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云门传奇:不负岭

(0)

相关推荐

  • 辩才和尚——说说我的《兰亭集序》

    大唐贞观二十年,深秋的一个黄昏. 落日地余晖将永兴寺映得金光闪闪. 这样的景象,禅院里的小沙弥每天都能看上一遍,早习以为常,反而觉得今日的余晖比往日多了几分寂寥的味道,配上满院的落叶,说不出的寂静. ...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真迹下落成谜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梦貘貘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魏以前,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我国传统的上巳节.魏晋以降,人们将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日. 上巳节起源于远古的巫教活动.<周 ...

  • 中国茶画欣赏—“萧翼赚兰亭图”

    [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迅速普及开来,到唐代成为"比屋之饮",体现大唐饱满的时代精神孕育而出的品饮嗜好.唐代时期的茶画为我们细腻地展示了品茶生活的内容和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 ...

  • 唐太宗,你这个骗子

    原创2021-03-19 15:14·诗道骏言 中国最珍贵的书法作品是哪一款?传说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手迹.这幅作品是唐太宗的最爱,他死后,这件书法极品随葬,至今仍深埋昭陵,未见天日.现在 ...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真的被李世民带到坟墓里了吗?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2010年11月20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专场上,王羲之仿本书法<平安帖>(唐代 ...

  • 皇帝也做龌龊事,竟派人盗《兰亭序》,生前看不够,死后还要陪葬

    <兰亭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作品都是临摹本,真迹的下落,到如今还是一个 ...

  • 行走丨云门传奇:秦望山与秦始皇

    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南有天子气"的一句流言,在坊间甚为流传,自然也传到了始皇帝嬴政的耳朵里.无风不起浪,这还得了,要知道,皇帝的子孙都在咸阳呀. 此时四十九岁的皇帝,虽说正值壮年, ...

  • 行走丨云门传奇:樵风泾之“郑公风”

    若耶溪畔有关郑弘的传说,自古以来,一直在当地口口相传,"郑公风"便是其中之一. 史载,郑弘为东汉会稽山阴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曾祖父郑吉曾为西汉首任西域都护.而郑弘自己在官场上,从一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丽句亭的来历

    云门山下云门寺前,有一亭,名唤"丽句亭".亭内刻有许多赞美云门寺的唐贤诗赋.亭名与唐朝诗人秦系相关,源自其所作<山中奉寄钱员外兼苗发员外>诗句,"高吟丽句惊巢 ...

  • 行走丨云门传奇:浮休公深居精舍

    元至正十五年盛夏,因不满朝中昏聩腐败,已辞官还里数年.被羁管于绍兴的刘伯温,受云门广孝寺大禅师浮休公所邀,相偕云门灵峰寺奎上人,一同前往若耶溪的深居精舍. 彼时,人们把修道之地称为精舍.此深居乃浮休公 ...

  • 行走丨云门传奇:“洗骨池”的来历

    相传,宝掌和尚手握珍珠.成拳出生,所以父母为其取名"宝掌".唐高宗显庆二年,宝掌和尚已高龄一千零七十二岁,人称千岁和尚. 离开黄梅双峰祖寺,走访名山大川,礼拜各地尊圣,并随处讲经布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云门草堂”与“寿圣院”

    南宋绍兴四年.初冬的若耶溪,已是寒风瑟瑟.一只乌篷船朝着云门寺方向,缓缓地行进着. 竹乌蓬下,坐在草席上的男孩,睁着一双清澈的眼睛,朝船舱外望着.他的身旁,是一披着玄色香罗纱斗篷的妇人.俩前面,坐着一 ...

  • 行走丨云门传奇:刘基过普济寺与清远楼记

    一早,普济寺小和尚慧可随师父砥上人,在大殿做完两堂早课后,起身,便听师父吩咐道:"慧可,你待早膳后,速去清远楼准备些茶点,今日有客人来临." "知道了,师父!" ...

  • 行走丨云门传奇:雍熙院

    唐朝年间. 二月的云门山,还在料峭轻寒中,黄灿灿的迎春花已爬满了山坡. 这一日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狭长的幽谷里,云蒸雾绕,涧清泉鸣.山麓南面一处寺门开了,走出一个侧背着黄色香袋,穿戴整齐的僧人,急 ...

  • 行走丨云门传奇:葛仙翁与若耶溪钓台

    一早,铸铺岙的小牛听到鸡叫头遍,便起床了.他惦记着,昨日山上鸟窝里的鸟蛋,不知破壳了没. 小牛虽说只有十岁,却早会帮衬爹娘了.只要天晴,山路不滑,小牛都会去村附近若耶溪畔的山里斫柴,再把柴挑下山,卖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