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叹词好神奇,《蜀道难》用它开篇,《岳阳楼记》里也有它 2024-08-07 09:31:23 编辑说古代诗文中,叹词“噫”很常见,是最常用的叹词之一。“噫”主要表达什么情感?现代汉语还在使用“噫”吗?一起来看——《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为世人传唱。作者在文尾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传递对好友的慰勉规箴,也将自己以古仁人之道德情操、人生目标和思想抱负为模范进行集中表达,“噫”作为感叹词流露出对“微斯人”的无限叹惜。感叹词“噫”现已逐渐被“啊”替代,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常用的叹词之一,在元代以前的各种文献中大量出现,表达感慨、悲叹或顿悟等唏嘘之情,在当前的河南方言中仍在使用。“噫”的三种情感叹词“噫”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附着在句子的开头或者末尾用以表示感叹,抒发情感。“噫”作为叹词不与相邻的成分发生结构关系,通常是宣泄说话人的情感或引起听话人的注意。感叹词“噫”出现的句法位置虽然多样,但总体上所表达的情感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表达悲伤、痛心,如“先主顿足曰:‘噫!三弟休矣!’及至览表,果报张飞凶信”(《三国演义》);一是表达赞叹或慨叹,如“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一是表达顿悟、惊讶,如“季恬逸道:‘噫!那里来的这位太太?’”(《儒林外史》)。感叹词“噫”表达的三种情感在先秦时期已有用例,不同的语境表达的感叹也不相同。《诗经·周颂》:“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此处的“噫嘻”二字连用,表达的是对成王伟业的赞美、惊叹。《论语》先后三次使用“噫”作叹词。一例为颜渊去世后,孔子痛心感叹:“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此处的“噫”如《宋本玉篇》中所言,表达的是“伤痛之声也”。庄子目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使用“噫”作感叹,表示惊惧和顿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噫”作为叹词不但可以单独使用,还能与其他感叹词组合,加强情感的表达。文献中常见的组合有“噫吁嚱”“噫嘻”“呜呼噫嘻”“噫呜”“噫歆”等,多用以抒发感慨之情。“噫”用在哪儿?如前文所述,“噫”作叹词的用例在先秦散文和韵文中均有发现。两汉时期的文献中,“噫”作为叹词而出现的情况也常见。典型例子如西汉的《韩诗外传·卷十》和《新序·杂事五》,均记载了楚丘先生见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认为先生年龄过大,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虎豹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何老之有!”楚丘先生在回答孟尝君时连用多个“噫”表示感叹。东汉《太平经》一书中使用三十九个“噫”作叹词,大都表示对真人之言的领悟与惊叹。六朝时期的志人小说中也有“噫”作叹词的用例。《世说新语》记录了“庾亮追问王敦”之事,庾亮问王敦他的四位朋友中谁排首位,王敦先是含糊地回答“自有人”。当庾亮再次追问时,王敦仍是回答“噫!其自有公论”。王敦的“噫”其实表达的是对自己实力的认可,认为自己水平高于四位友人,但碍于情面而推说是“自有公论”。唐代诗歌中经常使用“噫”作为感叹词,例如李白的《蜀道难》开篇就连用三个感叹词表达对蜀道山高道险的感慨:“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杜甫从梓州临行时,章彝给他饯行并赠给他当地特产桃竹杖。杜甫作《桃竹杖引赠章留后》:“噫!风尘灏洞兮豺虎咬人,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诗中,杜甫使用“噫”作为感叹词,表达对前路艰险的慨叹。唐代的散文中也有感叹词“噫”的用例。如白居易在写给元稹的信《与元九书》中讨论诗歌创作的意义,在论及前朝对“风雪花草”诗歌的误解时使用叹词“噫”:“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叹词“噫”表达了白居易对“嘲风雪、弄花草”的否定。唐代李商隐的《李贺小传》中有“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是他对李贺身负奇才却英年早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宋代对感叹词“噫”的使用非常频繁,在笔记、散文、语录中经常使用,譬如《太平广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周敦颐《爱莲说》、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苏轼《书孟德传后》、佛教经典《五灯会元》都常使用“噫”作感叹词,可见“噫”使用范围之广。宋词作为韵文对词语的使用非常挑剔,但其中也能发现使用叹词“噫”的例子。如辛弃疾《醉翁操·长松》中,上下两阕各使用一次“噫”抒发感叹:上阕的“噫,送子东。望君之门兮九重”,下阕的“噫,命与时逢。子取之食兮万钟”。南宋词人陈人杰在《沁园春·送马正君归东嘉》一词中,以“归去来兮,噫其甚矣,见说江涛也不平”抒发对朝廷昏庸、才不得用的不平之意。在宋代词牌《哨遍》中,常出现“噫”作叹词的情况。如方岳的《哨遍·月亦老乎》中有:“噫。月岂无悲。