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裂时代,那些被史书丑化贬低的盖世英雄。

两千多年来,曾有许多惊才绝艳之人,他们才识冠绝天下,他们风华世无可匹;无数岁月流转,他们凶名满天下,他们恶名流传史书……

斑斑青史俱在,千秋功罪难评,他们壮志未酬,前半生甚至大半生英雄事迹被忽视,自己亦沦为后世史书中的悲剧角色,大众印象中的反面典型,历史何其冷酷,又何其不公!

在上期文章中,狐狸已经介绍了商纣王、吴王夫差、魏将庞涓等先秦时代被史书丑化的反面人物。

先秦时代,那些被后世丑化为反面角色的盖世英雄。

本期将介绍南北朝大分裂时代那些被史书丑化的盖世英雄。

冉闵:(??-352年),冉魏皇帝。

攻灭羯人后赵政权,屠尽二十余万羯人,多次以寡击众,大胜胡虏军队。

“五胡乱华”时期的羯赵政权,在暴君石虎的治下,以空前残酷的种种暴政,杀戮和压迫汉人百姓,因此惨死者岂止数十百万。冉闵之父冉良十二岁时为羯虏俘虏,被石虎收为养子。

冉闵成年后果决骁勇,善战多谋,在石虎死后,利用羯赵皇族争夺皇位的内战,以汉人之身夺取了军政大权。后赵残余势力和各方胡族遂群起攻之。

冉闵为一身汉血汉骨激荡,一朝警醒倒戈奋击,下令禁止胡人持有武器,违者斩。(「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又每个汉人斩胡人一首级,文官可进位三等,武职皆拜牙门将军。(「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他更亲自操刀带队,于是一日之间,便斩首数万,尸积城外,为野狗豺狼所吃。各地汉将也一齐动手,将辖区内的羯人赶尽杀绝,前后斩杀掉羯人二十余万。

冉闵遂自立为帝,建国号大魏,又恢复周礼,给名门后裔授官,并尽散府库给汉人百姓,一时间颇有新朝开国气象。

面对各方胡族围攻,冉闵在邺城北郊之战,仅率千名骑兵突阵七万赵军,将其一击击溃,斩首三千;在邯郸之战大败赵军石琨部十万,斩首万计;在苍亭之战率大破赵军张贺度部,斩首二万八千,并俘敌数万;虽在襄国之战为鲜卑、羯、羌三方联军,前后夹攻所败;但旋而率七千精骑绝地反击,大败赵军刘显部,斩首三万余级,进克襄国,将羯赵彻底灭亡。

然而此时冉魏政权连年征战,已然兵困力竭,鲜卑燕国大举南下,冉闵仅率万人与之决战于廉台。初战十战十捷,燕将慕容恪将五千铁骑以铁锁连结战马,组成方阵,左右两翼的数万燕军从旁夹击。

冉闵左执两刃矛,右执戟,决死冲阵,单人斩杀燕军三百余骑,终因众寡不敌,全军覆没,冉闵突围东走二十余里,坐骑朱龙宝马马力已尽,被燕军生擒。

关于此战,狐狸曾有专门详细记述评点,可参看:

犹如项羽再世的绝世猛将,被韩信之策击败,五百年后重演霸王悲歌

鲜卑燕王慕容儁责冉闵不当自立为帝,冉闵对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況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被责打三百鞭后处斩。当地大旱、蝗灾,慕容儁以为是冉闵英魂作祟,遣使祀之,谥号曰“武悼天王”。

一千七百多年来,以《晋书》和《资治通鉴》为代表的封建史家,长期批判冉闵身为羯赵臣子、石虎养孙,却推翻赵国,屠尽羯人,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殊不知冉闵从出生起便身陷羯虏部众,并不是他自己能选择的。

英雄一怒血流漂杵,屠胡称帝光复汉统,替千百万惨死在胡虏铁骑屠刀下的汉人民众报却血仇,并以“屠胡令”宣战四方胡族政权,虽大志难遂,仍不愧千古英雄。

尔朱荣(493年~530年) 北魏名将,执政。

以精骑七千全歼敌军三十万,对腐朽高门士族的铁血清洗,使隋唐政治得以清明。

后期的北魏,是个士族门阀垄断朝官的腐朽政权。武官和平民只能子子孙孙被高门望族欺压,再无出头之日,因此民变四起、国家四分五裂。史称「上下离心,文武解体,所在乱逆,土崩鱼烂」。

秀容部酋长尔朱荣作为北镇武人首领,以“清君侧”为名攻克洛阳,假祭天之名云集百官,发动“河阴之变”,杀北魏太后、皇帝、宗室、百官二千余人,快刀斩乱麻将整个朝堂彻底清洗,从而一举解除了帝国内部积郁数十年的的众多积弊,并执掌了国家大权。

