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怀梦 | 岑河人话说岑河(上)【上下集】


岑河人话说岑河


我的家乡岑河镇。南抵荆州开发区,北接沙市区观音垱镇,东与江陵、潜江两县紧相连,西与荆州开发区相依。位于江汉平原的腹地————四湖地区。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享有"鱼米之乡"之美称;这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得万里长江之灵气,有沪汉蓉高速公路之便利;这里也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故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物产,勤劳智慧的世世代

代的岑河儿女,使岑河镇这座千年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东风吹来满眼春。改革开放以来,岑河镇率先走出了农业兴镇,工业富镇,商业活镇的路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经济强镇,使岑河镇有了第一次的飞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岑河镇就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湖北省十大明星乡镇"之一。沙市曾经是明星城市,而岑河镇就是镶嵌在这座明星城的一颗明珠。

荆州是一个农业大市。岑河与荆州众多的乡镇一样,农业在全镇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岑河的农业种植模式在众多的乡镇中有引领潮头的作用。

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总是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而只有人才成为生产力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全镇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数万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高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岑河镇农民就在农业生产中,摸索出新的种植模式:在水田,推行了稻——瓜——麦,在旱田,推行了棉——椒——麦的种植模式。这样做既保障了粮棉大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又能为农民增产增收开劈了新的路子。立体种植模式就是在同一块地里,在不同的季节里将几种农作物实施轮作的方式。这种立体种植模式是几千年以来农业种植所从未有过的,这种种植模式是岑河镇数万农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这是岑河农民的原创!由于这种种植模式的成功,当时的岑河镇可谓名噪一时。一张农业种植的新模式的名片迅速飞出了荆楚大地!也因此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大加赞赏。立体种植模式就这样有如蝴蝶效应一般得以推广到整个江汉平原。岑河儿女劳作的身影映照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其智慧撒播在荆楚大地。

这种模式即便是有它的先进性,也同样仅仅是在传统的农耕农业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但是这种种植模式终究还没有冲出农耕农业的藩篱。传统农业不能从根本上使农民致富奔小康。更因为相对独立的农户个体经济是经不住整个市场经济风雨飘摇。本世纪初,在镇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民也逐渐认识到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农民学会了抱团取暖。如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共同面对市场风险,由盲目生产转为订单农业,与市场对接。兴办现代农业,将农业的内涵向外延伸。由农耕农业向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迈进,从而使农业兴镇之路越走越宽。如岑河镇近几年兴办的秋收农场、碧湖休闲农庄、王渊生态园就是从垄上走出了一条为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之路!

农业稳,全镇的经济基础就夯实。从人口、国土面积、从业人员来看,当年的岑河镇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丰富的农产品为乡镇工业的起步、发展、壮大、增强提供了先决的物资条件。只有发达的工业才是岑河走向经济强镇的根本出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岑河镇在面对农副产品过剩时,是将"包袱"变为"财富"。

岑河镇是一个盛产粮、棉、油的大镇。当市场经济如潮水一般涌来时,一直低廉且销售不畅的农产品,就像农民手中的"烫手山芋"。在这个节点上,镇委、政府领导农民不是观望,不是等待,而是乘势而上。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鼓励农民,扶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就地加工农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岑河镇的农产品初级加工已经达到鼎盛时期。尤其在棉花加工的过程中,当时的国家政策对棉花市场还未完全放开,镇委、政府的领导顶住压力,采取默许的办法。在最大的限度上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狭路相逢勇者胜!就这样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为镇办工业积累了人才、资金,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对此周边乡镇的农民无不啧啧称赞!岑河镇的轻纺工业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一个集棉花加工、纺织、印染、服装具有完整体系的轻纺工业也业已形成。岑河镇也因此获得了"中国针织名镇"的称号。城区迁移过来的就有红叶,飞驰等厂家,加上本镇的数十家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工业的发展解决了数千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终于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优势。说到岑河镇的轻纺工业,我们应该记住陶崇智这个人。他是原岑河镇内衣厂的厂长。可以这样说,他是岑河针织的开山鼻祖。是他创办了第一家内衣厂;是他造就了岑河镇第一代产业工人;是他率先使岑河内衣进入了周边市场;是他带领出了第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陶崇智也因此被评为"湖北省优秀企业家"。一业兴旺带来百业兴。除了轻纺工业以外,岑河的汽车零部件加工、房地产开发、餐饮、物流等行业也进驻到岑河镇。工业强镇后劲十足!

岑河的经济不仅仅体现在强大,更体现在是经济极具有活力!

