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姜苓术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应用导读】

寒湿之为邪,既可从内而生,又可从外而袭;寒湿为邪,既可侵浸脏腑,又可肆虐肌表;辨识湿邪,寒湿者,以甘姜苓术汤为基础方;湿热者,以栀子柏皮汤为基础方。

寒湿证以口腻,口淡,头昏不清,头蒙,肢体不温,舌质淡,苔白腻为主要表现,辨治寒湿证的表现不一定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症状2个或2个以上,即可辨为寒湿证。

【方药解读】

甘姜苓术汤是辨治寒湿证的基础代表方,由甘草、白术各二两(各6g),干姜、茯苓各四两(各12g)所组成,方以温化寒湿为主。

运用甘姜苓术汤,若是辨治寒湿证,最好用甘姜苓术汤原方用量比例;若辨治以寒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干姜用量;若辨治以湿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茯苓用量;若是辨治夹气虚,可酌情调整白术用量;若是辨治相兼杂病,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

1.药用个性

(1)白术味苦、甘,性温。苦温健脾燥湿,甘温健脾益气。

(2)茯苓味淡、甘,性平。淡平渗利,甘平益气。

(3)干姜味辛,性热。辛以宣散,辛热相济旨在散寒化湿。(4)甘草味甘,性平。补益中气。

2.药用配伍

(1)白术与茯苓:健脾益气,既燥湿又利湿。

(2)白术与干姜:温暖脾胃,温化寒湿。

(3)白术与甘草:健脾益气燥湿。

(4)甘草与干姜:益气温阳,散寒化湿。

【合方思路】

1.寒湿证与脾胃病证

(1)寒湿证与脾胃寒热夹杂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脾胃寒热夹杂证如胃痛、或胃满,不思饮食,喜温怕冷,口渴,喜饮热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脾胃寒热夹杂证,可选用半夏泻心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半夏泻心汤清热散寒补虚,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黄芩9g,黄连3g,半夏12g,人参9g,大枣12枚,炙甘草9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

(2)寒湿证与脾胃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脾胃气虚证如胃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脾胃气虚证,可选用黄芪建中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黄芪建中汤补益脾胃,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桂枝9g,白芍18g,生姜9g,大枣12枚,胶饴70ml,黄芪5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2.寒湿证与心病证

(1)寒湿证与心阳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心阳虚证如心悸,或心痛,倦怠乏力,怕冷,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心阳虚证,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补心阳,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g,附子5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2)寒湿证与心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心血虚证如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目眩,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心血虚证,可选用酸枣仁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酸枣仁48g,知母6g,川芎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3.寒湿证与肝病证

(1)寒湿证与肝气郁滞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肝气郁滞证如胸胁胀痛,情绪低落,不欲言语。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肝气郁滞证,可选用四逆散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四逆散理气解郁,调理气机,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12g。

(2)寒湿证与肝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肝寒证如胁痛,头痛,烦躁,失眠,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肝寒证,可选用吴茱萸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吴茱萸汤温肝散寒,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吴茱萸24g,人参9g,生姜18g,大枣12枚,甘草9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

(3)寒湿证与肝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肝血虚证如胁痛,头晕目眩,面色不荣,失眠,多梦,健忘,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肝血虚证,可选用胶艾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胶艾汤补血养血,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川芎6g,阿胶6g,艾叶9g,当归9g,白芍12g,干地黄18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9g。

4.寒湿证与肺病证

(1)寒湿证与肺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肺寒证如咳嗽,或气喘,痰稀色白,怕冷,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肺寒证,可选用小青龙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麻黄9g,桂枝9g,细辛9g,干姜12g,半夏12g,五味子12g,白芍9g,炙甘草9g,白术6g,茯苓12g。

(2)寒湿证与肺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伴有肺气虚证如咳嗽,或气喘,痰多色白,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肺气虚证,可选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苓桂术甘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苓桂术甘汤合方补益宣降肺气,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桂枝9g,生姜9g,白芍9g,大枣12枚,厚朴6g,杏仁10g,茯苓12g,白术6g,干姜12g,炙甘草6g。

(3)寒湿证与肺气阴两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肺气阴两虚证如咳嗽,或气喘,倦怠乏力,潮热,盗汗。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肺气阴两虚证,可选用麦门冬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麦门冬汤益气养阴,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麦冬168g,半夏24g,人参9g,粳米9g,大枣12枚,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验案体会】

1.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邱某,女,12岁,郑州人,有3年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经检查未发现致病原因,虽服用中西药,但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近因下肢紫癜加重前来诊治。刻诊:下肢紫癜有的连成片状,手足不温,头晕目眩,指甲不荣,倦怠乏力,口腻不渴,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辨为寒湿证与肝血虚证,治当温阳化湿,补血养血,给予胶艾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加味。方取川芎12g,阿胶12g,艾叶20g,当归20g,白芍24g,生地黄3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红参10g,棕榈20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分3服;二诊:紫癜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紫癜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头晕目眩止,以前方6剂;五诊:口腻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紫癜基本消退,以前方治疗4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用方体会:根据手足不温、口腻不渴辨为寒湿,再根据头晕目眩、指甲不荣辨为肝血虚,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湿证与肝血虚证;方以胶艾汤补血养血,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加红参益气生血,棕榈收敛止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间质性肺疾病

