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瓣、希阿里氏网、冠状窦瓣与界嵴的鉴别(文字版)
前些天做了个小调查----是否需要把楼上的视频做成文字版?绝大部分朋友认为需要,因此今天就应大家的要求重新做一遍。



关于下腔静脉瓣、希阿里氏网、冠状窦瓣,我查了查资料,发现各家说法不一:
有的说希阿里氏网是下腔静脉瓣的一种类型。

也有的说希阿里氏网其实就是冠状窦瓣。

还有的说希阿里氏网既不是下腔静脉瓣,也不是冠状窦瓣,它不是别人,只是它自己。

于是,我被整蒙圈了。
然后花了四个小时,狂翻各种资料,终于被我查出点名堂来。


要想整明白这三个东东都是怎么回事,这得从胚胎学说起:
在心脏的发育过程中,心房与静脉窦交接区形成左、右两个瓣膜样结构(重点观察右瓣和下腔静脉、冠状窦的空间关系)。

正常情况下,左瓣在发育过程中,与房间隔基部(即第二房间隔、继发隔)融合,构成房间隔的后部。
而右瓣头部形成界嵴(等会儿再说它),中部形成下腔静脉瓣,尾部形成冠状窦瓣。

注意到没?并没有提及希阿里氏网。
后来又查得资料,我国的朱清於教授和金崇厚教授认为,希阿里氏网是下腔静脉瓣的一种。

我比较认同两位教授的说法。

总结一下:



出生后,这些瓣膜可以退化消失,也可以退化不全,在超声上表现为各种形态。
比如冠状窦瓣:


比如下腔静脉瓣(因为将希阿里氏网归到下腔静脉瓣门下,所以就不单独提出来了):



不过至于楼下这种是否为下腔静脉瓣,业内是有争议的,详情请点击链接:右房内条索状结构----Todaro腱?欧式嵴?欧式瓣?三房心?



在实际工作中,退化不全的下腔静脉瓣远比冠状窦瓣常见。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两者位置明显不同,比较好分辨。
但极少数情况下,比如楼下这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孤零零悬在那,似乎很难说它是下腔静脉瓣还是冠状窦瓣:

所以,我突发奇想,何必搞这么多名字把大家整蒙了个圈圈,不如统一叫“静脉窦右瓣退化不全”吧?


那么,这些瓣膜退化不全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影响呢?


但是,当瓣膜过于冗长的时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带来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
给大家展示一下文献中国内外学者遇到的一些病例:






所以,我个人认为当瓣膜冗长的时候,还是需要在报告上提示临床的。至于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困扰,大家都是成年人,做好沟通即可。


好了,讲了半天,终于来到界嵴的场子了。
还记得前面提到“界嵴”是怎么来的吗?

界嵴自上腔静脉入口延伸至下腔静脉入口,与下腔静脉瓣相连,它是右心房静脉窦部与右心耳的分界(注:右心房分为静脉窦部和右心耳部)。

RAA:右心耳 CT:界嵴
界嵴在超声上的表现如下:

有时候会被误认为是异常结构,比如血栓之类,但是当把探头转90°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可以拉长的,以此可见鉴别。





二级补充:下腔静脉英文名叫inferior vena cava ,缩写是IVC。


简写是ThV,冠状窦英文名是coronary sinus,简写是CS。

说界嵴不配有英文名是当时做视频做到要崩溃,所以皮了一下,现补充如下:界嵴英文名叫crista terminalis,简写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