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世界“非洲篇”3」埃及的“宫殿之城”卢克索

云天石柱

汽车在撒哈拉大漠中行驶。

穿越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一边是滔滔尼罗河,一边是滚滚黄沙渍……

我是从埃及首都开罗启程的,去往历史古城卢克索。

卢克索古城于1979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卢克索”阿拉伯语是“底比斯”,意为“宫殿之城”。

沿途,穿越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大漠。撒哈拉沙漠分布着9个国家,其中北非有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5个国家。西非有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三个国家和西撒哈拉一个地区。中部非洲只有乍得一个国家。有的国家处在撒哈拉边缘地带。

从开罗沿尼罗河南行700公里到达卢克索。走进市区,一座崭新而又古老的城市展露在面前,绿树鲜花映衬着低矮房屋,马路一尘不染,非常洁净,环境十分优美。

埃及人喜欢卢克索的心劲儿要比开罗高,这里很多古迹在某些地方并不亚于开罗,到埃及不来卢克索那将留下终生遗憾。有人说来埃及不到卢克索不算到埃及,这话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卢克索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原来卢克索的历史比开罗还要悠久,它是古埃及中王朝和新王朝时期的首都,距今已有4000多年。王朝地域除埃及外还包括了现在的苏丹、利比亚、伊拉克等国家。从出土文物和现存遗址看,卢克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因为都城中有恢弘的神殿和众多的大门,称之谓“百门之城”。难怪卢克索的阿拉伯文誉为“宫殿之城”呢,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

卢克索坐落在尼罗河河畔,有意思的是河西有“死城”之说,因为帝王谷中有60多位国王墓室;河东有“活城”之说,众多神殿供奉的法老是充分的证明。我首先来到河东岸的卡纳克阿蒙神殿,它是距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古神殿建筑群,占地达100多公顷,南北长550米、宽480米。神殿从中王国时期萨努塞一世开始兴建,在200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各朝各代都在原基础上扩建,建筑规模一朝大似一朝,时至今日,保留下如此庞大、不同朝代造形各异的建筑群。

羊面狮身群雕

进去第一塔门,两排82个狮身羊头面像石雕,威风凛凛。羊头下面是国王石像,非常壮观而威严。接着过一个高32米的城门又是一个很大很宽阔的殿院,在第二塔门前立有一尊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其双腿前还有一座小的雕像,那是国王的女儿。

方尖碑

过塔门之后又是一个宫殿,它虽比不过上一处院大,但立有许许多多的大石柱,耸入云天。看上去,雄伟、凝重、大气。每个石柱重达10多吨,甚至几十吨,令人叹为观止。我在石柱林中数了一下,共有136根,最高的两排石柱立在中央,计12根。这些巨柱7个人手拉手合抱不住,石柱顶部可同时站立50人。

石柱廊道

这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实为罕见。过石柱林是两个刺破蓝天的方尖碑,做工刻字十分精湛。神殿里还有庆典厅、圣船殿、石雕像、池水塘。而一具屎壳朗石雕颇为引人,据说埃及人认为屎壳郎就是圣甲虫,圣甲虫可以帮助人完成生死交替,孕育着生命,又是力量的象征,故而备受尊崇。

廊道

与卡纳克阿蒙神殿媲美的还有卢克索神殿,二者相距仅3公里。尽管卢克索神殿规模小,但它的壮观、宏伟并不逊色于卡纳克阿蒙神殿,特别是之中的巨石柱,同样令人赞叹震撼。卢克索神殿前的两排狮身人面雕像多达730座,若不被破坏,可一直排列到卡纳克阿蒙神殿前,这不能不说又是世界一大奇观。目前,科学案正在深埋、损坏的石像进行挖掘和修整,不久的将来使之重见天日。

帝王谷是卢克索古迹的经典之作,形似金字塔的山下散落着62座帝王陵,墓室的绘画、雕像展品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卢克索一程特别尽兴。之后,我到红海探访。

汽车又一次穿越撒哈拉沙漠,来到红海岸边的古尔代盖,改乘玻璃船进入红海深处,观赏珊瑚和五颜六色的各种游鱼。红海上至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下至亚丁湾到印度洋,是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乘船在亚非两洲之间航行,激起莫大的兴趣。海水中,一面眺望阿拉伯国土,一面视看埃及东海岸,还能远眺西奈半岛,其乐融融,何其幸哉!

红海里的水清透底,蓝得出奇,特别是海底的珊瑚缤纷多彩,鱼儿千奇百怪,水草摇曳生姿,海岛青翠欲滴,我被这艘航船带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返程中,思绪翻飞,“红海”与“卢克索”不是同一个概念,此时两者却交织在一起,回味无穷……

石柱

庭院

雕刻石墙

石柱长廊

【作者为中国新闻界人物最高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首届全国百佳新闻(记者)工作者。采访足迹踏遍世界所有国家,计230多个国家(地区)和南极、北极点,出版《去欧洲》等8部“看世界”系列丛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