蔡某,男,39岁,漯河人,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年前经检查又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动则加重,胸闷,痰多色白,倦怠乏力,下肢不温沉重,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辨为寒湿证与肺寒证,治当温化寒湿,宣降肺气,给予小青龙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加味。方取麻黄10g,桂枝10g,细辛10g,姜半夏12g,五味子12g,白芍10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红参15g,白芥子12g,厚朴12g,炙甘草9g。12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分3服;二诊:胸闷减轻,痰量减少,以前方12剂;三诊:倦怠乏力好转,手足转温,以前方12剂;四诊:咳嗽止,仍有气喘,去厚朴,加蛤蚧1对,以前方12剂;五诊:咳喘明显缓解,以前方12剂。六诊:诸症趋于缓解,以前方治疗12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咳喘、痰多色白辨为寒,再根据下肢沉重不温辨为寒湿,因胸闷、苔腻辨为痰郁,又因倦怠乏力辨为夹气虚,以此辨为寒湿证与肺寒证;方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加人参、蛤蚧补益肺气,白芥子降肺止逆,温化寒湿,厚朴芳香下气化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0)

相关推荐

  • 理中丸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应用导读] 脾胃虚寒证以胃痛.或胃胀.或胃满,不思饮食,喜温怕冷,舌质淡,苔薄,脉沉或弱为主. [方药解读] 理中丸是辨治脾胃虚寒证的重要代表方,由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9g)所组成,以温 ...

  • 229.中医方药合集

    229.中医方药合集 目录 方药治痹病1 --方药治骨痹病2 --方药治胃脘痛 --方药+针灸治头痛 --方药治的失眠 --方药治小儿常见病 --方药+外冶技术治鼻渊病 --方药治骨痹+外冶 --方药 ...

  • 133.中医方剂的配方和功效与作用

    目录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香薷散--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败毒散--参苏饮--再造散--加减葳蕤汤--大承气汤--大 ...

  • 一起学经方之:甘姜苓术汤古代肾着病专方,...

    古代肾着病专方,适用于以腰重而冷.浮肿.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用方指征]腰部冷痛,如坐水中,舌淡,脉沉濡 [方剂组成]炙甘草,白术,干姜,茯苓 [煎服法]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 ...

  • 小方治病:四逆散、甘姜苓术汤用于失眠及下肢乏力

    韩大姐,年57,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郊游旅游并不少.可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睡眠有点不安心了,"睡得少,不踏实",除此之外,还有"下肢老没劲,抬不起来",韩大姐说 ...

  • 甘姜苓术汤合活络效灵丹治疗双下肢沉重疼痛案 – 经方派

    周某,男,63岁,初诊日期:2020年3月25日. 主诉:双下肢沉重.麻木.疼痛3月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3,4个月前出现腰以下沉重,渐双下肢沉重.麻木及疼痛.患者因干保洁,每日爬楼打扫卫生,均 ...

  • 读方与用方(115)甘姜苓术汤治腰痛

    甘姜苓术汤治腰痛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单从药物组成来看,甘草干姜汤加白术.茯苓即为甘姜苓术汤.或者,理中汤去人参,加茯苓,即为甘姜苓术汤. 甘姜苓术汤即治疗"肾着"病之肾 ...

  • 胸腰背发凉十年验案一则(六味地黄合甘姜苓术汤)

    胸腰背发凉十年验案一则(六味地黄合甘姜苓术汤) 鲁xx,男,49岁. 患者因恶风怕冷伴胸腰背发凉厚如铁板十年,加重一年就诊,伴腰痛如折.胸闷气短心悸.食欲可,便溏,眠浅易醒,盗汗,晨起口苦口干,急躁易 ...

  • 前列腺炎(当归芍药散合甘姜苓术汤)

    前列腺炎(当归芍药散合甘姜苓术汤) 某男,罹患前列腺炎见小腹隐痛.腰中冷痛,房事或劳累后加重,尿频.尿急.尿不净.先于某省中医院中医外科给予龙胆泻肝汤合四妙散加减,一派"清热消炎,解毒利湿& ...

  • 【每日一案】甘姜苓术汤证患者这个病号是王...

    [每日一案]甘姜苓术汤证患者 这个病号是王某,女,53岁,通过问诊得知,患者腰痛,遇寒加重,遇热减轻,劳累后加重腰痛,腰部有发凉的感觉,喜欢喝热水,三年前,曾经因腰间盘突出做过腰椎微创手术,西医检查现 ...

  • 甘姜苓术汤验案精选

    I导读:甘姜苓术汤(即肾着汤)临床多用于呕吐.泄泻.子肿.遗尿.妇女腰冷带下.寒痹.痿证等病的治疗,疗效颇佳.(编辑/唐义超)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作者/陈明 [方药] 甘草.白术各二两(各6克),干 ...

  • 甘姜苓术汤治腰痛

    甘姜苓术汤即治疗"肾着"病之肾着汤.<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