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性*(进化心理学)书评

宗教仪式促进内啡肽的分泌,内源性满足感增强人的抵抗力从而增强适宜性。中国人不信宗教也繁衍有中医支持。

五级意向性是普遍人类思维的上限,也就是说六级以上的意向性适宜性不如五级,何解?
过于发达的大脑,或曰高智商使人有能力跳出社会契约,钻空子为己谋私利。所以在五级意向性足够处理日常生活事件的情况下,六级以上的意向性不利于社会契约、人类合作的继续。这是高智商基因无法普遍的一个合理解释。

----------------------------------------------------------------------------------------------------------

摘抄

共享注意的能力应该是人类最与众不同的特征。

尽管有证据表明,黑猩猩(或者其他大猿)几乎可以完成与心理理论有关的任务,它们的表现与那些正在掌握心理理论 的儿童差不多但不会更好,并且它们的能力远不及那些心理理论能力已经发展完全的6岁人类儿童。据我们所知,大猿是唯一能够和人类媲美的动物。猴子和其他物种的动物仅仅能够拥有初级意向性。借用RObert Seyfarth和Dorothy Cheney的一段话:猴子是优秀的习性学家(它们知道如何理解和处理其他个体的行为),但它们不是很好的心理学家(不能理解行为的想法)。人类的能力并没有被限制于次级意向性,正常成人最高能够解决五级意向性的问题,还有一些特别的人可以达到更高的层级。

语言是一个*社会*交流的形式,聆听者和说话者一样重要。聆听者必须使用丰富的读心能力来理解说话者正试图(*企图*)表达的内容。聆听者至少需要使用到次级意向性——“我*推测*你正*打算*做……”如果对话是关于其他人的,那么就需要第三级的意向性——“我*推测*你*认为*詹姆斯*打算*……”

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群体大小贺社会关系被控制在非常接近现实生活的范围之中,群体大小一般限定在15人左右(这与情感支持小组的人数相等)。举例来说,当历史剧的情节里需要比15人还要多的角色是,莎士比亚就会创造剧中剧,以此来减少读者的认知负荷。同样地,在一个场景中,有台词的角色数量也非常接近于现实生活中实际测量到谈话群体的大小。莎士比亚比较成功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奥赛罗》(Othello)——和观众反映比较难懂的戏剧……《泰特斯·安德罗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之间的区别,似乎正好就在于角色数量能否很好地贴近日常的经验、而评判的标准则是以人类的认知结构为依据的。

一个人为了获得更大的长远利益而放弃当前即使利益,这种行为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是需要较高的认知水平才能实现的,这个特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可以进化出来,因此或许这只是人类独有的特质。对黑猩猩的(同时也对幼童进行)实验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要它们不拿眼前的食物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实验者在之后会给它们更多的食物。
在研究中,实验者在黑猩猩面签摆放两个盘子供其选择,一个盘子上放有3块水果,另一个盘子上放有7块水果。黑猩猩必须对盘子做出选择,但它选择的那个盘子会被交给实验者,而它没有选择的盘子才是它自己能得到的。黑猩猩根本不能够掌握这个任务,它们总是选择装有更多水果的盘子,即使在多次的尝试错误之后,它们还是无法成功掌握。黑猩猩不能将自己与眼前的世界分离,也不能让自己远离那些能够满足当前欲望的、让人无法抵抗的诱惑。

为了感受到莎士比亚经典剧目《奥赛罗》中的情感悲痛,观众必须*认识到*(1)埃古*想要让*(2)奥赛罗*相信*(3)狄斯梦娜*打算*(4)爱上别人。在一点都不有趣的故事里,观众必须要跟得上四级的意向性(三个主角的心理状态,再加自己的)。而为了将故事拼凑起来,莎士比亚必须在此之上还要再加一级:他必须*让*观众*意识到*……换句话说,作者必须能够将观众对故事的认知及其做出的推测联系起来,对于各个角色的处理也是如此。这种负荷因此会非常高,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舞台上的角色数量模拟了现实生活中互相交往的群体数量。如同平时的交谈一样,舞台上通常也有四个角色在一起交流的场景。观众如果要理解这些内容,就需要应付五级的意向性(四个角色加上自己的);而莎士比亚则需要处理六级的意向性,才能将这个场景组合起来。由于对五级意向性的掌握已经是正常人认知能力的上限,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能懂得欣赏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却没有办法进行创作,有这种绝佳创作能力的人是非常罕见的。

我们可以用类似的分析来探讨宗教的认知需求。虽然在前文讲过,宗教通过与内啡肽有关的心理药理学过程,发挥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是宗教同样也有其清晰的认知基础。所有的宗教意识都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在参与宗教仪式时获得的内啡肽能给人们提供即时的奖励,但要劝说人们初次尝试这个仪式,通常需要一些充满智慧的理由。这些理由是建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与超自然世界有关的事件之上的。
在前面的小节里,我们指出了宗教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能对公共意识施加压力。意识到这句话的*公共*范畴是非常重要的。简单来说,我具备了一些有关于超自然世界的个人信仰,这要求我至少能够处理三级的意向性:我*相信*(1)这里有一个超自然的生命,它*想要*(2)我*怀着正义感行事*(3)。在要求人类需要比其他动物拥有更加复杂、更加精细的认知能力(或许大猿可以达到次级意向性,但没有证据表明其他动物可以通过初级意向性)的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世界。没有理由可以解释为何世界上其他事情能共享我的重要发现,除非你(观众)至少拥有四级的意向性:我*想让*(1)你*相信*(2)这里有一个超自然的生命,它*想要*(3)我们*怀着正义感行事*(4)。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看似完美,除了探究宗教的过程如何胁迫你去遵从它,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这个方面,我们共享着知识,但这种知识只是简单的描述而已,可是宗教所需的并不是这种描述性的内容。当我试图说服你接受我的理念是正确的时,你的确能明白我说话的内容,但你为何会认为有必要同意我的理念,更别谈让你照我说的去做?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具备更高级的意向性,我们需要从纯粹的宗教*社会*形式转移到*公共*形式。我必须要能够处理五级的意向性:我*想让*(1)你*相信*(2)这里有一个超自然的生命,他*明白*(3)我*希望*(4)他*愿意*(5)干涉(当你拒绝遵从时)。地狱之火和入地狱的诅咒,再加上内啡肽的作用,就是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让你遵从宗教的有效手段。

