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字的由来

▲上图:“酒”字
□□三国时期,曹操写有著名的《短歌行》,其中有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高度赞扬了杜康酒的美妙功效。中国古代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为酿酒业作出杰出的贡献,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但杜康是一位代表,在某种意义上,传说中的酒神杜康代表了古代中国人的文明精神、科学精神和独创精神。
□□明代,冯时化所著的《酒史》讲到,杜康死后,人们尊杜康为酒神、酒祖,并立庙祭祀,逐渐将杜康发展成了一种光辉灿烂的文化,可见人们对于杜康于其在酿酒业上的地位更是极度推崇的。
□□唐代诗人李白作诗词: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上图:酒与诗
□□很多人都喜爱喝酒,“酒”能缓解压力、释放情绪、能助兴、在关键之时还能帮你“抱得美人归”。别想太多,我的意思是能助胆!
□□那么,你知道酒字的左偏旁三点水(古体字是水字旁)是什么意思吗?
□□左偏旁三点水,右边一个酉字——酒 。
□□《史记》记载杜康是夏朝的国君,道家。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杜康的贡献主要是作秫酒:
□□关于杜康造酒,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如《世本》云:“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
□□《尚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
□□东汉、晋代、宋、明、清各朝代都有历史文献记载,不一一赘述。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上图:杜康画像
□□也有下面几种传说:
①黄帝大臣
□□传说在黄帝的时候,有一个叫杜康的人,专门负责管理粮食。当时,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每年都获得大丰收。可是,粮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储藏在山洞里,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见状,开始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散步,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干里。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渗出液体。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些液体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液体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这浓香液体,顿觉神清气爽。后来,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家,请大家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好味道。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
②夏代君主
据《说文解字·巾部》释:“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启袭禹位,标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的正式诞生。继启登位的太康荒淫无道,被后羿乘机夺位后失国。但后羿随即又被自己的亲信寒浞取代。太康逃到同姓部落斟鄩那里,后羿灭掉斟鄩,拥立仲康。仲康之子姒相逃奔商丘。此时,相的妻子后缗正怀有身孕,她逃到有仍氏,生下了少康,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姒少康。

▲上图:杜康酿酒图
③生活年代
中国的文化总是丰富饱满的,在酒的始创者尚无最终定论时,人们还在乐此不疲地做着种种离奇的猜想。除了上面几种影响比较大的造酒说之外,民间还流传着尧帝造酒、黄帝造酒等说法。宋人高承《事物纪原》称:“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而从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夏代洛阳已经出现酒器,商代朝歌(今河南淇县)就有“酒池肉林”的传说,到了周朝,统治者认为殷商灭亡的原因有很多,酗酒乱德是重要的一条。周公还颁布了《酒诰》,旨在树立和弘扬优良的酒风。可见,作为“酒祖”杜康,其生活年代应该不晚于夏商时期。

▲上图:杜康雕像
□□关于酒的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真正与酒的酿造有关系的,是杜康。他的历史贡献在于创造了秫酒的酿造方法。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即粮食造的酒。杜康奠定了中国酒品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又被称作酒祖。

▲上图:杜康酿酒图
传说,杜康初始酿的秫酒有苦涩味,反复酿造得不到改善,昼思夜想不得其法。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杜康某夜梦见一白胡老者,告诉杜康将赐其一眼泉水,杜康需在九日内到对面山中找到三个人,分别在酉时歃血滴入其中,即可用来酿造出世间最美的秫酒。杜康次日起床,发现门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门入山寻找三个人。第三日,杜康遇见一文人,吟诗作对拉近关系后,约其酉时到泉眼前割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武士,杜康说明来意以后,武士二话不说,酉时到泉眼前果断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见树下睡一呆傻之人,满嘴呕吐,脏不可耐,无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两银子,买下其一滴血。回转后,酉时将血滴入泉中。只见泉水翻滚,热气增腾,清洌碧透,味甜质纯。每遇夏季,可闻到一股天然的泉水香。用来酿造秫酒,果然香气扑鼻,品之如仙如痴。因为用了九天时间又滴了三个不同的人的手指血的泉水,杜康就将这种秫液命名为“酒”。

▲上图:杜康酿酒图
□□正所谓一滴成诗两滴尚武,三滴却憨傻。
□□故事讲完了,这其中蕴含的哲理,不知各位是否明了呢?
□□饮酒贵在有度,如果只喝一点,便会像那位文人一般,吟诗作画风雅不俗,“李白斗酒诗百篇”,便是这个道理;多喝一点,便会如武人一般,心气燥热言行失状,“武松酒后打虎”便是此解;如果再多喝一点,就会像那傻子一样,痴呆无状,有害身体,可谓“愚人”。
□□至此以后,饮酒的人因此也分为三种境界即:书生、将军、疯子。

▲上图:书生,举杯文雅,斯斯文文。

▲上图:将军,酒过三旬,豪放兴起。

▲上图:疯子,来者不拒,不知何处。
□□传说总归是传说,事实上,我国最早的“酒”字出现在商代后期甲骨文中。
后经过: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楷书(魏晋)的演变,最终形成现代“酒”字。

□□甲骨文中“酒”字的写法有两种,一是酿酒器具“酉”的单体象形字;二是甲骨文中的“酒”字,中间是一个酒瓶,两旁是溢出的酒液(或作水旁)。

▲上图:甲骨文“酒”字的表达一

▲上图:甲骨文“酒”字的表达二

▲上图:甲骨文“酒”字
□□《辞源》记载“古文,酒通酉”。金文中往往用“酉”字代替“酒”字,二字通用,到小篆后才分开。这个阶段“酒”字还没有定形,仍处在酒器“酉”象形字的阶段。

▲上图:金文“酒”字
□□小篆“酒”字承续甲骨文字形,并将字体线条化和规范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十分简练生动,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以‘水’为形符,‘酉’为声符。

▲上图:小篆“酒”字
□□现代汉文规范字体楷书“酒”字是在小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删繁就简,并结合隶书与草书的风格,字体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

▲上图:楷书“酒”字
□□“酒”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再到楷书的演变,可以看出酒文化在中国的源远流长,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不管甲骨文、篆书还是楷书,“酒”字的原型都是由酒器的象形字“酉”字衍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