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化疗、放疗毒副反应的效果好的中医方

肿瘤的三种传统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和化疗。许多人不清楚放疗与化疗到底是怎么回事,常常把这两种治疗方法混淆。化疗是化学治疗,多用于全身性治疗,放疗是一种物理治疗,多用于局部治疗,两者都会导致白细胞、免疫力下降。

化疗的副作用有身体衰弱,出现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红细胞、血色素下降等,大部分抗肿瘤化疗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消化障碍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炎症反应有发热、头晕、头痛、口干、口舌生疮;部分化疗药物可产生心脏毒性,损害心肌细胞,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有些化疗药大剂量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而出现腰痛、肾区不适等;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博莱霉素等可引起肺纤维化,对既往肺功能差的患者来说更为危险,甚者可危及生命;化疗药物对周围末梢神经产生损害作用,患者可出现肢端麻木,肢端感觉迟钝等;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轻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甚者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放疗的全身反应有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身体衰弱,疲乏,恶心呕吐,食后胀满等;局部反应有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及脱皮、色斑,湿疹、水泡,严重时可造成糜烂、破溃。其它粘膜反应有口腔粘膜充血、糜烂、出血,融合成白膜,溃疡加重,并有脓性分泌物,剧痛,不能进食,并偶有发热,此期需暂停放疗。

从中医学方面,恶性肿瘤其病机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患者往往身体虚弱,无法耐受多次化疗放疗。我们可以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减少化疗放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实现减毒、增效作用,以达到促进机体生理机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现介绍三个防治化疗、放疗毒副反应的治疗不错的中医方剂:

方一:补血方,主治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以达到健脾补肾,益气生血的治疗效果。方子组成:生黄芪20克,太子参30克,白术20克,陈皮10克,半夏、山药、当归各12克,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黄精各15克,知母8克,鸡血藤15克,石韦25克,参三七粉3克(分冲),大枣5枚。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随症加减,若血小板降低加商陆15克,五味子10克;若服上方取效不显,则用鹿茸5克,人参12克,参三七3克,紫河车、阿胶各1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日服3次。患者使用效果反馈不错。

方二:放疗扶正方,益气养阴生津,清热和胃。主治放射线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用于放射线治疗的同时,配以此方,能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效果确切。方子组成:生黄芪、太子参各30克,焦三仙20克,白术12克,茯苓、陈皮各10克,北沙参、鸡血藤各20克,天冬、麦冬、石斛、天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竹茹、山药各10克,五味子15克,生甘草8克。另西洋参6克(另煎兑服)。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方三:扶正祛邪方,健脾补肾,解毒抗癌。主治各种癌症手术后,放、化疗后的间歇期和恢复期,作维持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用。临床屡用,均收到了较好疗效。方子组成:生黄芪、太子参各30克,半枝莲、白英、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焦三仙各30克,党参、草河车、龙葵各15克。白术12克,茯苓、山药各10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混匀,分2次服用。随症加减:胃肠道不适、泛酸、吐苦水,方中加陈皮、姜半夏、甘草、枳实、竹茹各10克,健脾化湿祛痰,宽中行气,清胃热、止呕吐;腹泻者加御米壳15克;腹胀喜按加砂仁15。

注:在化疗治疗期间不要服用中药,化疗结束后,不良反应服用中药效好!放疗治疗期间可以服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