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 中药。

八味地黄丸 + 泄肝 +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 = 吾已愈

泻肝 = 白芍 + 牡丹皮 + 茵陈 + 夏枯草

真武汤

(仲景)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附子一枚(炮),白术二两(炒),茯苓、白芍(炒)、生姜各三两。〕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 惕保安康。(中有水气,故心悸头眩;汗多亡阳,故肉 筋惕。 ,音纯,动貌。苓、术补土利水,以疗悸眩;姜、附回阳益火,以逐虚寒;芍药敛阴和营,以止腹痛。真武,北方水神。肾中火足,水乃归元。此方补肾之阳,壮火而利水,故名。)

济生肾气丸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120g 泽泻60g 肉桂20g 附子(制)20g 牛膝40g 车前子40g

右归丸

处方大怀熟地250克 山药120克(炒)山茱萸90克(微炒)枸杞120克(微炒)鹿角胶120克(炒珠)菟丝子120克(制)杜仲120克(姜汤炒)当归90克(便溏勿用)肉桂60克(可渐加至120克)制附子60克(可渐加至150~160克)

金匮肾气丸

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制)、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四神丸

处方肉豆蔻(煨)200g 补骨脂(盐炒)400g 五味子(醋制)200g 吴茱萸(制)100g 大枣(去核)200g

附子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治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菟丝子四两,黄耆、于白术(土拌炒)。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饧糖作丸。早晚各服三钱,汤酒使下。(《方脉正宗》)

①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破故纸四两(炒香),肉豆蔻二两(生)。上为细末,用大肥枣四十九个,生姜四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入药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下。(《本事方》二神丸)

薏苡仁 又具健脾之功,用以治脾虚水肿、脚气肿痛,配伍茯苓、白朮、木瓜、吴茱萸等同用。用于脾虚有湿的泄泻、带下,可与白朮、茯苓等配伍。用于湿滞皮肉筋脉引起的痹痛拘挛,常与桂枝、苍朮等配合应用。

治风湿痹气,肢体痿痹,腰脊酸疼:薏苡仁一斤,真桑寄生、当归身、川续断、苍水(米泔水浸炒)各四两。分作十六剂,水煎服。(《广济方》)

五加皮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治妇人血风劳,形容憔悴,肢节困倦,喘满虚烦,吸吸少气,发热汗多,口干舌涩,不思饮食:五加皮、牡丹皮、赤芍药、当归(去芦)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将青铜钱一文,蘸油入药,煎七分,温服,日三服。(《局方》油煎散)

桑寄生 对风湿痹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最为适宜,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对老人体虚、妇女经多带下而肝肾不足、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者亦每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用于肝肾虚亏、冲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

中医将甲减分为三类,分别是心肾阳虚、洋气衰竭、脾肾阳虚。治疗甲减需对症下药。

  1、心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 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2、阳气衰竭

  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声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 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 四逆汤:制附片12克(先煎),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

  3、脾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 健脾温肾。

  [方药] 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先煎),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柴胡9-18g,白芍15-18g,茯苓9-30g,白术9-18g,炙甘草6-12g,当归9-18g,浙贝母3-10g,龙骨15-40g,牡蛎9-30g,党参10-30g,半夏6-12g。本发明清热解毒,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缓中止痛,补血活血,益气复脉,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中医诊为浮肿。辨证属脾肾阳虚,湿瘀不化,气机闭阻。施以温阳益气、化瘀利湿法治之,

二仙参芪汤(仙茅15g、仙灵脾20g、党參20g、黄芪50g、茯苓20g、泽泻20g、白术20g、苍术20g、生地15g、川芎15g、桂枝15g、炙甘草10g、木香10g、厚朴10g

甲减方

组成:黄芪30g 补骨脂12g 熟地12g

主治:甲状腺机能减退。

按:本方助阳益肾补气。阳虚证显著者可加熟附块12g 桂枝9g。

予补益气血、升举清阳之中药,处方: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黄芪50克,当归15克,升麻5克,柴胡5克,肉苁蓉20克,枸杞子25克,炙甘草15克。 菟丝子20克

(0)

相关推荐

  • 健脑补肾丸是补阴虚还是阳虚?

    2018-11-27 问题描述:健脑补肾丸是补阴虚还是阳虚(,) 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杨剑主治医师 中医科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偏于补肾阳.方中红参.鹿茸补肾填精,健 ...

  • 第六节 赵锡武   张炳厚

    第六节 赵锡武 一.赵锡武方剂杂谈 1.治肺气肿(胸闷.气短.憋气)属肺胀咳逆(支气管扩张) 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千金苇茎汤,后加蛤蚧一对去头足为末二钱. 2.治心衰(心肾阳虚,温肾回阳,宣痹利水) 采 ...

  • 【哈荔田:妇科惯用方】

    哈荔田(1911-1989),男,回族,河北保定人,其父哈振冈长于妇科.出身中医世家,早年师从国医泰斗施今墨,20世纪30-40年代便享誉津门,在中医诊治和理论研究上造诣颇深,尤擅长妇科.为中医妇科专 ...

  • 甲减中药处方有哪些?

    健康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关爱健康是生命中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机体代谢活动下 ...

  • 当我用中药治好甲减患者之后,我才知道甲减...

    当我用中药治好甲减患者之后,我才知道甲减本身不是病,''优甲乐''更不需要常年服用. 说起甲减,西医用一刀切的标准来定义这个病,有高就有低,有"甲亢"就一定有"甲减&qu ...

  • 甲亢、甲减反复多年不愈?一张中药处方解决问题【一点资讯】

    命运在这里对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在那里为你留一扇窗. 甘肃敦煌的艾木古丽(化名)如同所有的维吾尔族姑娘一样美丽大方,能歌善舞,婚姻幸福,工作顺利. 从2018年起,古丽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甚至一度失去 ...

  • 甲减的中药治疗方法

    甲亢大家可以听得比较多,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疾病,而甲减就是甲状腺分泌过少导致的.对于甲减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中医治疗甲减也是常用的手段,不过需要通过正规的方式进行. 1.脾肾阳虚证 [症状 ...

  • 甲减喝中药居然好了

    甲减是一种甲状腺病,可是我们都了解这类病症对病人导致的影响和损害是较为大的,因此要积极主动的医治,而在如今治疗甲减的方式之中,除开药物医治以外,中药材也是很多人会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那麼下边我们就实际 ...

  • 哪些中药方可治疗甲减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系甲状腺激素合成 甲状腺与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好而致的全身性疾病.若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或新生儿期,称为克汀病;始于性发育前儿童称幼年 ...

  • 甲减是怎么回事?用中药能治疗甲减么?

    甲减是怎么回事?用中药能治疗甲减么?

  • 喝中药治好了甲减 这些方剂分享给大家

    甲减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内分泌异常性疾病,患者要注意控制好病情,否则会引起很多并发症,有些患者比较相信中医,喜欢食用中药治病,中医治疗甲减效果也是不错的,有很多中药可以治愈这种疾病. ...

  • 先天性甲减的诊治策略

    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梦杰 先天性甲减的诊断 新生儿先天性甲减的诊断标准是产后1~4周内,TSH > 7mIU/ L,总T4 < 84nmol/L.ESPE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