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86):毕竟漂亮不是古 不见沧桑未埋土
相关推荐
-
【古玉赏析】异常精美的西汉皇家圆雕玉器
博物馆收藏的战汉古玉比较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西汉的皇家玉器. 汉元帝(刘奭,汉宣帝刘询之子)的渭陵,位于咸阳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陵区面积比较大,渭陵西北约300米有一覆斗形大冢为孝元王皇后陵(即王 ...
-
古玉学步(206):高古沧桑蚀伴砂 仿古嫩皮无文化
2021-04-14 11:44:03 古与仿古观一皮即可鉴真伪,所以有"瓷看底玉看皮"之说. 古与仿古制玉,皆离不开皮壳的打磨工艺,区别在于古工用解玉砂打磨,砂痕粗细.长短.带入 ...
-
古玉拾粹(15):难遇高古真且精 幸见藏友存标本
一件标本级高古玉蚕的看点赏析 在假仿遍地.一真难求的大收藏时代,见到真古很难.遇到精品更是一种奢求. 藏友偶然请辨的一件玉蚕(图1,以下简称"此蚕"),恰是非常难得一见的高古玉精品 ...
-
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 ...
-
苍天之泪,大漠之魂
六月南疆寻玉,一行人马深入千年戈壁的深处,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粗 砂.砾石与盐减形成他粗犷豪放的独有神韵,让人震撼.但这样贫瘠而苍凉的戈壁滩上,却孕育着令人着迷的宝藏--戈壁料. 戈壁料大多由山料崩落 ...
-
古玉识趣(86):毕竟漂亮不是古 不见沧桑未埋土
原创一夫之2020-02-25 12:04:59 古玉辨识料.工.形.纹皆为可识读范畴,可具以文字.辅以图像,对照辨析:唯入埋的沁色.传世的包浆则非文字.图像所能够表达了.是为"形而下方辨迹 ...
-
古玉识趣(111):真古处处无疑问 疑点一现要谨慎
对<古玉界的耍猴>的注释 <古玉界的耍猴>(参见<古玉拾粹(18):无题>)有感而发后,偶有藏友询疑点所在?略述如下,以为注释. 赏玩,细节决定一切. 辨识,只看藏 ...
-
古玉识趣(89):高古必沧桑 浅薄难思量
原创一夫之2020-03-10 15:29:28 高古玉是华夏文明所特有的文化遗存,所涵盖的时空信息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璀璨繁星. 在高古玉面前,只有沉思冥想,才能与沧桑对话.与远古神交. 也许惊叹连连 ...
-
古玉识趣(38):辨古细察查 孔小学问大
一夫之2018-10-19 12:26:04 藏品识真辨仿是一个磨炼心智的过程,每一件藏品的辨识都是一场考试:识真,真在何处:辨仿,仿在何方?都有客观依据的. 藏友贴出图鉴的藏品(图1): 图1-1 ...
-
UC头条:古玉识趣(112): 毋需件件细答问 系列里面述原因
兴趣所致随缘而发的<古玉学步>似乎成了不是系列的系列,本条评贴的原则是"遇真必赏,见仿不评",加之大量的跟帖很难有时间一一读到,不置评或者漏评也就在所难免了. 至于或有 ...
-
古玉识趣(109):一眼见仿为那般 纹饰布局多破绽
"汉代龙凤呈祥纹璧"辨仿看点 对于大量评贴,遇真必赏--未读到的除外.见仿不评--请予评辨的除外. 翻阅<古玉学步(185):战汉玉剑具浅浮雕兽形纹饰的演进>评贴,一件 ...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识趣(106):瓷看底部玉看皮 表皮里皮分端倪
--风化沁蚀料仿齐家文化的皮上辨识点 多色瑕纹是齐家文化玉器的一大特色(参见<古玉学步(195):多色瑕纹斑斓花联璧特色现齐家>). 漂亮的多色瑕纹.自然的绺裂沁蚀(图1): 图1 由于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