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帽子和新帽子店,你怎么选?
课堂最后环节:如果你是顾客,会选择新帽子店还是方帽子店?
S1:我会选择新帽子店,因为方帽子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大汗。
S2:我会选择新帽子店,因为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
S3:我也选择新帽子店,因为方帽子店的主人很奇怪,自己的孩子也不让戴其他帽子。
我觉得孩子们的回答没问题,但始终觉得这应该不能成为这个问题最适宜的答案。
于是问:你们的选择都是源于对方的不好?
S4:我会选择新帽子店,因为新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S5:我会选择新帽子店,因为新帽子有很多的样式。
S6:我会选择新帽子店,因为新帽子店里有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孩子们的回答自然也没问题,但是不是非此即彼就对了呢?孩子们是在揣测老师想要的答案,还是经历了文本,感受到了故事背后的所带来的思考?这样的回答自然也不是最佳答案。
于是,出示:
顾客们在方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又到新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不知道买哪一种好。他们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
接着问:他们在店门前站了一会儿,在干什么?
S7:看广告
T:看了什么广告?请读一读
S8: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T:请比较下两句广告的不同之处。
S9:一个是从不改变,一个是各式各样还舒服。
S10:主要还是在方帽子不舒服,还从不改变,要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T:大家看着广告内容,心里可能会有什么想法?
S11:好帽子就是舒服的。
S12:好帽子就是各种各样可以随便挑选的。
T:还能从哪里看出,大家最后都选了新帽子店?
S13:路上的行人已经变了样子,夏天戴……冬天戴……
S14: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了古董。
T:是的,新帽子店里的帽子又舒服款式又多,最后,大家都选择了新帽子店。
那么,又不舒服又不改变的方帽子还有没有它存在的价值呢?
让我们重新回归文本,寻找方帽子的价值,寻找新帽子的奥秘,寻找关于表达、关于写作的理解。

其实,选择新帽子店还是方帽子店,是一个答案相对唯一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可以相对开放的问题。孩子们在表达这类问题阐述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一开始的三个孩子,我并没有给出评价请孩子继续说,看到都是说方帽子的不好,所以选择新帽子店。而当我提醒孩子不要总是看到某种不好时,孩子的回答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事实上,这两种回答都没有问题,我们更期待孩子能够客观合理有序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所以,我采用了回归课文的方式,也许最后一个问题还需要回归对课文表达方式的探索,但是对于略读课文,我们所设计的问题群,又需要怎样体现出个人表达素养的设计引导呢?
但至少可以看到,三年级孩子在表达上的思考认识是肤浅和不全面的。
这样在表达上的思维缺失,是读写理解障碍的关键问题。围绕存在便是合理,存在的价值思考课文以何种的叙述方式存在,理解表达需要的选材内涵实质,看见三年级孩子在听、说、读、写、思、动的过程,思考如何让第二学段的学生更加理性、全面地思考前提下合理表达,是接下去教学设计改进的重要指标。答案的不唯一性是表达的关键认知,如何全面、合理地表达,成为认识偏执问题解决的育人根本,也是语文育人功能的有效体现,希望通过有效的设计,发展能够全面性思考的孩子。
什么是表达,统编教材需要更多指向表达理解的设计,继续前行尝试。


END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