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一人公司股东将股权进行转让就能避免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吗?
相关推荐
-
人格混同 | 股东使用个人账号收支公司款项是否必然导致法人人格混同
股东使用个人账号收支公司款项是否必然导致法人人格混同? 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是对股东的一种保护,该制度的内涵是公司法人财产和股东财产互相独立,股东仅在出资范围内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但该保护存在例外情形, ...
-
最高法: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后,仍需对公司的应付工程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来源:工程法评 作者 骆伟新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 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三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 ...
-
最高院:一人公司股东提交了审计报告就能免予承担公司财产混同的后果吗?
文仅供交流学习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裁判要旨 本案一人公司股东虽提交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公司审计报告等证 ...
-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每年进行审计,且股权转让后原股东仍须对持股期间财产独立承担举证责任|案例精选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一人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很多公司通过设立一人公司进行业务扩张,形成公司控股集团. 一人公司,由于股东只有&q ...
-
最高法案例:一人有限公司股东,能被强制执行吗?
笔者最近接到一个咨询,劳动者通过层层诉讼程序获得胜诉判决后,却面临着一个困境,公司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经过审查案件细节.公司情况,发现了一个突破点,该公司系一人有限公司,法定代 ...
-
一人公司股东应否承担连带责任的司法裁判规则研究|审判研究
让法官更懂律师 让律师更懂法官 投稿邮箱:judgelamp@126.com 奚庆 上海市锦天城(南京)律师事务所 叶成 上海市锦天城(南京)律师事务所 笔者近期代理了系列合同纠纷案,在案件中采取了将 ...
-
【公司法(九十五)】一人公司股东未提供财务审计报告,股东是否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导读 <公司法>第20条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做了原则性规定,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一人公司属于有限责任公司中 ...
-
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14种情形解读!
在现实生活中,公司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恶意逃避债务的情形却屡见不鲜,比如抽逃注册资金.转移公司资产等等.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对债权人的利益进行法律救济,重新审视股东对公司债务的承担问题.1.虚假出资&l ...
-
过度支配与控制,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从“九民纪要”看“人格混同”的认定标准)
杨喆律师 上海律协 3月24日 来源:上海律协(本文系作者投稿) 作者:杨喆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 一. 写在前面 母公司可以控制子公司么? 母公司可以过度控制与支配子公司的经营行为么? 如果实 ...
-
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14种情形
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14种情形
-
公司是空壳,追债如何追股东?这14种情形下,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
-
股东以个人账户收取公司款项,最终被认定为财产混同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权威解读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股东未对公司款项汇入个人账户作出合理解释,应当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个人财产,否则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股东延长认缴期限,是否可以免除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法权威解读
股东为逃避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修订章程延迟缴纳出资时间,公司债权人仍有权要求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
股东不知股权被转让,第三人善意取得股权有效
股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股权被转让,法院判决第三人善意取得股权,并认定善意取得股权需三个条件:一.受让股权时为善意:二.转让的股权价格合理:三.转让的股权依照法律规定已经办理变更登记. 案例来源:最高人民 ...
-
云亭法评|股东通过转让未届出资期限的股权以恶意逃避债务,被法院判决依旧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股东通过转让未届出资期限的股权以恶意逃避债务,被法院判决依旧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作者/ 李巧霞(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 阅读提示 我国<公司法解释三>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出资期 ...
-
未届出资期限转让股权,还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吗?|公司法研
注册资本全面认缴制下,股东往往将认缴期限拉长避免短时间出资的资金压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股东所享有的出资期限利益.所以如果股东出资期限未到,一般司法实践中不宜认定为该股东为未履行出资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