不论是说故事,还是让人信仰宗教,都需要进行如此复杂的分析,因此那些创造这种精神世界的人至少需要五级的意向性。故事和宗教里的知识结构都有一些共同之处:设计一个虚构的、与现实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存在需要大家的共识,也就是制度事实。将一个虚拟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需要耗费非常繁重的认知能力,这就解释了一些从进化的角度看起来很奇特的地方——人类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认知能力和精力来处理五级的意向性。这令人困惑的地方在于,日常的经验表明,我们在社交生活中很少会使用到三级以上的意向性。

一个物种的适宜性如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群体的有效运行,那么这会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所以不必惊讶于我们发展出如此丰富的各种机制,以此来确认和控制那些搭便车的人。在这些认知的敏感力之中(如对社会性欺骗的感觉),还会使用名誉机制来识别出搭便车的人(流言蜚语)。

亲社会性(做出慷慨、利他和包容的行为有益于群体及其社会凝聚力)似乎是人类独有的特点,而且因为它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所预期的“狗咬狗”世界,所以需要对它多做一些解释。

(0)

相关推荐

  • 【视频】人类成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本性还是文化?

    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家凯洛格于1931年6月26日,将一只七个半月雌性黑猩猩幼崽古娅带回家,由妻子按照人类抚养方式,和一岁的亲儿子唐纳德一起养育. 古娅没学会说话开始影响唐纳德.黑猩猩成熟比人类早,古娅 ...

  • 为什么有的人做事总是事半功倍,这或许与他们的意向性能力有关!

    Hello  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相遇 真幸运 <教父>里边有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人是 ...

  • 《人类简史》第一部分解读:认知革命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代表作品,全书主要分四大章节,三大线索,层次清楚,更容易让人理解.其中四大章节为:认知革命.农业革.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三 ...

  • 书评|民企江湖,在中国实业发展是如此困难,难得的好书

    对人物故事的一点看法 柳均,故事的主人公,德籍,被开工厂的老父亲忽悠回国,想要拯救自家工厂,但问题实在太多,索性关了重开,以避开税务问题.却从此守着工厂脱不开身. 他钻研技术,但国内市场不按常理出牌, ...

  • 书评|野蛮生长,一个草根的互联网金融创业

    艰难的制造是站在工厂老板的角度写作,这本书是站在民间借贷公司老板的角度写作. 冲着民间借贷去看的,却越看越失望,觉得只是想蜻蜓点水式的简单的说了一个壳,前面填充了一部分内容,后面部分就是一个粗糙了. ...

  • 书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第二篇——世界观了解一下!

    三只小猪 前篇和后篇是不同的人的角度,采访的却是同一个人.多重人格有时候只是为了保护另一个弱小的自己,而分裂出来一个有不同思想的人. 有时候我也会想分裂出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这样自己很多不敢做,做 ...

  • 书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前篇_我到底是谁?

    突然又想看书了,又不知道看什么,找了许久,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国内真是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吸引我的是 "四维虫子,生化奴隶,盗尸者,双面人······ 不论不看见了什么 ...

  • 书评|《我在未来等你》回到过去,不忘初心

    从一封信开始,为了拆开信,更快的读完一本书. 一直认为刘同的书是快餐式小说,可他的书似乎又有一种魔力,让你看了开头忍不住把整本全部看完了.  这是刘同首部长篇作品,一部穿越青春小说.看完整本书会有一种 ...

  • 书评|大江东去,时代顺势而去,适者生存

    一部写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小说.小说以国营企业领导宋运辉.农民企业家雷东宝.个体户杨巡这三大人物展开述说. 宋运辉,一个技术出生,步步为营的凤凰男. 从小在农民家庭长大,因从小父 ...

  • 书评与书话

    书评与书话是依附在书业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两只甜果,长期以来,与书业相伴相生.而书评和书话又酷似一对孪生兄弟,乍一看模样相似,但静下心来细瞧瞧,书评和书话间还是有一定形式与内容上的差异的. 书评:望文生义 ...

  • 一切都是浮云,而天空充满诗意|云彩收集者手册(云彩收集者手册)书评

    <云彩收集者手册>真是一本实在的书,既然是手册,说一不二,必然有"手册"功能,所以你可以读,也可以记,作者还一本正经地给出萌哒哒的评分机制,让每个有志于从普通读者转云彩 ...

  • 书评 | 《名人笔下的陈嘉庚》:一串璀璨的珍珠

    珍珠有"东方之美者也"之誉,历来被视作奇珍至宝.秋高气爽,厦门晚报记者.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集美区作协副主席陈满意编著的新书<名人笔下的陈嘉庚>,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