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研——铜奔马更名“天马流星踏飞燕”之我释(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严守学术道德)
相关推荐
-
与顶级国宝同行 · 甘肃省博物馆篇(三)西凉铁骑
甘肃丝路文明展的精华和核心,就是在汉代单元展厅中那组由铜奔马引领的庞大的青铜铁骑. 丝绸之路带来了和平.美好和文化味的生活,但这样的和谐社会却并不容易,这种生活首先是卫青霍去病们用刀枪打下来的,还是窦 ...
-
甘肃禁止出境文物(一)铜奔马
铜奔马陈列在甘肃省博物馆丝路文明展厅汉代单元中,身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重约7.15公斤,堪称甘博的镇馆之宝. 但要很遗憾的先说一句,自2006年到2019年,甘肃省博物馆里展出 ...
-
甘肃省博物馆 丝路文明二
丝绸之路带来了和平.美好和文化味的生活,但这样的和谐社会却并不容易,这种生活首先是卫青霍去病们用刀枪打下来的,还是窦固窦宪们用金戈铁马保护下来的.西汉王朝为打入西域几乎举国砸锅卖铁,而后继的东汉王朝为 ...
-
收藏殿堂 | 浅聊战汉青铜器杰出的艺术造形——马踏飞燕
1969年9月出土于武威市雷台东汉墓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青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厘米,重7.3公斤.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古代艺术品曝露于世的不多,因此这尊稀少的铜奔马因其特殊的造型 ...
-
一周一研——南方史前文明与北方史前文明的文化渊源之猜想(本文原创,欢迎转载,古美之传播,你我共前行,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
此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发现地为反山良渚文化墓葬12号墓,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是已 ...
-
一周一研——从石家河文化与龙山文化出土玉器看其之关联及对夏商周之重要影响(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
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有一处距今4600-4200年的重要史前文明遗址,最初发现它时,因其出土器物文化特征与龙山文化极为相似,所以一开始将其定名为湖北龙山文化,这是许多人不知的一段考古 ...
-
一周一研——“兽面纹”方牌饰的更名及其文化内涵的解读和传承(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严守学术道德)
首先让我们从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的一件良渚文化玉琮说起. 这件玉琮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4500年)科学考古所发现的最为精美的一件玉琮,现藏于浙江省博物 ...
-
一周一研——“虎护人”提梁卣之源流与湖南宁乡出土青铜器之我见(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严守学术道德)
收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之"虎护人"提梁卣 在日本的泉屋博古馆收藏着一件著名的中国商代青铜重器"虎护人"提梁卣,与其造型相同但细节略有不同的另一件"虎护人 ...
-
一周一研——被神话了的元青花(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严守学术道德)
一提起"元青花"这个词,了解者脑中闪现的概念无非是"国宝". 艺术瑰宝.价值连城--因为,虽然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但是就目前所发现,其大放异彩却推迟到了十四世 ...
-
一周一研——由东汉铜车马观汉代马的造型艺术(本文原创,欢迎转载,古美之传播你我共前行,请注明作者和原文链接)
马,是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尤其在古代,无论军事.交通.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马.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战争工具.运输工具,它的形象一直以来在壁画.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马与一个王朝的 ...
-
一周一研——宋代开片瓷之艺术、意境探索(本文原创,欢迎转载,中国古美术之传播,你我共前行,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
宋徽宗画像 宋代,在我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上古先秦艺术崇拜之"文艺复兴"时期,北宋末年,由于徽宗皇帝好古如痴,大量仿制先秦金石之器,此时也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 ...
-
一周一研——青铜人面盉的真正文化内涵解读(本文原创,欢迎转载,中国古美术之传播,你我共前行,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
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这件商代晚期青铜人面盉,一直以来受到文物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它的奇特造型使其更显神秘,人面长着菌状双龙角,"臣"字目炯炯有神,蒜头大鼻,肥唇阔口微微上扬,整个 ...
-
一周一研——论“谷纹”的真正含义及其演变(本文原创,支持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
在我国的玉器发展史上,有一种大家熟知却又未被重视研究的纹饰,那就是产生于东周晚期俗称为"谷纹"的纹饰,也有人称其为"卧蚕纹"或"蝌蚪纹",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