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其实没那么难打
种葡萄的新手眼里,白腐病是“V”字形病斑,在种葡萄多年的朋友眼里,白腐病是叶柄和果柄水烂和坏死,在老司机眼里,白腐病是高温高湿的季节,以前掐掉的副梢有那么一小节干枯罢了。

书上说葡萄白腐病的发病温度是白天30+,晚上24--25度的温度,这几年每到这个时候,叶柄和果柄的水烂就难以控制,打药也打不住。
也有的朋友说白腐病的发病温度是白天28-30度,晚上凉风习习,也就是最适合葡萄膨果的温度,此时白腐病正在发病初期,打药相对效果更明显。

老司机说:“发病初期确实能打住,但那时正是谢花后,打药很受限制,要水剂,要不刺激,要不和其他成分起反应,还要兼具治疗和保护,可选择的范围太窄了。打潜伏期多好?”

其实,新人看到的白腐是爆发期,老果农看到的白腐是初发期,老司机看不到白腐,是因为在潜伏期用药,按照扁鹊兄弟三个的故事,我们应该知道怎么做更好。

第一、潜伏期的白腐病很难表现出症状,因为白腐病懂得低调,聪明的病菌知道“高筑墙,广积粮,不到时候不称王。”

1.白腐病知道自己身体弱,他不和其他病菌争锋,看着好出风头的灰霉很快上位当老大,穗轴病和黑痘病跟在灰霉后头兴风作浪,白腐只是呵呵一笑。他知道春天的农民不会容忍病菌作恶,必然会针对灰霉,穗轴,黑痘来打药。
2.白腐病菌狡黠地选择伤口潜伏(灰霉霜霉的伤口,摘心抹叉的伤口,疏果修穗的伤口,蔓割的伤口,磨损的伤口... ...),他知道葡萄的伤口要自我保护,会出水,这些水为白腐病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3.白腐病还喜欢呆在大叶片后面,这些大叶片往往遮挡住伤口,也速挡住了药液,白腐病在不起眼的环境中默默地成长,很快积蓄了爆发的能量。

第二、初发期的白腐病症状并不明显
白腐病习惯了低调,他默默地等待初夏的第一场雨,他知道雨后的夜晚依然寒冷,盲目地发作一旦引起农民的重视,会被重点治疗,即便熬过药液是的攻击,受伤的身体也难以在寒夜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