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十三方乌鲗骨藘茹丸为什么至今在中医妇科依然有着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
-
血枯与血隔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 ...
-
金樱子(经期过长、崩漏)-- 马氏妇科
经期过长 吴某,31岁.有子宫肌瘤病史.阴道不规则出血17天未止,中间一周血量较多,之后减少呈咖啡色,腰部酸楚,乏力倦怠,小便数,大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补益脾肾止血.金樱子50g.芡实 ...
-
治疗“带下”病专方
老中医 昨天 10:21 治疗带下病专方 [主方]仙鹤草50g.炒苍术.炒白术各15g.怀山药30g.海螵蛸30g.白蔹30g.鸡冠花15g.萹蓄12g.茜草15g.忍冬藤15g.车前子12g. 水煎 ...
-
老中医不传之秘,补肾中药话鹿茸 ...
老中医不传之秘,补肾中药话鹿茸 一.温补肾阳:排在第一位的中药是鹿茸. 鹿茸:在中药里为阳中至阳,为血肉有情之品.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有补肾助阳,生精益血,强筋健骨,调理冲任的 ...
-
内经十三方
内经十三方
-
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宾彬教授治疗男科疾病倡导"男子之阳以通为用"理论:在制方用药上,以补配消,以塞配通,以温配清,以降配升,以敛配散,致力"古方新用,推陈出新.&q ...
-
鲜为人知:内经十三方(黄帝内经里的13个方剂)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经>对方药的运用,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但其中的" 小金丹" 一方,后世争 ...
-
鲜为人知:内经十三方!(黄帝内经里的13个方剂)
<内经>对方药的运用,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但其中的" 小金丹" 一方,后世争议颇大:(不信道教的医家提出150余种替补古方,例如 ...
-
摘抄《内经》十三方
摘抄《内经》十三方
-
王重阳内修十论
一.论打坐 王重阳云: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久益清爽.以此为念,则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灭,永断觉知,入于忘定.倘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 ...
-
几近失传的传奇“十三方
第一方:中九丸 [方歌]中九丸来味不多,说破异药笑哈哈,任他诸般奇怪症,每服数丸起沈疴. [处方]锅烈(即三打灵药)1钱. 金丹1钱. 银翠3钱. 石青1钱 [制法]以上药共研末,用面糊趁热合药为丸, ...
-
外内第二十二
题记:作者阐述了对外重战,对内重农的思想. 原文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法?其赏少而威薄.淫道不塞之谓也.奚谓淫道?为辩知者贵.游宦者任.文学私名显之谓也.三者不塞,则民不战而事 ...
-
《黄帝内经》汤液十三方
湖北耄耋"老匠"自建"自悟堂" <黄帝内经>中称方剂为汤液,言有十三方,似已成定论.近代医家张骥撰<内经方集释>认为,除醪醴.豕膏为单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