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不多见的一首七律,开篇就叙述精彩,最后14字更显豪迈
相关推荐
-
唐朝诗人的幸福(2)
从科举仕途方向开始包抄 有时,他们的表现却是更看重诗歌,甚至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取舍里,将仕途抛在一边,而选择了对诗的追求.这种举止,自成空谷绝响-- 开元年间的一次进士大考, ...
-
罗隐很罕见的七律,以乐景抒写悲愁,结尾更耐人寻味
古代书生从小勤学苦读,盼望一朝金榜题名,可以光耀门庭,实现年少时的梦想.但是很多人经历了多次科考,却总是铩羽而归,心中极其愁闷.特别是晚唐时代,社会矛盾加剧,百姓们更是民不聊生,诗人的生活也处于艰难的 ...
-
两首落第抒怀的七绝,出语凄凉,仕途的坎坷尽在不言之中
古代学子寒窗苦读,希望将来既可才尽其用.实现宏愿,也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所以盼望金榜题名.又被天子赐宴,就成了很多人的梦想,可惜大多数书生却铩羽而归,更难以登上金銮宝殿. 自从隋朝开始科举考试之后, ...
-
郭沫若的一首七律,开篇就气势恢宏,最后两句更显构思精妙
品诗赏词 发布时间: 20-05-1010:40文化领域创作者 咏物诗贵在要有寄托,咏物要不粘滞于物.所谓托物言志,因物寄兴,是自<诗>三百篇以来的诗歌传统.例如贺知章的<咏柳> ...
-
罗隐不多见的一首七律《东归别常修》,开篇就叙述精彩,最后14字更显豪迈
唐代有很多杰出的才子,他们光芒万丈.气概非凡,更令人敬佩不已.但人们也注意到,在这些伟大诗人的光环的阴影中,还有一些才不经用的俊杰,正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出人头地. 但任何时代只有少数 ...
-
黄庭坚不多见的一首七律,想象丰富,尾联更值得反复诵读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0-11-13 文学作品就像一次次灵魂的探险,又似一回回思想的跋涉.作者在极短的诗行中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却需要读者能神游冥索,去探寻作者所暗示的情境. 有时作者会化用典故, ...
-
刘禹锡的一首七律,情景相生,开篇直抒胸臆,尾联却充满哲理
春光明媚的季节里,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场春雨过后,大自然也变得更加清新,人们踏青出游.愉悦身心,不仅精神放松,而且忘记烦忧.可是等到绿肥红瘦之时,诗人们又叹息风摧落花,更 ...
-
温庭筠鲜为人知的一首七律,写景如画,颔联尤其精彩
大自然缤纷多彩,人世间千奇百怪,相同的环境,却会给人以各种不同的感受.同样是赏景,有些人走马观花,甚至熟视无睹:有些人细心观察,更能发挥想象.诗人通过写景,表达喜悦的情感:禅者凭借景物,彰显恬淡襟怀. ...
-
白居易登山临水,这首七律闲适淡泊,颔联14字更充满出尘之意
登山临水,不仅能强健身体,而且可以心旷神怡.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其实喜和悲.快乐和忧愁都是相对的,一个人善于调节身心,就可在忙中偷闲,更能在苦中寻乐.中唐一位诗人就非常懂得这个道理,下面介绍白居易 ...
-
UC头条:杜牧的一首七律,精彩纷呈,最后14字更耐人寻味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他自小聪慧好学,还酷爱研究兵书战册.他虽然是名门之后,却希望凭自己的努力建功立业.在他进士及第后,他感觉自己人生的春天已经来了,于是更希望快马加鞭,实现平生的青云之志. 点击加载图 ...
-
苏轼最“痴情”的一首诗歌《海棠》,为海棠花而写,最后14字流传1000余年
苏轼很"痴情"的一首诗歌,为海棠花而写,最后14字流传1000余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自古以来,喜欢花的人,可以说数不胜数.但是,有一位大文豪,却 ...
-
罗隐《东归别常修》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东归别常修 罗隐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注]罗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