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即家的风气,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浩然正气,更是一个家的灵魂所在。一提到浩然正气,总会想起我的古灵精怪的小“老头”——我最亲爱的爷爷。教书四十余载,育桃李无数。爷爷就是一个教书匠,他总是一脸深邃,不苟言笑,静默地伫在那,肃穆的像座山。加上脸上刚硬的线条,脾气又犟,性子中夹杂几分叛逆,竟让我感觉有几分鲁迅先生的风骨。但他从小孩子们玩时脸色却变柔和了,眼睛夹杂着几分若有若无的笑意,皱纹也忽地平展开来了,这大概是爷爷所具有的温情一面吧。爷爷是极爱锻炼的。也许有一天,你去我们庄,忽见一个小老头,晃晃悠悠的骑着一辆同他年纪很相符的小破旧自行车,眼睛从不上看下看,目光只是紧盯前方,样子很严肃。车子骑的很平稳,路过旁边时,你也会听见车子的链条相磨的嘎吱声 这便一定是爷爷无疑了。数十年如一日爱锻炼,况且从不间断,每日必定三骑,雷打不动的。自打我有记忆以来,爷爷一直有这个习惯。甚至有一次骑车时,出了意外住进了医院,全家人都提心吊胆的,劝他没事儿别瞎溜达。结果这老头儿一如既往,刚好没几天就又骑上了。我不知爷爷一直坚守的是什么,是习惯?还是热爱?曾细细观摩过爷爷的自行车 那车座子都破了,翻出几团泡沫来,前头的闸,像是也坏了一个。从车子模糊的颜色上看 应该原来是白色的 现在却是白一块黑一块分辨不清了。我曾骑过试试,特别颠簸,极不稳定,晃悠悠的像是踩在风火轮上。但爷爷却收放自如,平稳前行。爸爸总是想给爷爷换个自行车,爷爷的自行车实在是太旧了,旧的比我年龄都大,旧的总以为它要散架。可爷爷却固执不肯,坏了,又修。修了,又修,总拍拍它说:“这家伙跟我一样硬朗着哩。”也许爷爷和自行车已经成了形影不离的老朋友了吧。爷爷是老师,自然是很看重我们姊妹几个的学习,听爸说他们哥儿几个小时候不听话,曾被恨铁不成钢的爷爷好生教育过他们几个。也深知在那个时候,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只有上学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爷爷学识渊博,几乎什么都教过语文,数学,甚至俄语。小时候他便教过我几句俄语,也教过演算之类的,记忆犹深的便是他教了我俄语中“坐下”一词,我学会了后兴奋的满院子跑,一会儿用俄文说让树坐下,一会儿又拿板凳让爷爷坐下。谈起历史,尤其是中国的近代史,他便突然变得兴奋,口若悬河,面色红润了,这使得我小时候也别有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他自己也爱学习,每晚雷打不动的看《新闻联播》。爷爷还常教我学习,重在平时积累,要小考小玩,大考大玩。有时候感觉爷爷是我的偶像,就是我的盖世英雄。多少次和爷爷一起走进诗词的国度,领略汉唐风情;多少次和爷爷感受南国烽烟,在那个风起云涌,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那时候真是“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偶然发现一本泛黄的日记薄,乍看惊艳,越看越惊艳,那上面天蓝色的钢笔字,笔力遒劲,翩然若惊鸿,婉若游龙,秀丽刚健。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透着一股明明朗朗的刚正之美。他曾教我写字,他曾说:“我们笔下的字,应该有亘古山脉的雄健,也应该有曲水流觞的温柔。写字和做人都应该学会刚柔并济。”爷爷的个性一如他的字,看似含蓄内敛,实则奔放活脱,耿直,刚正不阿,他从未拖欠过别人什么,做事总是很利索,对人对事从不过分计较。建设村庄时,他曾毫不犹豫的拿出了100多元。20年前的100多元对于一个清贫的教书先生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爷爷总让我感觉有一股狂傲不羁的少年气,有一股男子汉的血气方刚,却也有一种文化人,教书先生的文艺范儿。这就是我的可盐可甜,古灵精怪的爷爷。爸爸弟兄几个在爷爷的精心教导下都成了家立了业,成了社会上一枚小小的螺丝钉。而我们姊妹兄弟几个深受爷爷的影响,一个个也都奋发努力,大姐文晓的优秀宛如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夜空。妹妹和弟弟们的成绩也是一等一的拔尖儿,我呢自然也是不甘示弱,迎头赶上。我们这个家呀越来越过的温暖,一簇簇火苗在不断燃烧。
家风宛如一阵风,虽是眼睛看不着,手指摸不着,却用心去感受的到。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刻骨髓,融入血液的力量。它曾温暖了寒窗,照亮了方向,明艳了岁月,它也让我在今后的人生中可以不回头的逆风飞翔!
作者简介:姜柯君,女,14岁。郯城育才中学初二学生,自幼热爱读书,喜欢写作。
平台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