经济是否有活力,与这一地区的商贸发达是否活跃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早在民国年间,我家门前的黄场村就曾经是一个竹器,竹子的交易中心。其辐射范围:东到资福寺,西接盐卡,南抵长江之滨,北至长湖。我小时候就常常听祖母念叨当年的竹器、竹子的交易盛况。这给后来的岑河人闯市场带来了一些启示。毕竟黄场村的晚辈们承载者祖先们经商的基因。虽然这些村民谈不上专门的商人,于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相差甚远,但是这对他们闯市场没有丝毫的影响。他们在信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在"农"上大作文章。他们率先走进农户,走进田野,将农户中的农副产品收集起来进行贩卖。九十年代中期,岑河镇的粮、棉、油的交易市场十分火热,而黄场村的村民所拥有的交易量,竟占全镇交易份额一半以上。那时候成群结队的拖拉机、农用汽车就日夜不停的行进在公路上。在他们为农户的农产品找销路的同时,自己也从中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利润。据当时有关人士估计:九十年代末期,这个村的农户,户平存款至少也有五万多元了。这即便是同时期的城镇居民也未必有如此富足。市场就是一块多方博弈的战场!而商机的把握要的是勇气、智慧、勤劳。岑河银湖棉花加工厂也曾经辉煌一时。正是因为有像黄场村的村民一样为该厂源源不断的提供了货源,这家棉花加工厂才如鱼得水,该厂把加工好的棉花,直接出口到国外。岑河镇的农产品交易不仅仅限于镇内及周边乡镇,他们的脚步走向到了湖南的常德、岳阳,湖北的荆门、宜昌、潜江、仙桃。市场的拓展越来越宽。在一定程度上,岑河镇的粮、棉、油的价格变化就是江汉平原农产品价格的晴雨表。他们的付出把握好了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这无疑就是岑河人走向市场,走向外界的又一名片!严格的意义上讲,这算不上正儿八经的商贸,但从实际效果看它已经超出了商贸本身的意义。因为世世代代的农民从田野里走出来并能挥洒自如的搏击市场了,打出了岑河镇商业活镇的品牌优势!黄场村的村民经商,仅仅是岑河镇商业活镇的一个缩影。

岑河的农、工、商能协调发展,是岑河五万儿女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而经济的腾飞又为岑河文化的大发展提供了殷实的物资基础!

岑河古镇历来就是一个人文集厚的地方。拥有着原始文化、大溪文化、商代文化三处遗址。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岑河镇陈龙村五组农民涂可虎在庙兴窑厂挖土时,得一铜尊。这件事在当时就轰动了整个荆州的文物界。每当我走进荆州博物馆,看见此铜尊时,我都有一种家乡情荡漾在我的心中。作为一个岑河人我无不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岑河,你从数千年的商代文明向我走来。我能不为你激动吗?岑河,你从唐诗宋词中走来,我为你有千余年的文化积淀而赞叹!岑河是一个物华天宝的地方。在这块土地,地上与地下都是宝。

从岑河走出来了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据称古代的籍贯与出生地不同属一概念。其籍贯则有溯本求源的意义。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注释岑参诗文时,曾把岑参的籍贯写成河南南阳人,当时就有不少的人提出了质疑。在此后的人教社出版教材时,均将岑参的籍贯写为湖北江陵人。我国著名学者、民主人士、诗人闻一多就曾经对岑参进行过大量的考证,他认为:岑参湖北江陵人。《辞源》率先做了更正。《辞海》、《全唐诗》、《中国文学史》以及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等,都把颠倒了千余年的事实再还原过来。岑参,河南南阳人之说应予否认。岑参给后人留下了三百九十余首诗,其中有十首是写江陵的。《江上春叹》则直抒其出生地岑河口。而岑河口曾经是新丰县城所在。直到宋代正式更名"岑河口",一直沿用至今。为纪念岑参,岑河秋收农场专门修建了岑参纪念馆。岑河悠久的历史文化因岑参故里而增光添彩!

痴人怀梦。男。五十三岁。湖北荆州人。农民工。现在海上工作。爱好写作。曾有拙作发表小报上。

(0)

相关推荐

  • 【荆州旅游】岑河“岑参纪念馆” 里的诗人悬案

    一字四读如何认, 至今不敢拜诗人. 纪念馆前徘徊久, 人云亦云写岑参. --2021.4.25<岑参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沙市区岑河秋收农庄,每次前往都觉得心虚,知道诗人岑参的名字怎么写,却不 ...

  • 【打油诗】九十九首油说酒

    胃不择食运动少, 中年欣然逢三高. 烟妻酒子常熬夜, 自选支架任搭桥. --2020.11.6<有感> 虎渡河畔虎桥庄, 虎桥庄里酒飘香. 酒飘香浓白云醉, 白云醉卧水流觞. --2020 ...

