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四十)

(0)

相关推荐

  • 道兰书局:项氏群玉书堂刊本《山海经》十八卷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全书现存十八篇,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本版本为清康熙时期项絪群玉书 ...

  • 《山海经》“海经”区域新考(五)------《山海经》系列研究

    五."海经"原本疆域的考定 经近期的系列研究,我们发现大荒四经.海外四经很可能为春秋时期的编造篡改文献,是以一上古历史地理文献为底本(以下称为"海经"原本,前人 ...

  • 《山海经》01

    说到<山海经>,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很多奇幻的景象和形形色色的怪异形象,但是大多都是一些零散片段,很少有人能讲出几个山海经里的故事或者能够描述某个野兽.悟空本人呢,对山海经也是非常感兴趣,所 ...

  • “海经”区域新考续补------《山海经》系列研究

    在<"海经"区域新考>系列文章中,我们得出结论:今本"海经"为春秋时所编造,其编造依据有一原本,而原本所述的上古疆域为今天荥阳地区,北到北邙山,南到 ...

  • 中医史系列~第1篇 中医是怎么来的

    近年来,中医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尤其是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爆发之后.西医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往往有延迟性,而中医古方中往往有应对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中医,令很多人仰慕,令很多人觉得深不可测. 中医 ...

  • [中华古籍]简介《山海经》: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内容简介: <山海经>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山海经>作者已不可考.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分为<山经>和<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十七.流 当道安接过佛图澄的权杖主持中原佛教工作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佛图澄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大好发展局面似乎一夜之间忽然就不存在了. 公元三百四十八年,佛图澄最后一次向居摄赵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接着佛图澄往下说. 佛图澄的盛名是通过他的神异之术实现的,但我认为他最神异的事情是选了一个貌不惊人但近乎完人的释道安作为他的接班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十六.楚 前面我们提到过很多次,由于被包括桐柏山和淮阳山在内的大别山系所阻隔,中国的南北在历史上一直就交通不畅,加上东部河网密布和西部襄阳城防卫体系,中原人甚至有宁可向西域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继续捋. 释迦牟尼灭度的头一百年内,他的徒子徒孙们还基本能够按照他的说法来继续弘扬佛法,我们叫这段时间为原始佛教期.一百年后,意料中的分化如期而至,那些有资历的人,觉得自己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二十七 在讲第三次攻宋之前,我们还是先插播一段孟珙的专题片.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枣阳人士.北宋灭亡之后,孟珙的曾祖孟安从山西绛州投奔了岳家军,随军定居在随州枣阳一带,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四)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四) 七.瑞 炒作是几千年来第一门功课,显然,慧思是这方面的绝顶高手.和左思他们家死抓着一件事情做文章不一样,慧思的招数总是层出不穷的.训虎治水结束没多久,福严寺又出现了奇异的现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六) 十.谶 王莽和刘歆死前没见上面,也不是一起死的,但有人一起死时见上了,还说过类似我臆想的话. 前面说过,石崇曾经举办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八.数 少年刘秀理想的话题再说下去也许也有些尴尬,大概我比这些史官高明一些,所以我们先打住. 但尴尬还要继续. 在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称帝之前,说到刘秀这个名字,人们第一个想起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二)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二)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一)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九)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六) 三江有月:骗不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四)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四) 十四.蛮 我们把楚都到底在哪里这事先放一放,继续说楚国历史. 楚武王之后是楚文王熊赀.熊赀在位时间虽然只有十五年(公元前六百八十九年到公元前六百七十五年),但那是楚国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