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人生最痛苦的事儿,癌症这个词是咋来的?

1

人生最痛苦的事儿是什么呢?

赵本山说:人活着呢钱没了。

小沈阳不同意师傅的观点。

他认为: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如果抛开小品的语境,在“活着”和“钱”两个方面做选项,大部分人会选择前一个——活着。

但可悲的是,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怎么活着,而是死亡。怎么活是一个主动的选项,而死亡是一个被动的选项。

被动就会使人产生恐惧,从恐惧得病到恐惧死亡。

有了恐惧,就想到了能不能预防。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了预防各种已知病的疫苗。现在,人离开了母体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疫苗。

疫苗的出现使人类避开了很多致死的疾病,让全球人口增多,寿命延长。

然而,疫苗并没有改变人们对疾病的死亡恐惧,并出现了按下葫芦起来瓢的现象,天花、鼠疫等原来死亡率高的疾病被按下了,癌症起来了。

非常难过的是癌症没的疫苗可打。

癌症给人类带来的恐惧比被杀还大。没有几个人有被杀的机会,而得癌症的机会人人都有。而且,现在很多人都目送了亲人得了癌症死去,还有很多人得了癌症。

癌症像一个恶魔一样时时恐吓着人类,让很多人远离了快乐,活在痛苦与恐慌之中。

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类认为得癌症的两大原因是:外界环境(紫外线、金属离子、致癌物)影响和遗传。

之后,人类开始关注环境的保护和对染色体的研究,以找到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方法。

这么多年过去了,有效的方法好像还没有找到,而越来越多的病症被一个一个地定义成了癌症。

癌症一词好像已经成了医学的无奈和快要死了的代名词。

2

癌症是怎么来的呢?就跟人类是怎么来的一样,一直是个迷。

这两年,学术界有一种现象,就是对原有思想和科学体系的颠覆,虽然没有伟大的基础性理论出现,但这种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强大,最典型的就是人类开始怀疑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攻击最大的就是“进化论”中的优胜劣汰理论。随着物理学界对暗物质和宇宙大爆炸的认识,科学家们认为存在下来的物质恰恰是一种意外,而原有的大量物质在能量的转化中消失了。

由此,很多生物学家开始用物理学的观点思考自然生物的存在,生存下来的生物是在变异过程中的意外,并非优胜劣汰的结果。

癌症一词出现在人类的视野是公元前的事儿。

希腊有一位名医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0年),他被誉为“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用“carcinos”和“carcinoma”来描述非溃疡性和溃疡性的肿瘤。在希腊语中,“carcinos”和“carcinoma”都是指“螃蟹”,之所以用这样的一个词来命名这个病,是由于癌症是可扩散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螃蟹那钳子向四处张开时的样子。Carcinoma是最常见的一种癌症。

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生盖伦提到了癌症,但他们只做了简单的临床描述:身体肿胀、出现溃疡、死亡,并将此归因于“体液”或胆囊堵塞。

19世纪中叶,一位德国病理学先驱鲁道夫·菲尔绍鉴定出癌症的一个特征:细胞不受控制地增加繁殖。但是产生的原因一直是个谜,人们开始寻找治疗办法。

在我国,“癌”字最早出现在殷墟甲骨文中的“喦”字,“喦”是古人发现女人的乳房发生肿瘤“高突如岩顶,烂深如岩壑”之意,后人加上病字头才变成“癌”字。

喦和癌其实一直都读“yán”,直到民国时期,才把癌读“ái”。因为读“yán”和炎字同音,这样胃癌还是胃炎就分不清了。喦字在南方的一些言区就读“ái”或“àn”,最后在编字典的时候统一成“ái”音。

“癌”字最早见于宋东轩居士《卫济宝书》。《卫济宝书》是一本外科专著,原本早已不见,在明《永乐大典》中内尚有其文。其中卷七有“痈疽五发”之说:“一曰癌”、“二曰瘭”、“三曰疽”、“四曰痼”、“五曰痈”,且附有图示。

当时的“癌”是指什么呢?曰:“癌疾初发者,却无头绪,只是肉热痛,过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肿,渐不疼痛,迤逦软熟紫赤色,只是不破。宜下大车螯散取之,然后服排浓败毒托里内外补等散,破后用麝香膏贴之,五积丸散疏风和气,次服余药。”“癌”作为中医的“五发”之一,表示痈疽之属,这与现代意义的“癌”不能同日而语。

