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乡约文化与社会教化
相关推荐
-
乡村治理:从过去到现在,都采取了什么方式?
"诸侯有三宝,一曰地,二曰粮,三曰人",这"三宝",都是和乡村密不可分的.乡村,从来都是国家财政.政治稳定和军事支持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梳理我国历 ...
-
乡国之间——近代云南乡规民约浅析
20世纪30年代,随着乡村建设的开展,对会社.乡约.宗族等乡村基层组织的研究方兴未艾,杨开道.王兰荫.吕著清.王宗培等人对传统乡规民约展开了拓荒性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史学界对乡约关注不 ...
-
【锐思雅言】改变大秦帝国的力量
锐思花雨 让每一颗心熠熠生辉 秦国,最初不过是周天子的"弼马温".房无一间,地无一亩,连天子的封赏都那么遥不可及--处在少数 ...
-
淮镇消逝的风景之一 淮镇明代观风亭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消逝的风景之一 淮镇明代观风亭 赵刚 诗云: 议政滹沱古有名,繁华镇店赖观风. 大慈卧水虹 ...
-
【关学文研】追溯乡贤文化,不能绕过张载和他的大弟子
自古以来,中国每个村庄或乡镇,总有一两位老先生因为有学识.有涵养而在当地德高望重.每逢红白喜事,他们必然担当执笔写对联的重任:村里如需决断要事,族人必定要结队前去征询他们意见:后辈的识文断字.文化水 ...
-
从祭祖到祭天地,梳理我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古人为何拜社稷神?
祭祀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中写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军事.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 ...
-
我国古代的“冠文化”
冠来源于束发器,它和帽子的区别是,冠上罩住发髻,而帽则盖住整个头颅.冠制也是我国服饰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古时代,冠是贵族服饰的标志.夏商时期有了讲究的礼服.礼冠制度,用来显示贵族的身份.那时 ...
-
我国古代用毛笔,而欧洲却用“羽毛笔”?谈谈两者的社会文化差异
东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笔"之不同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东方,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都使用毛笔.西方,以古罗马为中心的古代欧洲,则是先使用芦苇笔,后使用羽毛笔.毛笔和羽毛笔都承 ...
-
知古 | 乡约与乡村治理
陈忠海,本刊专栏作家.文史学者,长期从事金融工作,近年来专注经济史.金融史研究,出版<曹操>等历史人物传记8部,<套牢中国:大清国亡于经济战><解套中国:民国金融战> ...
-
以意相石——管窥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由“形”向“意”的心路历程
清初郑板桥曾在石画上题过一段文字,其中点到了米芾和苏东坡两位赏石大家的赏石观. "米元章(米芾)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苏轼)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干 ...
-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夏街村的古驿道(迎恩街)是荔乡的文化遗产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夏街村的古驿道(迎恩街)是荔乡的文化遗产
-
古代文明——性文化
来自话题 #历史杂谈 2.0万篇 人类要认识自然,首先要认识自己.为了解我们身为成人是怎么样的人,我们需要知道有关我们童年的事.同样的,为了解性在我们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我们也需要知道其历史的渊源.要做 ...
-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指:它山堰.都江堰.漳河渠和郑国渠. 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 ...
-
王熙凤的一段话,揭示了我国古代婚姻中,彩礼与嫁妆的巨大差异
王熙凤小产了,不能理家,所以就由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人,组成了一个"临时理家小组",来管理荣国府的日常生活. 王熙凤暂时卸下了肩上的重担,但她仍然在为贾府的未来操心,和平儿私下里谈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