎上考虑,要么是肠胃虚寒,而最容易忽视在同时出现寒热的问题。

第五  前面这个几个,大多不一定伴有外证,并且下利是主证,因为在三阳状态,很多时候人的精神还不错,大约有时候扛着就扛过去了。三阳中,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陷胸汤证等,一般其他主证都会比较明显,差不多不用特别关心下利这个问题,大约在抓主证用药之后,下利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六 到了太阴这个地方,肠胃虚寒,理中汤、四逆辈都是常用的,大约也都是久病,一般病人自己都比较清楚,加上艾灸,加上饮食管理,这个都没有多大问题。

第七 少阴下利是比较复杂,阳虚阴盛,胃肠虚,阳亡阴格都是很常见的,这儿地方大约都不是普通人随便处理的了,至于自学伤寒的,这个地方就要慢慢整理研究了。

第八 到了厥阴层面,还有我们说的各种肿瘤癌症层面,都是厥阴和少阴混杂在一起,再加上金匮要略的下利篇,都是你越熟悉,也就区分的越清楚。比如肺癌的就容易出现各种下利;比如大承气汤也会有下利;比如一直放屁的下利等。

第九  胃热,这些热证或者所谓西医炎症的都是有明显特征的,不至于区分不出来。 黄芩汤、白头翁、柏皮汤,白虎汤等大约都是辨证论治。

揣度

关于下利,在历代医学书中都有专题论述,似乎感觉伤寒经方就是一带而过,其实不是,只是伤寒经方不习惯整理这个题目。只要用心,按照伤寒经方整理出来,大约可以写好几套书。

我想很多人也习惯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下利,希望明确知道是脏腑有什么问题,其实这个还真不好回答,比如一般的下利,我们事后解释说,可能是外邪造成,可能是季节性原因,可能是胎毒,可能是肠胃虚弱等。其实说白了,大约是自圆其说,但有一条就是你最伤寒中的近百条下利便溏条文越熟悉,你也会比较有的放矢。

(0)

相关推荐

  • 平常觉得太阳病(感冒)是小病,但有时却是大病

    平常我们都认为感冒(太阳病)不是什么大病,不吃药也就一个星期左右就好了,这种现象是针对身体好的人,如果病人本身体质比较差的,这个结果就很难说了. 伤寒论 第一百四十八条: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 ...

  • 方|葛根黄芩黄连汤

    大家好!很高兴在放假回来的第一天就跟大家"见面",今天芦根君想跟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方子--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半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炙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 ...

  • 【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文/敏敏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第33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这一条是承上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 ...

  • 葛根黄芩黄连汤·石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八)泻心汤与心灵疗愈

    无学斋 <易经>第十二卦 否卦 天地否 乾上坤下 否卦,象征闭塞不通.坤下乾上,天气上升,地气下沉,天地阴阳二气互不交合,万物生养不得畅通,为否.否者,闭也.所以否象征否闭.闭塞.否闭之世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脏结 癌症 肿瘤物语

    不管是桂林本还是宋本,六经中的篇章,我大抵是挑着论述,一些简单方剂不会解读,不过最后总结的时候会罗列出来.各个篇章框架也会详细的论述一下,有些是我不常用到,或者我认为大家自己可以读书就能看懂的,比如像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二)脏结 肿瘤癌症 方外语

    近百年来,肿瘤也罢,癌症也罢,中医方面更多的是探索一种方向,不是像普通人感觉的那样,一定有什么秘诀,专病专药,对中医越深入,越没有本事说,这个事情一定可以?并且方向是对的?或许是市场的导向需要特效药这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一)脏结肿瘤 积聚 癌症物语

    原创 无学斋 无学斋 今天 前面说脏结.心下痞.结胸等,有几个点我觉得还是要注意,不要以为他们发生的情况只出现在初期,其实这些症状会从开始在能量阶段,到最后肿瘤阶段,等肿瘤得到抑制,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九)结胸证物语

    昨天 盖湿者,弥漫雾露之气也, 饮者,贮于器中者也, 水者,洋溢四射者也 水饮物语 在伤寒经方中有个基本的课题,就是水,而水是隐含在六经中的暗线,到了杂病和六气之中都是当成一个专题来说.其实这些专题开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七)青龙物语(青龙汤)

    原创 无学斋 无学斋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立小青龙一法,散邪之功,兼乎涤饮,取义山泽,小龙养成头角,乘雷雨而翻江搅海,直奔龙门之意,用以代大青龙,而擅江河行水之力,立法诚大备也. 九五:飞龙在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六)青龙物语(麻黄汤)

    原创 无学斋 无学斋 昨天 天神之贵者, 莫贵于青龙, 或曰天一, 或曰太阴, 青龙所居, 不可背之. 伤寒论中,四大神汤,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以四大古神命名四大汤,不是说要我们用术数神话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五) 三三物语

    原创 无学斋 无学斋 昨天 收录于话题 #道家3 #道统文化12 #国学14 #伤寒经方20 #桂林本伤寒论4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三)太阳病物语

    原创 无学斋 无学斋 桂林本,到此篇,按照计划,应该是一个太阳病小结篇目,对于伤寒论,我目前没有足够能力逐条解读, 我这儿是蜻蜓点水,找几个相对重点的章节做论述,借助这种方式把基本的常用方剂走一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