“癌”字开始具有现代意义,最早是在1792年日本大槻玄泽的《疡医新书》。在该书中“癌肿”用来翻译荷兰语kanker。

19世纪中期,日本的一些英日词典又将“癌”与英语cancer联系了起来。据史有为(现代语言文字学家)考证,1857—1862年屈达之助编的《英和对译袖珍辞书》中,即用“癌肿”来对译cancer。Cancer是现在英语中癌症,Carcinoma只是癌。

那么,在什么时候中国开始用“癌”字来表示cancer呢?

《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在“癌”字条下所列的书证均选自鲁迅写于1925年的一封信。从这个书证看,当时鲁迅已经用“癌”字来表示cancer了。史有为说:“大概到了20世纪20年代或其前后,中国才确定使用‘癌’对译cancer,例如1923年《英汉双解韦氏大辞典》即以‘癌,毒癌’来注释cancer。”

癌症一词出现在中国百姓的语境中差不多是1960年代后的事了,对于全国人民来说,广泛听到这个词是因为周恩来总理逝世的讣告:

“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九时五十七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在这之前普通的、生活在农村的广大百姓大多不知道癌症一词。一般讲就是长瘤子了,因为医疗落后,长了瘤子也没有手术的条件,只能挺,挺得过去算,挺不过去拉倒。倒是没有什么恐惧感,因为总理都没有挺过去。

而到现在,癌症成了常见病,动不动就癌。其实说到底就是得病了,致死的疾病也不是就这一种。

至于世界医学界对癌症的研究过程以及对癌症的认识,我们以后再说。可以告诉你个最新结果,世界著名科学期刊《科学》杂志说癌症是上帝掷骰子的结果,你信吗?

(0)

相关推荐

  • 国际医师节 | 每一个新的医学发现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导语:患者通常在这一天给自己的医生送上一枝红色康乃馨,以表示对医生的感谢. 每年的3月30日是国际医师节.1842年3月30日这一天,美国麻醉医生Crawford Long为一位摘除颈部肿块的患者成功 ...

  • 【深度长文】人生两个大命题:如何让人生有意义 如何摆脱人生的痛苦

    想清楚了大问题,小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连麦Wendy老师 分享主题: 育儿过程中,父母如何关注孩子和自己的感受? 1 Wendy老师的成长经历和家庭 2 育儿过程中,父母如何关注孩子的感受? 3 ...

  • 如果人生是痛苦的,那为什么还要继续活着?

    发布时间:2021-03-23 近两年一直很抑郁,寻求过各种方式解决,自己也是不断努力.在此之前,我还要承受无边际无底线的痛苦.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活着. 不要和我谈人生的意义,我知道人生本身没意义. ...

  • 人生的痛苦有八种,幸福的秘诀就一条

    佛曰,人生有八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生.老.病.死"属于第一类,是身体层面的,这是自然规律,不能逃脱. 后面四种是第二类,是精神层面的,是因为 ...

  • 人生的痛苦有8种,而快乐的秘诀就1条!

    「我们还能更好吗?」 from金沐易經 佛曰,人生有八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生.老.病.死"属于第一类,是身体层面的,人在生长过程中所遭遇的苦, ...

  • 涂磊:人生最痛苦的事,是分不清谁是真正爱你的人

    涂磊在<爱情保卫战>当中曾说:'人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是分不清谁是真正爱你的人.' 作者:琼笛#情感# 01 有很多对情侣,他们在相知相恋的时候,总是无法真正参透对方的心. 他们会因为一点 ...

  • 萨特: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 ...

  • 人生最痛苦的三件事

    人活在这个世上,因为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而感到难过和疲惫,在所难免的.但是大部分的不开心都是自找的,世上没有人能伤害你的心,能伤害得到的,唯有你自己. 说到底,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无非是自己内心的三种状态 ...

  •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书太多,却没时间看...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书太多,却没时间看了.想起<庄子·养生主>里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读书# 看书不写读书笔记,感觉印象不深刻,缺少思考与沉淀:可如果写读 ...

  • 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