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钊先生的蜾扁书
相关推荐
-
隶书简史
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隶书的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简椟类,二是石刻类,二是墨迹本类.其中简椟类隶书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石刻类隶书包括石碑镌刻和摩崖凿刻,是最重要的隶书存在形式,以汉代隶书为代 ...
-
陆维钊的蜾扁书
陆先生创造此体,有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历时亦约十数年之久.先生自言:"<三阙>.<石门铭>.<天发神谶>.<石门颂>,余书自以为得力于此四碑. ...
-
陆维钊的蜾扁书——非老笔不能到
陆维钊先生在韶华巷寓所 "蜾扁"是借用古书体名,徐铉.吾丘衍等以为"非老笔不能到".然古之蜾扁,今人无由见之.陆先生晚年独新创此体,非篆非隶.亦篆亦隶,曾称陆维 ...
-
隶书的演变、发展简史(精选)
概述 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隶书的历史遗存主要有二大类:简帛书(书写在竹木简牍和丝绸):石刻文字(包括碑刻和摩崖). 战国时期的一些帛书和简牍已可窥见篆书向隶书演变的迹象(如<长沙子弹 ...
-
章祖安:陆维钊先生的蜾扁书
"蜾扁"是借用古书体名,徐铉.吾丘衍等以为"非老笔不能到".然古之蜾扁,今人无由见之.陆先生晚年独新创此体,非篆非隶.亦篆亦隶,曾称陆维钊体,现已称为扁篆.这是 ...
-
章祖安|陆维钊的蜾扁书——非老笔不能到
陆维钊先生在韶华巷寓所 "蜾扁"是借用古书体名,徐铉.吾丘衍等以为"非老笔不能到".然古之蜾扁,今人无由见之.陆先生晚年独新创此体,非篆非隶.亦篆亦隶,曾称陆维 ...
-
陆维钊的“蜾扁书”
陆维钊先生在韶华巷寓所 "蜾扁"是借用古书体名,徐铉.吾丘衍等以为"非老笔不能到".然古之蜾扁,今人无由见之.陆先生晚年独新创此体,非篆非隶.亦篆亦隶,曾称陆维 ...
-
章祖安:陆维钊的蜾扁书
"蜾扁"是借用古书体名,徐铉.吾丘衍等以为"非老笔不能到".然古之蜾扁,今人无由见之.陆先生晚年独新创此体,非篆非隶.亦篆亦隶,曾称陆维钊体,现已称为扁篆.这是 ...
-
陆维钊晚年独创“蜾扁体”书法,是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陆维钊(1899-1980) 原名子平,字微昭.浙江平湖人.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先驱者之一. 1925年曾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王国维先生助教,后任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院.杭州大学,潜心 ...
-
论坛实录 | 马怡《扁书试探》
今天的讨论是以丝路上重要的站点悬泉置为中心.我的报告的一部分内容涉及悬泉置出土的一件重要文物,这件文物和汉代的文告发布形式"扁书"有关.当时的诏书.法律.教令.行政条规等,往往以& ...
-
他首开书法专业,独创“蜾扁体”,很多人却看不懂
1960年应潘天寿之邀到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3年中国画系成立书法篆刻科,为负责人,这是当时我国艺术院校之唯一书法篆刻科:1979年浙江美院率先招收国内首批书法研究生,由他任导师,为我国首届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