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之 謙 : 歷 史 埋 沒 的 書 畫 全 才

赵之谦多才多艺,好学善学,在文学、史学、金石考据之学,及书画篆刻诸多方面都成绩斐然。
画则由近人任渭长而上溯南田、徐青藤、陈白阳,更以篆籀草行之法入画,自创雄迈清隽之一代新风,为海派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综观赵的传世画作,最令人赞叹的就是他的绘画题材,画前人所未画。
33岁时为避战乱而客居温州一带,在那儿见到了新奇的花卉和海产品,他将所见一一写入画中,从而大大开拓了绘画的题材。
他的《异鱼图》、《瓯中物产卷》、《瓯中草木图四屏》等等,成了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杰作。由于他高超的艺术成就,以上海为中心的艺术家们,特别是吴昌硕等新一代受赵之谦影响,逐渐形成了崭新的流派——海派绘画。
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这样写道:“会稽撝叔赵之谦,以金石书画之趣作花卉,宏肆古丽,开前海派之先河。”事实上,赵之谦的影响不只限于海上,肖俊贤、陈师曾等北派巨匠们也一样受过他的影响。
此异鱼图即其三十三岁客瑞安时所写,所谓“见海物有奇形怪状者,杂图此纸,间为考证名义。”故友人胡澍称“此图足备一方物产,非寻常写生可比。”
撝叔中年时于书画艺术致力甚勤,三、四十岁时每多佳作传世。四十四岁后赴江西编纂江西通志及数任县令,创作渐疏,亦中国艺坛的一大损失。
古往今来,每个杰出的画家都是有自己的独特的章法(构图)程式的。这种特定的程式,往往是形成这个画家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赵之谦的作品,在构图上最常见的特点,不是一般的量的平均,而是最善用用力的平衡这条规律,这正是前代花卉画家不曾或者很少运用过的新的法则。
量的平均能使画面完整、稳定,容易做到“四平八稳”,但是用的不当,便容易产生呆板、平凡的不良效果,力的平衡,运用不当容易走向狂怪、轻浮的道路,这是前代画家很少用的原因,但是用的好,便能奇险取胜,不同凡响,这一规律经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继续努力和发展,获得了空前的成就,潘天寿也正是这一规律的继承者和杰出的发展者。
赵之谦的花卉画,往往喜欢把最主要部分集中安置再画幅的上方,如《太华锋头玉井莲》花叶全部集中再画面的上半部,甚至题款也在上方,下面仅以三条长茎取得力的平衡。
他曾画过一幅八尺对开的《黑石紫藤》,画面上方花了一块大而黑的石头,几乎塞满了半截的画面,下半部却空着,只有几笔幼藤嫩叶和一行浓重的题款,仅仅这样,就稳定了此巨幅头重脚轻的构图,这种“放肆”的惊险画面,是前代那些习惯于量的平均的花卉画家所不敢梦想的。
至于花卉画的色彩,在赵之谦以前,不外乎两种调子;一种是画家尽可能的模仿自然的色彩而使之接近逼真。画家的要求,主要尽最大的努力,缩短画面和实物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越短,画家便越成功,这是自两宋以来的传统习惯;
另一种调子,便是随着元人浅绛山水而发展起来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大都以墨为主,稍施浅色,力求淡雅,从明代沈石天、陈白阳、徐青藤以至石涛、八大、扬州八怪都属于这一主调。
赵之谦一反过去常法,喜用浓艳明朗、对比强烈的色彩。善于用红、绿和墨三种重色,善于从冲突中求协调,因而再画面上,莫不精神饱满,气势逼人。
在中国花卉画的色彩上,为近代别开生面。这一程式,经由吴昌硕加以发展,到了齐白石、陈大羽而达到极高的境界。
赵之谦在书法史上,可以说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他出生在清朝末年,与吴昌硕是齐名的。
他篆刻书画无一不精,开创了金石画风,对近现代写意花卉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力追碑学,他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全面学碑的典范人物。他把碑学的思想融入到了楷、隶、篆、草之中,可以说是无一字不碑体。
同时,赵之谦还是一位篆刻大师,在篆刻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印外求印”,所谓“印外求印”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应该拘泥于只学前人刻过的印,还应该学习砖文、刻石、钱币等一切有图案的东西,这一思想,大大的开拓了印学研究的视野,对于篆刻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
作为一代书画大师,赵之谦对后世书画家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咱们所熟知的齐白石等人都受到过他的极大影响。