其实尔朱荣坐镇晋阳,遥控朝政,大行诛罚,压镇四方。只用两年时间,擒葛荣,诛元颢,戮邢杲,翦韩楼,万俟丑奴、萧宝夤,便让分崩离析的国家重新统一。

在邺城之战,尔朱荣仅率七千精骑迎战葛荣大军三十万,他以一人双马、百骑为队扬尘鼓噪以张本方声势;亲身陷阵骑兵凿穿,表里合击;更因地制宜、别出心裁,易刀以棒,禁止斩级为功,得以大破敌军,并将之尽数收降。

尔朱荣气度和用人也颇有可取之处。他的部属宇文泰、高欢、杨忠、李虎,许多年后分别被北齐、北周、隋、唐四个王朝追封为帝。然而他能令后世四朝帝王尽出一军账下,却偏偏看走眼自己的女婿皇帝元子攸,被他暗杀。

关于尔朱荣的传奇一生,具体可参照狐狸此前文章:

杀尽贪官庸吏,两年统一帝国,却在史书留下千古骂名

尔朱荣血统上虽是胡人,却并未废止孝文帝改革中那些积极进步的汉化举措;他以残暴著称,杀戮皇族朝官及亲族两千余人,却从未纵兵屠城,妄杀平民百姓。

传统封建史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文人立场,一个有名士人的性命分量,从来远重于千百个无人在意的蚁民。因此在后世文人看来,杀戮两千朝官的尔朱荣,就自然作为暴虐之极的反面典型遗臭万年了,其罪恶远超屠城杀降二十万。

然而从曹丕九品中正制起,士族门阀经过几百年垄断统治,导致了必然腐朽堕落,尔朱荣的狠厉做法,恰恰好比一计虎狼之药,一把剐骨之刀,替华夏文明剐去了陈朽腐肉。腐朽的门第论和血统论也自此衰落,尔朱荣的一支旧部贺拔岳、宇文泰部,形成尚能力重实务的关陇集团,奠定未来清明简政的隋唐帝国之根基。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南梁开国皇帝。

一年从襄阳扫荡江南,建立梁朝;钟离大战歼灭三十万北魏大军,开创经济文化繁盛的“天监之治”。

梁武帝萧衍,原是萧齐远支宗室,博学多才,文武兼修,在贤首山之战击退北魏号称三十万的大军,一战成名。后率上千甲士在襄阳誓师,仅用一年时间就势如破竹,如摧枯拉朽之势,攻下建康,建立梁朝;自古取半壁江山之速度,几乎以此为最。

就任皇帝后,萧衍生活节俭,长年布衣素食;待人谦恭,虽小吏亦如大宾;宽政仁慈,每断重罪必涕泣不乐;夙夜勤勉,冬日五更起床理政,手冻裂亦不停笔;五十岁后便不近妃嫔,禁欲修身近四十年;在他的休养生息和宽大施政下,南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若论博学多才,历朝历代帝王中,萧衍几乎无与伦比。他是文学家,目前留存诗歌仍有80多首,他的七言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开拓之功;

他是经学家,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五经义注讲疏二百余卷;是史学家,编撰了从远古一直到当时的长达六百卷《通史》;

他是音乐家,自制礼乐,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气,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

他是书画家,善画花鸟与走兽;撰写《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等书法理论评著。

正是在萧衍身体力行,他在位的四十八年,也是南朝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被称为“文物之盛,独美于兹”的“天监之治”。

除了文治可观,萧衍也是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在决定性的钟离大战中,萧衍遣将得当,庙算有方,一战歼灭北魏大军近三十万人。这既是从孙吴立国起、南北对峙数百年来,南军前所未有之大胜,亦是北魏开国百年来前所未有之大败,此后逐渐分崩衰亡。前朝丢失的淮北和汉中两大战略要地,也在萧衍指挥下得以收复。

可惜的是,萧衍寿命太长,活到八十余岁,他那些掌握军权、分镇四方的诸多儿孙,早已迫不及待想要上位。当萧衍接纳了侯景归附时,万万想不到竟是引狼入室。八百亡虏过江作乱,兵困台城时,他的一众子孙就在建康城外拥众不援,作壁上观。近五十年英明天子,最终竟沦为亡虏的阶下囚,最后活活饿死。

萧衍也因此作为亡国丧身之君而载入史册,他之前为弘扬佛教、形式上舍身出家之举也被当做昏庸无能的笑柄,曾经辉煌的文治武功尽数被忽略,仅留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的长叹,徒留后人唏嘘。

