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修养

一个人的修养(深度好文)

今年4月因为工作调动原因,我从长沙搬家到南昌。东西很多,一边整理一边打包。带不走的东西就扔到了小区里面的垃圾箱。当我忙得昏天暗地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在外面敲门。

开门一看,原来是小区的保洁阿姨。她约摸着50岁样子,一身潮湿,逃出发夹的几根头发和脸上的水贴在一起,鞋子也湿了,地板砖上面留下一串鞋子的水印,胸前的物业公司LOGO特别醒目。她嗫嚅着说:“先生,您的身份证忘在垃圾中被扔掉了。我到物业公司查了下,是您家里的。”

我拿过来一看,说:“没事,已经过期啦!谢谢你,你进来坐,喝杯茶。”

她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说:“不不,不坐啦。我知道过期了,但是身份证还是保管好,就怕落到坏人手上哟!” 她说完转身就下了楼,留下我一个人在门口满满感动。

外面下着大雨,她冒着雨去物业公司查询,然后再冒雨折回来送到业主家里,就是怕身份证落到不法分子手中,而她的职责仅仅是打扫卫生而已,她知道自己身上潮湿怕把别人家里弄脏不肯进屋。

我想,一个人好的修养,莫过于此吧。

中国现代剧作家夏衍,临终的时候,对家人说:“我很难受,快请大夫!”

家人说:“好,我们马上去叫大夫!”

夏衍说:“不是叫大夫,是请大夫。”说完这句话,他就断气了。

大师临终前还能保持自身的修养,着实让人佩服。

要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我觉得首先要看他怎么对待达官贵人和弱势群体。

以前单位有一个“知心大姐”,对待同事和领导都是笑眯眯的,做事积极主动,一副“马大姐”心肠,同事们都觉得她人很nice。直到有一次在开水房发生一件事情,我对她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她在用开水烫完杯子后,隔了很远把开水倒入垃圾桶。刚好一个清洁阿姨过来打扫卫生,结果导致开水全部泼到阿姨脚上。“知心大姐”面目狰狞,大叫:“你干嘛啊?在这挡住我了!”

当她发现我也在洗杯子后,又笑眯眯示意打招呼。原来,她会这样变脸。

清洁阿姨连忙道歉,说正准备清洗水槽等等。后来“知心大姐”踩着高跟鞋咯咯得走开,脸上一副倒霉透了的表情。

阿姨蹲在角落,卷起裤脚,看自己的脚踝,红肿了一大片。我说要她赶紧去看医生,阿姨说走不开,今天就她一人上班,找不到人代替。我又说要她找领导投诉那个“知心姐姐”,她说她不想把事情闹大,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

她用冷水不停的打湿烫伤处,然后稍微包扎了一下又继续干活了。从此,我和那位“知心姐姐”疏远了很多。

为什么明明是在自己有错的情况下,为了挽回面子而把对方狠批一顿,并且为了这样的胜利而沾沾自喜?

有修养的人往往是带着一种亏欠的姿态来为人处世,总觉得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如有过错,会积极承担和弥补过错。

人性的修养是要时时提醒自己保持的习惯,像是一串不能遗忘的钥匙,一盆每天必须浇水的花草。它更像是呼吸一样,体现于人们不自觉的举手投足之间。

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从事什么工作,有钱还是没钱,都要坚守自己内心高贵的修养。人有人的品格,树有树的尊严,草有草的逻辑。

万物众生有各自的行为准则,没有谁的生命比谁的生命高贵。

作者:肖卓

延伸阅读:遍地的奢华与奇缺的教养(深度好文)

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

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

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手工定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断渲染英国绅士的低调含蓄,一两千字之后笔锋忽然一转,他还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谈这鞋子有多奢华,并将其定位为“低调的奢华”。然后把绅士等同于品位,再将品位等同于奢华。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位”之间画上等号了,但现在有人进一步连“绅士”也挂了上去,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刺眼了。

我的生活奢华不起,我的言行也离绅士甚远,可我总算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位,他们是这么说的:“×××的家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位。”“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20年。”他们会称赞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作品位,尤其不会把它视为绅士的品位。

就以一双手工制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一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

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会在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和心思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它拂尘拭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佣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10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是经过了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对它的爱惜。

这叫作绅士。

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随便花钱,朝秦暮楚。他的品位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

“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位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位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开着一部奔驰车在街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死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骂上错菜的服务员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

然而,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我只不过是在北京一家火锅店见着它用“奢华”二字形容自己的材料,便忍不住发出这一大堆牢骚,这自然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奢华和教养的分界点在哪里?一个向外——求胜。一个向内——求安。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倾慕奢华。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

真正的奢华是内心的高尚,这不是昂贵的物品所能装饰出来的。所以如何去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要去购买的“奢侈品”,当你拥有了这件专属于你的私人定制品时,你所散发出的气质会遮挡每一件价值不菲的身外之物。

在这个最美好,同时也是最物质的年代,我们都应变得物质。但这里所说的物质我们不能狭隘的只看它表面的意思、不能只想到现在的社会风气所熏陶出来的“物质”。现代社会的物质更准确的理解就是梁文道老师在文章中所说的“一个人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

如果有了教养,你的内心自然会变得高尚,内心高尚的人,请你自信的告诉世人,你就是一件无与伦比的奢侈品。

(0)

相关推荐