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九八四》随想

(0)

相关推荐

  • 《1984》中的极权社会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创作的一部政治讽刺小说,小说假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84年,世界进入由大洋国.欧亚国.东亚国三个大国组成极权社会.通过大洋国主人公温 ...

  • 最畅销、最烧脑的反乌托邦小说

    "过去全部十年里,我最想做的,就是将政治性写作变成一种艺术." --George Owell <一九八四>的伟大是不用任何废话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这本书中 ...

  • 董岗彪、韩泽栋:《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转向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转向 [摘 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论述了(一般)意识 ...

  • 细说秦汉时期的儒学发展,逆袭法家地位,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

    谈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人都认为那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代,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谈经论道的时期. 在现代知识分子的领导下,重回百家成为了一个口号,所有人都认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是自由的.其实百家和信息的透明度 ...

  • 思维导图102本书©98《1984》——乔治·奥威尔

    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英国左翼作家,他创作的<1984>这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反乌托邦的经典小说.这部作品用平淡的言语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夹缝中的小人物温斯顿·史密斯短暂.曲折的 ...

  • 从《共产党宣言》谈及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

    郑天霞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标志着马克思理论的成熟.同时<共产党宣言>文本在语言表述.思想深度.方法运用上体现了鲜 ...

  • 仇恨大会,现在开始!

    阅读<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关于极权主义的.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寓言,至今仍是一种震撼. 先从认识的开始:我们认识到他所描述的一切:双重思想(同时持有两个矛盾的思想).新话.思想警察.处理 ...

  • 日本徂徕学的出发点和方法论

    曾晓霞 摘 要:思想对人类行为方式有着决定性影响.民族思想在某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能为某阶级代言,成为政权统治工具.思想史的研究对人类社会把握历史进程及文化传统有着巨大的作用,解剖思想体系及其根基极为重 ...

  • 【天津市 王秀荣】原创//甘肃省著名诗人不倒翁老师诗作读后随想

       2019第171期        总第785期    甘肃省著名诗人不倒翁老师诗作读后随想 戰争无情人有情    述不尽的相思苦 黄土高坡深深文化底蕴 土窑洞里飛出来金鳯凰 父母言传身教品德高尚 ...

  • (纸刊备选)​读诗随想|深谷幽兰(山西)

    本文由文学时代微刊(公众号ID:wxsdwk)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6659期 读诗随想 文/深谷幽兰(山西) 诗歌是文学浓缩的精华,是文学宝库美丽的奇葩!我国历史上不少著名的 ...

  • 读诗随想(三则) 文/洪韵 主播/宁静致远

    读诗随想(三则) 文/洪韵  主播/宁静致远 [想要的生活] --读五年老师的诗<现实与距离> 想和你一样 静静的独坐 可越静耳鸣越厉害 像躁热的蝉声 听一段音乐 又不知道触动了哪根神经 ...

  • 108期/百期特刊9:“王耀辉”祝贺专稿《文人风骨随想》/梁剑清读

    梁剑说:前几天刊发了林静华诵读的石岗老师的作品<谷雨这一天>,让我们一起领教了中国历史上文人的风骨,今天是<美丽的原创生活>百期特刊第九篇,王耀辉教授也为我们发来一篇主题类似的 ...

  • 113期/《文人风骨随想》(二)王耀辉作品/梁剑清读

    梁剑说:王耀辉为本平台百期特刊撰写了<文人风骨随想>,因篇幅较长在发特刊时只看发了前两部分,今天刊发的是后半部分,为便于大家阅读,特意将108期作了附条,一并刊出.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介 ...

  • 摩诘的忧伤——读《使至塞上》随想

    夜静阑珊,身旁有书相伴.侧卧床榻,指尖在扉页间转动着书香.双廿之字,竟流淌出缱绻悲肠.梦回大唐,去品味摩诘的忧伤. 驿路古道,一骑单车,缓缓向西踽踽前行.春风乍起,卷动珠帘,车中独坐的摩诘居士却为何愁 ...

  • 【远方•夜读】辽宁《观雨随想》作者•一凡 主播•小梅

    观雨随想 文/一凡 清晨,嘀嗒的雨声敲醒了还在睡意朦胧状态下的我.这是入夏以来盛京城的第一场雨,听着雨声感受着不一样的清晨,慵懒着不愿即刻起床.望着窗外扑簌簌像断线的雨滴心里缱绻着一丝温柔.我喜欢这样 ...

  • 【远方•夜读】黑龙江《柳絮随想》作者•太平王子 主播•噶玛曲措

    柳絮随想 文/太平王子 弱柳扶风毛毛狗落了一地 地面鹅黄仰望枝条的嫩绿 至此一别就有了不同人生 谁记得它俩乃同根生的兄弟 那时候比翼齐飞看不出高低 姜子牙还在渭水直钩钓鱼 商纣王为人哪如文王淳厚 凤鸣 ...

  • 题材新 手法新 构图新 ——读 姜舟《雪桃》随想

    画家:姜 舟 作者:吴国亭 我从画家姜舟成箱累篋的精美画作中,挑中了这幅<雪桃>,说明了我这个人太"苛刻",也说明我特别喜爱这张画:喜爱这张画的原因我仔细琢磨,是因为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