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内在,等你激活

很多人说,读不懂《道德经》。

实际上,老子的思想,已经融入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广为流传,百姓日用而不知。

点击加载图片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足常乐”这些日常用语,其实来自《道德经》。

今天,为大家解读第三十三章。

点击加载图片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看穿别人,而是能看到自己的盲点。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看穿别人,那不算厉害,老子认为,那只是小聪明而已;真正厉害的人,是自知,能把自己看通透,能看到自己的盲点。

绝大多数人,看别人的问题,都看得很准,总能一针见血,指出别人的弱点。可是,却很难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盲点。所以,有自知之明的人,很可贵。

大众,都是无明众生。

无明,并不是不聪明,而是不明心见性,忘记自己的本真。

有明,是弃智绝学,回归道心,洞察规律,外在表现为大智若愚。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像愚人一样;而有小聪明的人,才哗众取宠,吸人眼球。

点击加载图片

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内在,等你激活。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依据自然之道,老子告诉我们一条规律: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内在,等你激活。

人天生拥有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只是你没找到那个节点,来激活自己,所以经常感到困难。

点击加载图片

举个自己的例子:

笔者写作7年,前面6年,每天只能写出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再多,就写不出来了,好像这是自己的极限。

今年,我从《易经》中,找到了阴阳能量交替的规律,也就是道家说的“活子时”。这个方法,每个人用起来都不一样,我找到自己的节点,把写作安排在阳气上升的时间点,顺势而为,没想到,居然能把效率提升3倍,每天能写3篇2000字以内的文章,而且不费神。

中国历史上,把《易经》研究得最透彻的人,是邵雍,他有一首诗:“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一年之子时,是冬至,一阳来复,阳气升起;一天之子时,是夜里子时,阳气升起,一直到午时(中午11点-下午1点),达到鼎盛。阳气升,能量足;阴气升,要清静。

宇宙,是一个大天地;人是一个小天地,规律都适用。找到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激发潜能,那么就会激活如虎添翼的动力。

点击加载图片

做人和修行,是一样的,是同一条路上的不同阶段。

老子说:“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足者富,知足者常乐,这是一种做人的心态。

知足,不等于原地踏步,自我满足,做事上,则要有行动力,强行者有志气。

很多人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说得太多,却做得太少。如果直接行动,就不会胡思乱想。

点击加载图片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话,是讲修行的。

人的生命短暂,不长久。如何能久而寿?

那就是黄老思想说的修真。虽然流传到现在,修真,变成了武侠小说,上古时代,的确是有这么回事。

人回归本性,为得其所而久;凝神聚气的功夫做到家,即使物理身体分解,精气神凝聚不散,则是“死而不亡者寿”。

本章,就解读到这里,还有下回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