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供暖,北方通气,迟到两年的逻辑!
必然需求
南方供暖,其实不是整个中国南方都供暖, 特指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南方地区”主要指长江流域地区,特点是夏热冬冷,涉及14个省(直辖市),约1.5亿城镇人口。
“南方地区”冬季潮湿阴冷,室外温度低于5℃时,人们的不舒适感强烈。
对于整个中国来说,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一定包括长江沿岸。也就是说,体感最冷的地区之一,虽然经济最发达,却必须不得不挨冻!
因此,“南方地区”冬季采暖是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自然需求!
环保和清洁能源短缺
能源短缺和环保,是抑制这个需求的最主要两个原因。
2013年开始的环保计划,让燃煤小锅炉退出市场,“穹顶之下”纪录片,让雾霾成为中国上下第一大矛盾,一切以环保为第一优先要素,甚至炒菜的油烟都违法,更何况取暖的燃煤了。
不在合法气候分割线以北的长江流域地区,已经存在的部分燃煤锅炉取暖,集中供热都被叫停拆除,更别说新建推广集中供暖了。
中国一直以来,天然气比例很低,是抑制清洁供暖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中国最近10年,疯狂扩大天然气气源,从非洲到大洋洲,中东的伊朗、卡塔尔,甚至北冰洋,一切有保障的权益性气源是重点目标。
2017年末特朗普上任后首年就访华,开创历史的同时,签署的最大协议也是天然气开采。
这让中国在2017年开始一度雄心勃勃要推广天然气供暖!但是2018年1月,中亚燃气管道被减半供应,给了中国当头一棒。当年让刚刚煤改气的数百万用户北方冬天无气取暖,几乎酿出大祸!
2018年开始的贸易战,让美国气源被高高挂起,煤改气一等就是2年。
外墙保温和分散供暖
2015年冬天,住建部就曾经回应“南方采暖” 这个话题,指出:
根据“南方地区”气候情况、建筑保温情况、人的居住习惯等,以及考虑到采暖期短、负荷小、波动大等供热特点,提倡科学地选择适宜采暖方式,采用分散、局部的供热方式,解决个性化采暖需求。如用热泵式分体空调器、燃气壁挂炉、电采暖等分户独立供热方式,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辅助等局部供热方式。
南方地区的住房保温层规定也是在2015年确立,这意味着,住建部当时已经有企图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南方取暖”。
市场上随后出现一大批恒温恒湿的科技住宅。不过科技住宅毕竟建设量有限,对于巨大的存量住房来说,只是沧海一粟。
气源增量
上一篇已经介绍了“西伯利亚力量”第一期,俄罗斯东线。这是中国第二条纯路上气源通道。
是中国气源的最大增量!
这是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增量气源将出现逐步爆发的趋势。
国内:
煤层气:
以山西为主,在开采深层煤炭前,先采气。当然这煤层气成本依然比进口气贵。
页岩气:
四川涪陵一带,页岩气产量随着页岩气开采能力的增强一直在增加。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和勘查开发示范基地,涪陵页岩气田于2015年底建成50亿立方米年产能,2017年底建成100亿立方米年产能,成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相当于建成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
最主要的还是进口气。

核心重点煤改气
根据我国相关政策规定,未来几年,全国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如果全部用天然气来替代,每年将有330亿-1000亿立方米的用气需求量。
而北方农村煤改气停滞两年,导致目前,我国北方农村3000万家庭冬季仍然用散煤来取暖过冬,如果全部改用天然气取暖,每年将新增约300亿立方米用气需求量。
中国北方十四省城市燃煤集中供暖也已逐渐向天然气分散式供暖方向发展,每改造1亿平方米供暖面积,就意味着会新增约12亿立方米的用气需求量。
中国能源部的规划是:
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要达到10%,到2030年要达到15%。
据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管理处处长王磊介绍,目前,合肥热电集团集中供暖的小区已达到189个,小区居民11.5万户,供热面积2500万平方米,供热范围已覆盖合肥市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
在湖北武汉,目前武昌地区的几个靠近热电厂的片区已享受到了集中供暖。武汉还将在汉口西部及汉阳地区各布局一座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暖范围可辐射东西湖区、硚口区和武汉开发区。
江苏扬州加大供热管网建设力度,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凤凰水岸等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