杨素:(544年—606年)隋代名将,重臣。

辅佐杨坚建立隋朝,开创“开皇盛世”,攻灭南陈、北伐突厥,皆立下首功。

隋文帝杨坚得以一扫胡氛,中兴汉统,并结束数百年的大分裂,让华夏中国重新大一统,并开创“开皇盛世”,居功至伟的头号功臣就是军政全能,才干卓绝的杨素。

是杨素出兵东征,击斩北周宗室宇文胄,扫荡关东数十州

是杨素在三峡之战同时用骑、步、船三军协同作战,摧毁南陈长江舰队,打出“江神”之名;

是杨素历时百战,越岭翻山,次第荡平江南各地各处反叛军

是杨素北征突厥时,以骑阵对骑阵,轻勇先冲,大军奋进,大破突厥大汗亲率十余万精骑,杀伤不可胜计,打得突厥大汗重伤而逃,从此遥遥远遁,大漠之南无复虏庭

杨广即位后,并州的汉王杨谅率二十万大军谋反,又是杨素仅以数万人东征,从山路袭敌后路,迅速平定乱事。

杨素治军亦深具个人特色,严军法、厚赏赐而喜征诛,因此总能保持极高士气,用兵,步战骑战水战皆长,最喜欢以敌之长击敌之长,征战一生,战必胜、攻必取,正兵奇兵兼备,兵种的适应性、协调性、全能性,哪怕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

论杨素用兵才干,足可与韩白、卫霍、李岳,同居中国最顶级名将之列。

杨素《出塞诗》:【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杨素才兼文武,长诗文,工书法,善于识人,唐朝名相房玄龄和大唐军事李靖都是他首先发掘。可惜的是,因为杨广取代杨勇成为太子时,杨素帮助出谋划策,出了大力;同时杨广二征高句丽时,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造反,事败被诛。

因此随着隋朝灭亡,杨广被丑化成千古昏君和暴君典范“隋炀帝”,杨素也就变成了和杨广狼狈为奸的祸国奸臣,在大众印象中仅留下陷害忠良、擅权乱政之名,成为隋唐之交各类演义小说和相关影视的反派大boss,其卓越的才能反不为世人所知。

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皇帝。

修建大运河,典定科举制度,营造东都洛阳,开拓丝绸之路,征服青海高原。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次子,他美资仪,性敏慧,才华横溢,二十岁时为南征大军主帅,攻灭南陈,结束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大分裂。之后,杨广主政江南十年,招揽士人,推广文教,有效促进了南北混一。

即位后,杨广怀着成为千古一帝的高远志向,在帝国版图上肆意书写恢宏篇章。

始典定科举制度,建进士科,恢复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削夺高门士族权势,提拔平民人才;又营造东都洛阳,让政治重心脱离关陇集团控制;

修建大运河,西巡张掖,开拓丝绸之路,使全国物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南北东西各方文化经济交流得以通畅;

他又遣将出兵,陆续攻灭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诸国,更亲自率军远涉海拔数千米的高原,攻灭吐谷浑,征服了半个西域和整个青海,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

杨广即位仅仅五年,隋朝国势达到鼎盛时期,户口数直到数百年后的唐玄宗天宝年间方始接近,而著名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皆不能及,其各项政治经济举措功在后世,利在千秋

杨广还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的文学家和诗人,其诗文起六朝敝,风骨凝然一洗颓风;新声竞作,为后世戏曲之萌芽;律体大进,以导唐人之先路;《炀帝集》55卷,《全隋诗》今存40多首,实为闳丽壮阔的唐音前奏。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杨广《饮马长城窟行》

可惜的是,杨广希望在短短十年内就做成其他杰出君主几十年、上百年方能完成的政绩,导致透支民力过度。而东征高句丽一战,三十万精兵九军尽陷,仅奔还二千七百骑,是以民怨沸腾再难压制,天下皆反,声讨其罪状“罄竹难书”。

因为“夸三皇,超五帝”的梦想已然破灭,自负的杨广不愿再去勉力收拾残局,以一个向命运屈服的平庸之君收场,而是慨叹“大好头颅,任谁斩之”,终为其亲信所弑。

取代隋朝的李唐王朝为杨广上恶谥“”。曾经的千古功业皆成虚谈,被史书丑化成弑父烝母、贪淫好色的千古暴君。一叹。

———————————————————

南北朝至隋朝被史书丑化的英雄们已介绍完毕,请各位朋友接下来观看

后世史书中,多少盖世英雄被丑化成反面人物?(下篇)

将会讲述唐宋以后那些被史书丑化的著名英雄。除了渐渐已被当代人平反的开唐太子李建成外,还有哪些同时期的英雄人物一直被史书丑化,下期文章可知。

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论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逃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

轻生死,重兴衰,百年一梦多慷慨。九州方圆在民心,斩断情丝不萦怀。谁不想国家昌盛民安乐,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