吾观人寿几期颐。”又如辛弃疾的《哨遍·秋水观》:“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噫”作为叹词的用例从先秦时期就存在,元代之前被广泛使用于各种文体之中,不但在笔记、小说等散文中经常使用,而且在诗歌、词曲等韵文中也出现过,是最常用的感叹词之一。逐渐消失的“噫”元代以后的叹词“噫”迅速消失,元曲中使用“噫”作叹词的情况非常少,《全元曲》中仅有张可久《山坡羊·春日二首》使用一例,用以表示惋惜。明清时期感叹词“噫”在文言中的用例逐渐减少,只在当时流行的《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中还有出现,例如:(1)妖怪心中暗想道:“……噫!我却还害酒哩!假若被他筑上一钯,却不灭了这个威风,识破了那个关窍。”(《西游记》)(2)不多时,只见那仙乩疾书道:“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红楼梦》)“噫”在现代汉语中被叹词“啊”“呀”“唉”等替代,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也未被收录。在口语方面,普通话中的用例很少,但在以河南方言为代表的方言中,常用“噫”作为叹词,成为标志性的方言词语之一。河南话中的叹词“噫”可以表示多种意义,通常会在语音的长短和语调上有所区别,例如:(1)噫!你咋给扔嘞。(读音急促,表示惋惜)(2)噫!真好看!(读音较短,表示赞叹)(3)噫!还有这种方法呢?(读音短,表示醒悟)(4)噫!咋还有这种人啊。(读音较长,表示不可思议)(5)噫!你都不疼?(读音很长且有语调曲折,表示惊讶) 赞 (0) 相关推荐 文言文中有哪些感叹词? 文言文感叹词有噫.吁.唏.也.矣.乎.哉.嘻.兮.夫.呜呼等等.古代汉语常用的感叹词是"矣"和"焉",此外还有"乎.与(欤).诸(之乎的合音).邪(耶 ... 家长和孩子一起比较式同步学习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 汉语拼音唇音声母b.p.m.f没有开合的对立,与后元音o相拼时,受其为圆唇元音的影响,于声母后产生合口介音u. 因此,bo.po.mo.fo的实际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就是/pu̯o/./pʰu̯o/./ ... 文徵明·蜀道难 文徵明&#183;蜀道难 诗经:噫嘻|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关键词:诗经,农事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我将率领这众多农夫,去播种那些百 ... 全欧洲最美最神奇的岛全在这个国度里! 近年来,克罗地亚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合理的物价水平,越来越受到旅行者们的青睐.来克罗地亚,最不可错过的一件事就是"跳岛"--克罗地亚拥有欧洲最悠长曲折的海岸线, ... 【家的味道】 神奇的气泡虾,外酥里嫩,零失败制作方法,一定要做给孩子吃 一树树花开 在晨露中绽放 空气中氤氲着阵阵花香 洋洋洒洒的花瓣儿落在路的两旁 淡化了多少阴霾愁肠 生命中总有未了的坎坷 生活中总有未知的困惑 不如闭上眼睛张开双臂 让自己化作一阵风 略过花香 嘴角绽开 ... 岳阳楼记开篇13字,藏着宋灭亡的秘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十三日,范仲淹,韩琦.富弼三人领导欧阳修.余靖等君子党(史无其名,老王将庆历新政骨干称为君子党),拉开了著名的庆历新政帷幕. 而反对庆历 ... UC头条:为什么说《岳阳楼记》开篇第一句, 蕴含了宋朝衰落的真相? 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应至交好友时任岳州知州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写下了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文章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q ... 神奇的奇美拉嵌合体 你的身体里可能还住着另外一个人 神奇的奇美拉嵌合体 你的身体里可能还住着另外一个人 土豆又一个神奇的做法:只要放盐水里泡一泡,个个鼓大泡,真解馋 哈喽大家好我是老左,一个爱研究美食的90后.现在正是土豆上市的季节,既新鲜又便宜,营养价值丰富,做法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一般土豆大家都是用来炒,炖,或者做小零食,今天再大家分享一个土豆神奇的做法,土 ... 轻松选股干货系列3:神奇公式之开篇(图解) 我们之前有写过一个专题系列是轻松选股干货系列,前面仅仅谈了两个方法:一个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2个妙用:另一个则是如何运用业绩预增挖掘牛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查看下. 我们知道选股是一门大学问,可以说 ... 中医药神奇疗效:一味党参治愈尿失禁 党参原药 对于"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的说法,我从不怀疑.因为出身世家,自幼见到太多中医药的起死回生.而我自己从事中医临床以后,也有很多病例让我对中医药的神奇深信不疑. 前几天上 ... 放五指血,除五脏热,中医就是这么神奇,建... 放五指血,除五脏热,中医就是这么神奇,建议收藏~~~ 1.除肺热--放血--大拇指 2.除肠热--放血--食指 3.除心热--放血--中指 4.除肝热--放血--无名指 5.除虚热--放血--小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