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24.上星(督脉)
相关推荐
-
针灸要诀赋(二)
[第21条] 破伤风损肌肉破,外传风毒牙关紧: 角弓反张吐涎沫,抽搐不宁动即惊: 风池曲池腰背缝,委中申脉照海寻. [释义]破伤风患者为肌肉破损所致,风毒外传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口吐涎沫,抽搐不宁 ...
-
印堂穴
印堂穴(yìn táng xué)為經穴名.出自<針灸大成>.別名曲眉(<千金翼方>).屬督脈.印堂主治主治頭痛,頭暈,鼻淵,鼻衄,目赤腫痛,重舌,嘔吐,產婦血暈,子癇,急慢驚 ...
-
上星(GV23)
穴位分寸歌[中文名称]上星 [中文拼音]Shàngxīng[外文缩写]GV23[穴名出处]<针灸甲乙经>[别 名]鬼堂.明堂.神堂.云翳.[穴名解释]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 ...
-
承灵(GB18)
穴位分寸歌正营之后到承灵,泻火平肝热可清:头痛眩晕还鼻塞,恶寒喘咳衄皆停.[中文名称]承灵 [中文拼音]Chénglíng[外文缩写]GB18[穴名出处]<针灸甲乙经>[别 名 ...
-
「针灸」6.悬枢(督脉)
别名 悬柱 来源 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悬枢,在第十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 ,伏而取之,刺入三分,灸三壮 ." 定位 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释义 悬,通旋,旋转,悬 ...
-
「针灸」11.灵台(督脉)
别名 肺底 来源 书上说最早见于<素问·气府论>. 我从<素问>这篇里找了半天没找到这个穴位,甚至整个黄帝内经里也没有找到(不排除我没找仔细,找到的朋友可以留言).但是有这么一 ...
-
「针灸」12.神道(督脉)
藏输.神通.冲道. 最早见于<甲乙经> 神道,在第五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壮. 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神,指精神: 道,为通道. 神道者,胸中之神气,乃日与 ...
-
「针灸」14.陶道(督脉)
别名 无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 陶道,在项大椎节下间,督脉.足太阳之会,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五壮. 定位 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释义 陶,指陶钧,是古代制作陶器时用的转轮 ...
-
「针灸」18.脑户(督脉)
别名 匝风.会额.合颅.仰风.会颅.迎风.西风.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素问·刺禁论>.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 释义 脑,指脑髓. 户,出入 ...
-
「针灸」17.风府(督脉)
别名 舌本.鬼枕.鬼穴.曹溪.思枕.惺惺.鬼林.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骨度分寸中规定:前发际到后发际是12寸. 本穴在枕骨粗隆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 ...
-
「针灸」19.强间(督脉)
别名 大羽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 强间,一名大羽,在后顶后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释义 强:通彊,僵硬. ...
-
「针灸」20.后顶(督脉)
别名 交冲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 后顶,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释义 后,指方位, ...
-
「针灸」23.囟会(督脉)
别名 聪会.囟中.鬼门.天窗.顶门.囟门.囟上.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热病>.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