  • #农业#种植#农民 缺前,可以了解一下@抖音短视频

    #农业#种植#农民 缺前,可以了解一下@抖音短视频

  • 【城市建设】如果关公巨像必须拆迁,建议安放到岑河机场一带

    韩氏关公千古愁, 荣归几日还弃守. 未若岑河机场去, 九霄云外赞荆州. --2020.10.31<建议将关公巨像迁至岑河的荆州机场>号称全球第一的关公青铜巨像,作为一个外行,除了一个大字, ...

  • 行走丨古镇竹乡

    去过两次岑河,均是市作协的采风与笔会.不同季节的同一个乡镇,有着它不同的美丽和文化内涵. 第一次去是个雪天.去的前一天晚上就已经开始落雪了,清早拉开窗帘,外面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车子行驶在通往岑 ...

  • 【书写经典】第188期,书写岑参(唐)《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书写经典]第188期,书写岑参(唐)<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原文: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释文: 设宴送别朋友,醉酒未能及时告别,酒醒 ...

  • 【诗鸟谐趣】把荆州“锅块”送上每一架在岑河起降的飞机*^_^*

    zheyiqie 择业三百六十行, 无一热情几天长. 今日从师打锅块, 但求安步闻酒香. --2020.12.6<打锅块>无数次的体验生活,串连起来成了体验的人生,欣赏着沿途的美丽,却没有 ...

  • 痴人怀梦 | 岑河人说岑河(上 · 下)

    岑河人话说岑河 我的家乡岑河镇.南抵荆州开发区,北接沙市区观音垱镇,东与江陵.潜江两县紧相连,西与荆州开发区相依.位于江汉平原的腹地----四湖地区.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享有"鱼米之乡"之美称:这 ...

  • 痴人怀梦 | 从大别山走出的来的草根文人——黄中元

     作者简介   痴人怀梦:男,五十三岁,湖北荆州人:农民工,现在海上工作,爱好写作,曾有拙作发表小报上. 从大别山里走出来的草根文人 --黄中元 去年的八月十五日,我与荆州城区的几位好友,在唐光辉先生 ...

  • 痴人怀梦 | 我所认识的刘作忠先生

    我所认识的刘作忠先生 三十六年前,我正在读高中.有一天的晚上,我听见我的父亲与其朋友聊天,他们谈到江陵化肥厂,有一位青年工人,酷爱文学创作,尤其喜爱对联的事情. 刘作忠先生的大名就这样走进我的脑海里了 ...

  • 痴人怀梦 | 一棵小草向天歌

    一棵小草向天歌 我的父亲,他出生在一九三八年的腊月十一日.我小时候就常听祖母对我说,我的父亲就是她逃兵荒的路上出生的.腊月十一日这一天,她除了逃兵荒外,还遇上大雪下个不停. 我的父亲就出生在湖北荆门拾 ...

  • 【美丽乡村】“岑河人写,岑河人画”是岑参故里的口头禅,也是岑河的文化自信

    美丽乡村何以建, 如出一模甚无言. 岑参故里多巧手, 诗词楹联书画篇. --2021.5.15<岑河印象>岑河,每年都要去几次的,有时观鸟,有时纯粹去看看定湘寺的千年银杏.随着乡村振兴的深 ...

  • 江南里的事,那一场不愿醒来的梦,让人痴绝千年!

    一千多年前,大唐,洛阳. 已过花甲之年的白居易,拿出纸笔写下<忆江南>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此时,距离他在苏杭任职已经过去了十余年,可 ...

  • 卿是可人儿,教人于梦痴

    五律/望东 冬尽骊山麓,花撄原上梅. 春风犹敌国,柳色正阳台. 变定人间好,棋游世事颓. 无心争一奋,共劫霸图灰. 五律/降温 风声来朔气,不寐响初春. 漫卷榆林塞,于浮渭水滨. 飙空冲雨雪,竞夜去霾 ...

  • 【静心斋梦记】人闲病症多

    这是梦,如有雷同,你也是闲人一个. 1 上月末半夜,做一梦. 问会占卦的好友某君:近来总是梦到梦中情人来找,何解. 某君摇头笑答:人闲倍病厚.你一没钱二又老又丑,她来找你不是她有病就是你有病.找些事, ...

  • 为什么有的人经常梦到自己是杀人犯,难道真杀人了吗?

    根据食管癌病人的梦先兆主诉,大部分病人病前3年左右发梦,梦兆各不相同.有一位食管癌病人李某,食道癌晚期前来就诊.他问我:"杨医生,我的病还有救吗?我已经喝水都呛逆了."我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