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童子 || 从文言名篇看工作作风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从文言名篇看工作作风》

作者|丹麦童子(陕西西安)

  读叙事性文言诗文名篇时,常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详略处理上,很有特点,常让人觉得“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异乎寻常、不可思议。

  比如《曹刿论战》(这是后人所起的名字,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中,明明是记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一一“齐鲁长勺之战”的,但真正写战斗场面的文字极少,只有寥寥数语一一“……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怎么读怎么觉得意犹未尽。战争嘛,不写出个杀声震天、血流成河,怎么能行呢?可是作者就是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强烈愿望,你说怪不怪?

  同样是战争题材的诗歌名篇一一《木兰诗》,写打仗的诗句也只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这么六句,点到即止。跟如今拍的关于木兰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比起来,可就差远了。

  写打仗是这样,写其他大事也是这样。《愚公移山》中写愚公一家“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只交代了一句一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样让人觉得未免草率了点儿,怎能不对愚公的光辉事迹大书特书呢?

  那么,作者为什么都这样“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呢?我们不从写作手法上来分析,我们换个新角度来想想,可能会有点儿新的发现。

  我想,这大概体现出中国人一个悠久的传统——轻过程,重结果,好计划,爱总结吧。你看,三篇诗文都对打仗、移山这样的工作重点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却不约而同地大谈事前的准备一一曹刿和鲁庄公战前谈“何以战”的问题,木兰辍织细思、买鞍备马,愚公“聚室而谋”,《曹刿论战》和《木兰诗》又都写到事后的总结一一一曹刿论战,可汗叙功。

  这也许就是如今各单位把年头写计划、年终写总结看成是重中之重,而对实际工作情况不当一回事的“历史原因”吧。有老祖宗带的这个好头,后世子孙自然要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不达到极致誓不罢休!

作者简介

  吕向阳,网名、笔名“丹麦童子”,1972年12月生,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某中学语文教师。

 

关于评奖

  2016年11月份开始,〈嘉年华时光〉联合“大秦岭牛伯伯核桃酱”、陕西中烟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开展“一人一城一故事”征文大赛,每个月,经过编委会初评、读者参与和网络微信投票,会在〈嘉年华时光〉公众号里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

  一等奖一名,奖励价值128元的核桃酱大礼盒一个、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两条(每条260元)、胡锋先生书法作品一幅。

  二等奖两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两提、陕西中烟价值260元延安(红韵)一条。

  三等奖三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礼盒两个(每个价值60元)。

  优秀奖若干名,奖励陕西中烟价值60元延安(红韵)礼盒一个。

  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将颁发荣誉证书。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嘉年华时光〉平台实行赞赏即稿酬。即所有入选的各类原创稿件发表时全部打开“赞赏”功能,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