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邮文化(一):方寸之间领略土壤之美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不敢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可怕的东西可能会被带回来!
今年是火星探测的大年,因为赶上了26个月一次的地火相遇.在这个时候向火星发生探测器,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料.于是,包括我国天问一号在内的三艘无人探测器,在今年夏天相继启程前往火星. 在这三艘探测器中,阿联 ...
-
太阳 月球 地球都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
太阳 月球 地球都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
-
人类为何不敢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么?
人类文明自诞生以来,就对我们头上的星空充满了无数的幻想.在古代,虽然人类不能飞上天空,也一直都在进行着对天体的观测.直到二战之后,人类终于有了航天技术,也就积极地开始了对无垠宇宙的探索.首先受到人类探 ...
-
为什么月球土壤可以带回地球,火星土壤却不可以?科学家说出原因
说起移居星球,人类目前的目标就是火星,因为这枚星球是太阳系和地球最为相似的,无论是倾斜角度,还是自转时长,都比较适合人类居住,因此,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可能会开启第一次火星登陆的计划,但目前,最让科学家 ...
-
有剧毒或有生命,火星土壤带回地球的风险,后果不可预知
2021年1月6日,英国<每日邮报>以"火星狂欢,三艘飞船距离红色星球过半"为标题,对火星探索做了一个回顾与展望,当然文末还对未来的火星采样返回大大YY了一番! 科学家 ...
-
土壤与邮文化(三):土壤与环境
作者:龚子同 张甘霖 杨顺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文首发于"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2017年12月5日世界土壤日) 土壤邮票与五色国土 土壤作为覆盖在地球表层的一层疏松 ...
-
土壤与邮文化:土壤人物
龚子同 张甘霖 杨顺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文首发于"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2017年12月5日世界土壤日) 1. 邮票上的土壤学者 邮票里不仅有土壤的故事,还有 ...
-
土壤与邮文化(二):与土壤有关的重要活动
作者:龚子同 张甘霖 杨顺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文首发于"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2017年12月5日世界土壤日) 邮票上的世界土壤日 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 ...
-
榫卯 | 方寸之间的力与美
榫卯,是中国传统木作的一种接合方式.木构件的凸出部分叫作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作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在一起,起到连接作用.榫卯是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和其他木制器具的主要结构方式,它在方寸之间展现了力 ...
-
方寸之间凝聚宏大天地,四大名著珍邮带你品味瑰奇故事天地
biubiubiu--噔噔等灯噔等灯......,一只活蹦乱跳的毛猴,伴随着bgm上天入地. 画面缓缓弹出 "西游记" 三个大字. 一声熟悉的'俺老孙来也!'让无数人鼻头一酸. 这 ...
-
方寸之间现风神
方寸之间现风神 --<中国印学博物馆展陈印章精粹>出版 作者:陈国梁(西泠印社出版社总编办主任) "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一直是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西泠印社的学术宗旨.中国印 ...
-
几只秃笔,数把钝刀,于方寸之间著春秋
蒋瑾琦 字天雷 号泼天斋主 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印社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无锡市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氿印社社长 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一.五届(全国奖 ...
-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清 樊圻《山水册页》欣赏
清 樊圻<山水册页> 樊圻(1616-?),'金陵八家'之一,擅山水.花卉.人物.中年时期的作品,以细密稳健见长,特别是园林小景册页,越小越精彩.在勾线设色上虽用南宋院体旧法,但是在皴擦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