遊觀图书艺术生活馆

(点击图片直达)

《 遊  觀 》

策展|评论|文房|MOOK|VIDEO|文本

出品 / 主编:汲云轩

(0)

相关推荐

  • 赵之谦书画作品高清40幅

    赵之谦多才多艺,好学善学,在文学.史学.金石考据之学,及书画篆刻诸多方面都成绩斐然.画则由近人任渭长而上溯南田.徐青藤.陈白阳,更以篆籀草行之法入画,自创雄迈清隽之一代新风,为海派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

  • 极简识篆186

    识义 识形 识用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出自   李贺    <马诗> 编外链接 篆刻名家 陈衡恪 陈衡恪,字师曾,又号朽道人.早年留学日本,为鲁迅先生好友之一.善诗文书法.绘画篆 ...

  • 許倬雲 | 歷史,沒有白走的路。

    历史总是让人惦念. 正史,野史,演义,戏说,评书,影视--无论在什么年代,无论用什么方式呈现,人们总是喜欢看点历史. 至于为什么看历史?看的是什么?历史有什么用?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又是些既浅近又渺远. ...

  • 陳侃理:《史記》與《趙正書》 ——秦末歷史的記憶和遺忘

    <史記>與<趙正書> --秦末歷史的記憶和遺忘 陳侃理 歷史記載大致可以分爲記録和撰述兩類.記録直接來自見聞,而撰述見聞以外的史事,則不得不取材於此前的記載和轉述的傳聞.在&l ...

  • 撝 翁 墨 妙 : 趙 之 謙 手 劄 精 賞

    清代由于金石考据学的兴盛,清代中后期书法也发生了"帖学式微,碑学兴盛"的巨大转变.在包世臣等人"崇碑抑帖"的书法理论影响下,清朝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天才----赵之 ...

  • 歷史小說 董橋

    . 歷史小說 董橋 . 一 講台上講<聖經>故事的那位荷蘭教士一口英語夾雜荷蘭話越說越快,十分陶醉.是英文書院的老師請他來講兩堂課,說他是<聖經>版本專家,是老師的好朋友.我們 ...

  • 一件紅山史前板畫填補歷史空白

    在网上, 我經常看見不少人,能一口氣花錢買上好几佰件紅山玉器, 有些只利用來出售淘利, 有些只用來顯擺,但到底有多少人能從這些史前的玉器來讀取其訊息呢? 很多人只會收集一些外貎漂亮的紅山龍形器或美麗翠 ...

  • 歷史上今天的詩|四月十九日辭國務總理得允(乙亥)

    四月十九日辭國務總理得允(乙亥)  淸末近現代初·鄭孝胥  行年七十六,自詡好身手. 雖曰非健兒,亦未齒羸叟. 今朝得解官,快若碎玉斗. 屈伸數張臂,噓嘯頻撮口. 千秋酸寒徒,豈易覓吾耦. 營營鼠窟中 ...

  • 30、2009/07/14.專家揭露上世紀流感大流行病毒歷史

    專家揭露上世紀流感大流行病毒歷史 更新日期:2009/07/14 23:39 (路透香港14日電)香港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早在爆發災難性疫情前數年,導致上世紀三場最嚴重大流行的流感病毒,就已經以幾乎 ...

  • 比特幣 比特幣 歷史上首次觸及6萬美元大關

    比特幣 歷史上首次觸及6萬美元大關,不少分析師已經預計到了比特幣將迎來新一輪強勁上漲.隨著美國新一輪疫情紓困法案的落地,拿到支票的美國人可能會投身股市,當然也可能參與到比特幣的市場.儘管在2月份創下新 ...

  • 歷史上中國最多最快短跑世界紀錄保持者和最快飛人陸志偉

    我是陸志偉, 中國上海人, 2019年-2020年我在運動場上跑出個人原創計時人類史上最快速度 的多項短跑世界紀錄,5米跑0秒01, 10米跑0秒13, 20米跑0秒99, 30米跑2秒43, 4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