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来勤丨“五豆粥”与“腊八面”
相关推荐
-
【小知识】腊八粥
如今我们喝的腊八粥,可以看到豆.枣.杂果,古代被称为"粗粥". 那时的大户人家吃的"细粥",则需要提前几天,把红枣捶烂泡水成枣汤,红豆熬成豆水,到腊八早上用枣汤 ...
-
一碗浓香说腊八||二胡高手
在我的脑海里,腊八节是个可有可无的节日.它既没有春节的隆重和欢庆,也不如端午.中秋那么有纪念意义,留给我唯一印象的就是那一碗软糯清香的腊八粥. 在民间,大凡民俗节日,经历过岁月的充实和不断改造雕琢, ...
-
腊八节的来源和习俗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传说是释迦摩尼(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王子)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不满当时婆罗门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历2六年苦行,于腊月初八在菩 ...
-
腊八里的中國味兒。
今日腊八,适逢大寒.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于是,那碗北宋时就与腊八节捆绑在一起的腊八粥,冒着腾腾热气,穿过1000多个寒冬,又一次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以它的浓稠与糯甜,为这一 ...
-
今日大寒,遇见腊八
今日大寒,遇见腊八 今日大寒,遇见腊八,"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 据<佛本行集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成道前,曾尝试过六年的苦行,不但毫无收获,反而身心疲惫,于是放弃苦 ...
-
白来勤丨赋诗饮酒度重阳
每至重阳佳节,人们豪情勃勃,舞文弄墨,吟诗作画以抒怀.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汉代起,就有在这一天赏菊并喝菊花酒的习俗.南北朝有吴均在其<续齐谐记>中记述:汉代人九月九日"插茱萸&qu ...
-
白来勤丨荞麦不过寒露节(民间传说)
荞麦,又名花麦,三角麦.乌麦.花荞,是蓼科荞麦属的植物,也有人将其分入蓼属.荞麦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成分,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而且含有丰富膳食纤维,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荞麦是老 ...
-
白来勤丨新婚回门耍女婿
在我的家乡关中灞桥一带农村,新婚夫妻第二天一定得回女方家一趟,大家将此称做"回门".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qu ...
-
白来勤丨鬼王村的传说(民间故事)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合街道办中部,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子叫贵王村,这贵王村原来不叫贵王村而叫"鬼王村",村里人嫌不吉利才改名叫贵王村的. 传说 很早很早的时候,这个村有个王老汉,王老汉有 ...
-
白来勤丨庙后头
我的故乡西王村,也叫白家堡子,位于西安东北郊的灞渭三角洲上.村西头大队部保管室西边.饲养室北边有块地空地叫"庙后头",距我家也就不到一百米,在我的记忆中根本没有庙,也没有人告诉我庙 ...
-
白来勤丨鹿原仙境荆峪沟
在古都西安东南的白鹿原上,有一条由蓝田安岱坊至灞桥高桥村的东西走向大沟壑,总长约十五公里,名"荆峪沟",俗称鲸鱼沟,为灞桥区与长安区交界,把白鹿原分为南.北两原,北原为狄寨原,南原 ...
-
白来勤丨白鹿原上的“棒槌会”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说的是白鹿原东南方向的秦岭山地有一座孤峰,浑圆的峰体就像女人捶布用的棒槌.峰上有小庙,庙里有一尊半男半女的怪神像,每年六月三日到六日为 ...
-
白来勤丨立夏蛋·上秤乐
立夏日,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最经典的食物仍属"立夏蛋".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 ...
-
白来勤丨鹰、犬与鸡的恩怨
在古人心目中,鸡是有德之士的象征,据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第二十三章载,"君独不见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