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lncRNA SBF2-AS经外泌体的传递增强了胶质母细胞瘤对替莫唑胺的化疗耐药性
相关推荐
-
胶质瘤复发治疗策略解读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5/10万-8/10万.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脑胶质瘤分为四个级别:I.II级为低级别胶质瘤,分化良好,预后较好:III.IV级为高级别胶质瘤,低分化,预 ...
-
【医伴旅】胶质瘤的药物进展——Biomarker及其他进展
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脑胶质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年发病率为3-8人/10万人口.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胶质瘤的Biomarker及其他进展. 低剂量贝伐单抗治疗 ...
-
刘羽阳|肿瘤电场治疗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刘羽阳,吴浩,刘嘉霖,等.肿瘤电场治疗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21,59(6):558-560. 肿瘤电场治疗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羽阳 {解放军医学院} 吴浩 刘 ...
-
胶质母细胞瘤电场治疗:进展与展望(二)
TTFields的临床实用性 自从TTFields首次被批准用于GBM患者以来,接受TTFields治疗的患者数量有所增加(2019年全世界2909例患者, 而2015年为605例),普遍认为更多的有 ...
-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本文原载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9年第3期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 ...
-
河北医科大学:外泌体-多柔比星纳米颗粒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原性化疗
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治疗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药物穿透血脑屏障(BBB) 的效率低下.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建凯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Bioengineering & Translation ...
-
南京医科大学:外泌体miR-151a增强耐药性胶质母细胞瘤对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
TMZ结构式 化疗耐药性是目前替莫唑胺(TMZ)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主要问题.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尤永平.颜伟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发现,耐药的GBM细胞的外泌体可赋予药物敏感GBM ...
-
南京医科大学高隽团队将外泌体改造后可高效靶向治疗脑缺血性卒中
药物的安全有效递送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主要障碍.外泌体具有很好的前景,作为内源性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用于治疗脑缺血,具有独特的特性,包括低免疫原性.先天稳定性.高递送效率和穿过血脑屏障(BBB)的能力.然而 ...
-
江苏大学:lncRNA RP11-323N12.5通过外泌体和增强YAP1转录促进胃癌恶性转化
YAP1是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蛋白,与肿瘤恶性表型和免疫抑制有关.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姜润秋课题组和江苏大学附属昆山第一人民医院姚永良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Gastric Cancer杂志(IF=7.0 ...
-
中国医科大学:来自BM-MSC的外泌体通过转移miR-142-3p促进肿瘤干细胞的产生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MSC)能够迁移至肿瘤并参与肿瘤微环境调控的祖细胞. BM-MSCs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或外泌体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BM-MSCs如何影响结肠癌细胞中肿瘤干细 ...
-
中国医科大学: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外泌体介导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脑转移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最具侵袭性的组织学亚型,容易引起早期脑转移.尽管SCLC新疗法正在进步,SCLC伴随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近日,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FASEB J杂志中提供证据 ...
-
【Theranostics】上海交通大学:M2型小胶质细胞衍生的外泌体通过传递miR-124保护小鼠大脑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胶质细胞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或者营养因子的间接分泌,在调节脑损伤的细胞死亡和神经行为恢复中发挥关键作用.由各类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被充分证明可将生物活性分子递送至受体细胞以调节细胞功能.作为神 ...
-
南京大学医学院: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通过传递miR-182改变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并减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参与了心脏炎症调节,但其中的机制非常复杂.心肌梗死后MSCs移植能有效抑制心肌损伤,MSCs分泌的外泌体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标.谢峻课题组 ...
-
苏州大学庄文卓、李炳宗课题组:外泌体PSMA3和PSMA3-AS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耐药性
骨髓微环境中释放的外泌体RNA是否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效果此前尚不清楚.来自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庄文卓.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炳宗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发现,外泌体lncRN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