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夕汐“节令诗”的精到描写和蕴含其中的淑世情怀

《赏析夕汐“节令诗”的精到描写和蕴含其中的淑世情怀》

“节令诗”蕴含着优美的文学情思与生动的民俗和物候描绘,具有很多的赏析价值。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她的每一个节日或节气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岁时节日在承续传统精神的同时,闪烁着风情鲜明的娱己娱人的民间审美光亮。节气则是我国各族祖辈先人,在悠久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和总结出来的季候变化的普遍识得和一般规律。全都是中华民族创造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这些文化财富也为历代有心的文人学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意想,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令诗”。

蕴藏在《诗经》《唐诗》《宋词》《元曲》中的“节令诗”,不仅把民间习俗文化融入了文字表达,同时也加入了历代写作者独特的人生慨叹和情感寄予。有些还包含着对当时当世的天下责任和使命担当,表达出了令人赞许的自我期许和角色承诺;还有些以哲思联想昭示出人生短暂、人类永恒的宇宙意识,从而把关注时序更替、世事变化和社会变革,同不断完善自身、创新进取、实现价值联系起来,进而同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契合在一起,让尘世天下因“我”的存在而增添些许美好。使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之魂——淑世情怀赓续绵延、历久弥新。

文学是对现实生活图景的生动再现,这些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具有某种习俗风尚的活动内容所决定的“节令诗”,随着时间、地点的改变 ,受政治思想、时代风气、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文化思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有它与时俱进的过程,当下的“节令诗”就在身边。

夕汐三年来发表在同学微信群中的“节令诗”有好多,如《元宵节》《元宵节的纪典》《立春》《惊蛰》《雨水》《雨水时节》《端午节》《小署》《霜降》;七绝《立秋》《中秋节》二首, 《秋分》《白露》《寒露》;纺锤诗《雪》《季韵》 ;组诗《花季》春.夏.秋.冬;情怀诗《秋歌》《秋思》《秋韵》《秋歌吟》《水仙子. 秋》《望江南.清秋美 》《山城秋色》(重庆)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品味其“节令诗”的文学情思会发现,她往往对季候变化中,构成生活环境的生息万物用精到的语言描绘得惟妙惟肖。

如“海棠不惜胭脂色,桃杏竞绿秀芳菲。”(七律《立春》句)“柳/轻摆/花绽开/郁香扑来/物竞乐开怀/燕归江堤绿彩/蜂蝶旋飞百媚黛”(纺锤诗《季韵》句)把个万物有灵写的活灵活现。

又如“秋风送爽白云如裁/山花烂熳丰收麦/歌声灵动天籁/菊香草枯衰/雁飞天外/冬临寨/梅开/白”(纺锤诗《季韵》句)“杉翠枫红杏叶黄,清秋乍冷凝寒霜。残荷虽破仍茏绿,婉菊嫣然缕缕香。”(七绝《寒露》句)把个天物一体、应季而变说得身临其境。

再如“众山揽雪消融下,际海轻云俱澄天。”(《大寒》句)“飞舞满天笑/琼楼玉阁云涛”(纺锤诗《雪》句),加上“篱院秋菊透暗香,微霜尽染遍坡黄。”(七绝《秋分》句)的写菊句等,把个季候变化有声有色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这些诗句中,创作者还把自己“游世”“淑世”“超世”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张扬了“游世”的情趣;表达了“淑世”的情怀;流露出了“超世”的豁达。

例如“邀月对影一杯酒,仰天诚祝万民昌。”(《小署》句)有着推己及人的美好祈愿;

“国强民兴好,把酒品佳醇。”(《霜降》句)有着由家及国的祝福;

“秋夜飘荡轩思念,秋霜凝结群友情。”(《秋歌》句)这是对同校同学、好友以及工作在一起、并肩奋斗过的同志们的思念;

“疫情前线博生死,大爱无边情更浓。”(《元宵节的纪典》句)这是对时势前沿奋力搏取胜利的卫士、战士们的赞美;

“山城云厦穿天破,兩江秋水相偎依。霓虹夜色如梦幻,游人忘返不思离。”(《山城秋色.重庆》句)这是对同胞们安居乐业而感同身受的快慰。

这些诗句,在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上,恰好对应于哲学上的“作为自我”,把自然而然存在着的豪气跃然于词语中。正因为如此,她才以敏锐的眼光留心社会生活,将敏感的笔触深入到年轮中的每一个时节,真切地再现了时令生活的原貌,也展示了自己心绪流变的轨迹,把自己创作背后所蕴涵的生活情趣、审美趋势以及文学追求,以感时而作的方式,说出了自己更广泛、更深邃的人生感悟和生活思考。

这是我赏析夕汐“节令诗”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勉。

(树  丁   2021年10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