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讲《伤寒论》: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相关推荐
-
白发伤寒论|第七讲(35.38.39)
第七讲 讲述:白发渔礁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前天看到白发伤寒论第一稿整理出来了,还挺感慨的.天使问我叫白发老师讲伤寒论怎么样?我说这个名太平淡了,去掉中 ...
-
伤寒论第一章:太阳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 ...
-
20201209伤寒论二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法66,方39
20201209伤寒论二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法66,方39
-
伤寒论.第240条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辅所发潮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见<论>.第240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病是万病之源,太阳经表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36
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闷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阳受气于胸中,喘而胸满者,阳气不宣发,壅而逆也.心下满.腹满,皆为实,当下之.此以为胸满,非里实,故不可下 ...
-
郝万山讲伤寒论16-17讲
第 16 讲 我们把这9条原文,每一条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我们写在这里的,咽.淋. 疮.衄.血.汗.寒,剩下的两 条,我们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尺脉迟和尺脉微.这里所说的"咽",是 ...
-
中医经典伤寒论第18讲---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中医经典伤寒论第18讲---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
18、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 ...
-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汉代计量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汉代计量
-
郝万山讲伤寒论(八)
第61讲少阴急下证.阴郁证.伤津动血证.少阴咽痛证(1) 关于少阴病的兼变证,我们上次课谈到了太少两感,也就是少阴兼有太阳病.所谓太少两感,是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外寒,它的临床证候有太阳病的发热,头疼, ...
-
郝万山讲伤寒论文字版——第32讲 结胸证(3)
第32 讲结胸证(3).脏结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仍然接着上一次谈到的结胸证来讲.我们上一次课的最后,讲到了大结胸证,病位偏中和偏下,或者见到"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伴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63讲 — 厥阴病提纲、上热下寒证(1)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对厥阴病篇的大概情况作了一个介绍,六经病篇最后一篇是厥阴病. 厥阴病原文一共有56 条.这56 条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的原书来看,证候错综复杂,变化多 ...
-
郝万山讲伤寒论:23个经方故事 – 经方派
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 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那么, 我总觉着我开的方子疗效不好,我就给领导说,我自己不看病了,我要给老大夫们抄方.所以那个时候,东直门医院的老 ...
-
郝万山讲伤寒论(三)
第14讲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我们上次课主要讲的是桂枝汤加减运用的举例.我们大体回忆一下,我们讲了哪些方证呢? 我们首先谈到了桂枝加葛根汤的适应证,它是治疗中风,尤其是风邪在太阳经脉,太阳经气不利 ...
-
上下对应,左右对应,两极对应 、吃西瓜上火---郝万山讲伤寒论(三十二)
上下对应,左右对应,两极对应 1,上下对应 第32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下利,脉微'是阳虚. '脉涩'是血少,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