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弦一弦】寒食节思亲 | 散文 张相义
相关推荐
-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节日“寒衣节”,你听说过“寒衣节”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传统节日.明天便是农历的十月初一,你知道是哪个传统节日吗?农历十月初一,与公历十一月一号的日子,非常接近. 也许很多年轻人知道,公历十一月一号 ...
-
十月初一送寒衣
十月初一送寒衣, 以前我是不知道这个习俗的,偶然听一个朋友提及,便记住了.也许,对于不知道这个习俗的朋友,马上会想起<北国之春>:城里不知季节已变换,不知季节已变换,妈妈又再寄来包裹,送来 ...
-
寒衣节:不仅测绘打工人,就是其他人也鲜有耳闻的节日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01.寒衣总论 寒衣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不过一般名声不显,那些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测绘人都鲜有听闻,甚至大水牛测绘那些常年和测绘人打交道的资深产品代理人都没听他的测绘朋友提及过这个节 ...
-
寒衣节又叫“祭祖节”,为何流行“送寒衣”?这天还有什么讲究?
东晋文人陶渊明在组诗<拟古·其九>中写道:"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也曾在<秋夕旅怀>中提到过 ...
-
“十月一,送寒衣”,你知道寒衣节的习俗吗?其实以前是不烧纸的
国人是很重视祭祀的,传统的祭祀节日有很多,比如在我老家这里,每年的正月初三.农历三月三.清明节.十月一的寒衣节.中元节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祭祀节日. 我们对祭祀的重视,全在于儒家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虽说 ...
-
今日寒衣节 | 惟愿人间天上,共安康!
穿越时空的思念(钢琴) 音乐: 李勤舍 - 昼夜 列车通往的黄泉站,月台站满了来迎人的已故者.这哪里是悲剧,这是团圆. --<镰仓物语> 祭祀先祖 农历十月初一 寒衣节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 ...
-
今日寒衣节,老祖宗要吃又要穿,“发”个包裹更完美,一口气了解
今日寒衣节,老祖宗要吃又要穿,"发"个包裹更完美,一口气了解 由于现在的人们都习惯了采用公历来记时间,所以对于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不怎么了解了,尤其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几乎都是以 ...
-
【心弦一阕】几处中秋月圆 | 散文 张相义
儿子生活在南京,女儿生活杭州,我们夫妻俩则来往于徐州--南京--杭州之间.中秋渐近,自立秋我就心底里盘算着,中秋在哪里过,经过儿女们讨论形成决议:儿子从南京来杭州,我们全家人就在杭州女儿家过中秋. 决 ...
-
【西窗剪烛】中秋怀旧情思浓 | 散文 张相义
近读李煜词<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无由的心中生起一缕哀愁.细思之 ...
-
【人间章回】那年 我十七岁 | 散文 张相义
七月的一天 上午午,赤日炎炎,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我第一天正式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我能为家中挣工分了,我们家人可以多吃些口粮了,我们也可以吃上山芋干掺小麦的煎饼了. 那天我的任务 ...
-
【啼笑人生】凭什么 | 散文 张相义
秋末的一天傍晚 ,电视机中正传来<渔舟唱晚>优美的旋律: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们满载丰收的喜悦的美景令人神往.村民们听着醉人音乐等待着晚间的天气预报,这个几十户小村庄到处充满美 ...
-
【人生初旅】我的第一本课外书 | 散文 张相义
常想写点文字却无从下笔,因之自悔读太少.宋代苏大学士有诗曰:"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理学家朱熹有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乡村那些事:表哥的一封家信(作者 张相义)
我的外公外婆没有儿子,母亲小时候,就被当男孩子养,让她进私塾读书.外婆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母亲就在娘家跟外公.外婆一起过日子.送走了外公外婆,母亲就把奶奶也接过来我们一起生活. 我们村都是同姓,村里人 ...
-
家事春秋: 改变一生的拿错骨至鸡心——吾舅小传(作者 张相义)
吾舅,外祖父之养子也. 公元1942年春,豫奇旱.是年夏,田园龟裂,赤地千里,二麦无收,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母携其姐弟俩自开封乘火车沿陇海线向东求生,至碾庄站.母视其骨瘦形销,气息奄奄,久之,予一白馍 ...
-
亲情写真:母亲做的家常饭菜—茄子贴郃饼(作者 张相义)
中元节将近,新冠疫情阻隔我回家祭奠母亲的路,身在南方,心在故乡.近读汪曾祺<一食一味>,不由得回想起自己 家乡的食味.母亲已经去世多年.这么多年没有吃母亲做的饭菜,思绪不由得回想起了童年母 ...
-
人间章回:难忘雨夜那个黑影(作者 张相义)
我的童年虽是生活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懵懂的我过得倒也快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没留下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但那时一些人和一些事常常会在脑海浮现. 我生长在农村,那时,我们兄弟姊妹仨人和年老的奶奶仅靠母亲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